从《儒门经济长短经》看宋书之美(下)

赵朝霞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宋本书很珍稀。我们古人刻本书,是先用枣木或者梨木做好刻板,最多能印刷四五百套。那么这四五百套书,要传承上千年非常难。人为的战争、自然的灾害、纸张易碎、怕光、怕火、怕水、怕潮、怕虫,最后能留下来的叫做稀之又稀。“一页宋本一两金”,在清代就已经有这么一句话了。古书是有灵魂的,在古书再造的过程中,除了保留古书内容、古书形式,还要遵循古书的非遗工艺。

 

李白诗,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锺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李白在他写给赵蕤的记述中,赵征君的诗里面,写到:“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从这两句里面,我们感觉李白跟赵蕤更像是朋友,胜过了师生关系。

 

我把梓州�县长平山安昌岩典故讲清楚。因为赵蕤在这里呆了将近50年,他在这里,整个《长短经》是在这里完成的,而这个安昌岩,它不是个普通的东西,它是在北周的时期,是公元557年,北周时期,它就是一个官方的、著名的一个禅院了,而这个时候,它那个时候的名字叫什么呢?这个时候叫,这个时候它是由刺史安昌公所建,是个官方的、皇家的东西,所以安昌公就是后魏的皇族,当时这个安昌岩说景色非常之美,安昌寺,现在的这个书提的安昌岩的遗址,就是在当时的慧义寺的禅院这个遗址上面,所以由于赵蕤在这呆过之后,它又简称赵岩洞,赵岩洞就是为赵蕤隐居的地方,赵蕤的梓州人,四川盐亭人,称为盛唐的时候,著名的一个哲学家。中国人在古时候认为,写皇帝管人用兵之术,都称为纵横韬略。用我们今天的科学地分门别类来讲,应该分为哲学,李白当时是18岁到四川找赵蕤,学赵蕤的剑术,因为赵蕤是隐操,隐操就是隐士的意思。中国在古代,隐士是有很高的地位的,李白在诗里面写了嘛,“自古隐者留其名”,所以赵蕤在安昌寺做隐者,练隐操之术,一边写《长短经》,那个赵蕤。李白到安昌出去找赵蕤,一边学剑术,一边学隐操之术,一年之后拜别赵蕤,离开四川。安昌寺的前身是慧义寺,慧义寺的文字记载,在唐文学家李商隐的诗里面有记载,全名叫《梓州慧义精舍南禅院四证堂铭》,简称四证堂。四证堂在中国禅宗南宗的发展史和中韩朝越,佛教文化的交流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代的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均有重要的研究成果。《长短经》里面提到的安昌岩,就是四证堂慧义寺的遗址上面修的一个新的,简称岩洞吧,很朴素的。所以后人就把那个地方简称赵岩洞,就是因为赵蕤在那写《长短经》。

 

这个慧义寺,就是赵岩洞现在可能应该是作为四川山台一个文化的,一个遗址给保护起来了,但是这个我觉得没作为考证,要去趟山台我觉得才行,这是我自己认为的。因为现在既然山台在研究这个东西了,可能他们希望把赵蕤的《长短经》作为自己的一个文化遗产,这是我自己。关于那个慧义寺,安昌县的遗址唐王勃也有诗记载,他那个整个的顺序就是,从北周的时候建立是那个慧义寺,然后到了南唐的时候,是做的是南唐禅院四证堂,再到后来,那个叫四证堂的遗址上修的就是说,有赵岩洞,安昌岩,就安昌岩安昌这个名字,还是它原用的是最早北周时候那个,北周时候的那个慧义寺,以寺来用的,因为那个地方叫安昌,安昌岩地方,还有最后那赵蕤用的就是赵岩洞,整个就是这么一个传承的经历。可能最有影响的,就是北周虽然它作为皇家的,就是说安昌公嘛,作为北周,它虽然是作为一个皇家的一个寺庙,但是它真正的影响了,从我们看见的资料上,应该是在南唐作为禅宗的时候,南宗的时候,作为一个四证堂是影响比较大,这些名人、名家诗人,都在那传进去。到时候进入四川的话,肯定应该是个必经之地。

 

唐玄宗特别喜欢《长短经》的内容,所以就应召(宣召)赵蕤去出仕做官,但是屡招不应试,刚才说了,赵蕤夫妇在四川做隐操之术。在唐朝,赵蕤就留下了赵征君的这个美名,赵征君这个美名,在李白的,我们刚才提到李白的诗里面,题赵蕤征君诗,得到了佐证。那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内容上是一本韬略纵横之学,《长短经》,它因为一些实用的哲学,备受皇帝、丞相的喜爱。刚才提到唐玄宗喜欢这本书,乾隆也喜欢这本书。乾隆在题赵蕤的《长短经》里面的七言诗里面就写着,宋刊�自教中堂,通便称经曰短长。比及乱时思治乱,不如平时慎行王。那么从这几句里面可以看出,《长短经》在纵横和用人。除了这我还讲一下这个,对,从这儿来讲。从这几句诗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长短经》的主要的内容,大体、任长、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论士、政体,是非常认可和值得学习的,特别是论士,士的精神,士大夫的精英精神,在我们的中华人文文化里面,是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我相信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我们国人、我们的大众会捡起我们崇尚人文精神的士大夫精神。所以它的内容在今天也有实用和哲学价值,我觉得对企业家、对家庭管理、对我们怎么传承传统文化里面的士大夫精神,都有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宋本书很珍稀,一个事物的珍稀取决于四个字,物以稀为贵,少就贵,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宋本书很珍惜呢?我们古人刻本书,是先用枣木或者梨木做好刻板,把字刻在这个板上,然后把纸盖在板上进行刷,那么一个板,这古书一般能刷多少页呢?大概应该是在两三百页,这个板就基本不能用了,要么就断了,要么就模糊了。那么一版书刷下来之后,大家想一下,两三百套或者刷两版,把这板修复修复,还是或者是量一量,假设再刷个第二版,就出版再版,四五百套,那么这四五百套书,要传承上千年非常难。中国的历史就是连绵不断的战争史,战争、火、水、人文的破坏、自然的灾害,试想一想,我们的一个毕业纪念册,从我们高中毕业,如果我们要保存到我们退休,可能全班五六十号人,最后能拿得出来的也就寥寥了,还仅仅是五六十年,还是和平时期,那么一本宋本书要传承上千年,人为的战争、自然的灾害、纸张易碎、怕光、怕火、怕水、怕潮、怕虫,那么最后能留下来的叫做稀之又稀。所以我们说,“一页宋本一两金”,这句话不是在今天才有的,在清代就已经有这么一句话了,宋本书就已经非常非常珍稀了。

 

古书是有灵魂的,一本古书穿越时空一千余年,与我们有缘相见,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触摸到它的灵魂,因为需要我们解码。这就是读古书的人文,我觉得最有韵味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我在做这本书的时候,看见那个市面,看见市面上以前做的很多的古籍出版物,我第一次看见古书,我就震撼,为什么震撼呢?我发现古书是生动的,是斑驳的,是有丰富的层次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图片数据,这些数据它穿越了一千多年之后,它都留下了生命力了。如果打个比喻的话就是说,我们人出生一岁的时候是一个样子,我们到了老年六七十岁的时候,我们阅尽了人间繁华,世事沧桑,好,我们这个时候的样子,跟一岁的样子你觉得是一样的吗?No,肯定不一样。古书就是如此,它穿越了这么一千多年的时光,里面收藏了一代又一代藏书人的手迹、体温和心血,它已经很丰富了,很有阅历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出版人和我们的读者,能否解读它,就是我们能够品鉴古书的一个奥妙。所以我一直不赞同把古书的一个字体通过电子扫描,把它刻在现在的,不管是人工还是机器刻在现在的木板上,大家去刷,那样的,它已经不叫古书了,它已经失去了古书的魂魄,留下的是古书的皮毛。因为我刚才说了,你把这近千年的繁华沧桑就全部丢掉了,而这一千多年的繁华和沧桑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看到的这丰富的、有层次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数据里面,所以古书的数据的保存、留存出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做古籍再版的时候,再生态再造的时候,遵循三个原则:一个原则是必须要保留古书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图片数据。第二,我们要保留古书它留存到现在的形式,就是大家看到的线装、古法、宋锦绫、楠木盒,这叫它外在的形式。第三,我们还要保留古书,我们古人制造古书的这些非遗的工艺,比如说我们用手工的宣纸来进行图片数据的留存,我们不能用现在的化纤纸,因为我们刚才说了手工的宣纸,它的轻和柔,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古人阅读和品鉴的智慧,大家看我们用的线装制定的那个线,上面这个颜色是用钠,通过工人进行浸泡和搓揉出来,达到我们想要的、还原的颜色,这里面就是它本身被我们看见的藏书人收藏的颜色,我们盖在上面,轻轻地遮住它,并不丢失它,让大家能够参考前藏书者的痕迹。

 

还有一些古人作书的非遗工艺,宋锦,宋锦是宋代湖州的一个特产,专门来用于皇家或者民间做书用,在当时和现在都是非常珍贵的,这个宋锦的盒,这就简称囊匣装,云龙囊匣装,它像一朵祥云,简称囊匣装,这也是一种非遗的匠人的工艺。因为里面是要用白色的锦绫,外面是宋锦,在每个的折叠处要柔软,便于装书和拣书不带来对书的损害,包括它的匣扣,我们用的是上百年,百年以上的乌木扣,什么选乌木扣呢?因为它有历史,它被时光和水浸泡过,它可以承载我们古书的灵魂。从这种细节上,也想让读者看到我们做书人的匠心。这个楠木盒,就是用的是现在无钉的卯榫结构,这是中国家具的一种传统的做法,不需要用金属的纽扣,打开之后,这种设计是古人用的手扣设计,便于取书,非常人文化。所以从古书的装订、工艺和它里面的图片数据的留存,这样再生态出来的,是我们来解码古书的、表示对古书敬仰的一点绵薄之力。大家还看到这上面我们有一个印章,这个印章就是为了想告诉大家,我们的书流传有序是离不开印章的。现在我们再生态做的这本书,我们也盖了四个印章,来从今天开始,展现我们这一千本再生态古籍的传承有序,上面这个大的印章是“上海图书馆藏珍稀善本还原”。中间这个印章是现在有文化标志的出版社的名字“线装书局”。下面是两个印章,右下角的这个是古书的印制单位雅昌,它是有一个“雅昌匠心”,旁边的印章是我们载道藏书出品单位的印章“载道之舟”。这个印章就是我们的读者,当收藏了这本书之后,可以给你刻一个私人印,把你自己收藏的那个号的章,可以找一个你喜欢的角落轻轻的盖上,虽然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印章,但是当你留下这枚印,在这本庄重的藏书里面,你也就承担了一份传承古书的责任了,谢谢大家。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