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信息转换原理,实现客体信息转换为感知信息。语义信息在语法信息、语用信息的基础之上映射到一个语义信息的空间里。要把这三个信息融为一体,只要关注这个语义信息就够了,它是内容的名称。
我们现在来看第四部分,前面讲到的基础概念要突破,而基础理论也要重构,因为突破了基础概念,理论不重构,就没办法衔接了。有了基本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论,我们现在这一部分就要讲,这个原理怎么发现出来。这个原理怎么样把信息、知识、智能能够沟通,我们不是老强调转换嘛,到底怎么转换法,这部分原理就要讲这个转换了。
转换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表征,所以我们就分第一类的信息转换原理,这一类的转换原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是我刚才讲,外部世界的客体信息作用于这个主体,这个主体在这个情况下,怎么样就产生出一种感知信息来呢?客体信息怎么样转换成感知信息,这里头的原理是什么,你只有把这个原理搞明白了,才知道客体作用于我,我就产生感知信息,这个路就可以走得通,所以这个原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大家也可能看不好这个模型的图, PPT就有这个模型的图,这个就是刚才我讲全信息的生成那个机制的时候,大体上就是讲这个原理。从客体有个信息作用于主体,首先是感觉器官,技术上叫传感系统,它会产生一个语法信息。就是那个蛇我看见了,这个蛇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在感觉器官那产生的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的,多大,多长,什么颜色,什么花色,它这个形态怎么样子,这样一些东西反映在我的视觉系统里头,就会有这些东西反映出来。
传感器就可以做到,好像我们的声音通过传声筒,就可以产生这个声音的波形,本来是空气的振动,到那就变成电流或者电压的波动,所以这个就由这个传感,对人来讲就是感觉器官,就直接通过这么一个过程,产生了语法信息,形态的东西全都有了,这是一步。语法信息产生了,第二步就要产生语用信息,为什么语法信息跟语用信息要先产生,原因就是语法信息是一种存在,看得见摸得着,语用信息也是一种存在,你可以感受得到,所以都是很具体,而语义信息是抽象的。
比方我们说这个麦克风,你说麦克风这三个字,到底是这个麦克风什么意思,怎么描述这个意思,这是个抽象的东西。说这个麦克风的形态怎么样,这好描述,什么样的形状,多大,什么颜色,问这个麦克风有什么用处,你可以描述出来,它能够扩大你,或者把这个空气的振动,变成电信号的振动,而且好放大等等。所以语法信息,语用信息是第一性的,是可以感知的
可以体验的。
而语义信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的抽象的东西,这个抽象还没有到本质那么高,但是它也是一种抽象,在信息层面上的抽象。比方说这个名字,茶杯也好,麦克风也好,茶杯本身我们说不出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有把这个茶杯的语法信息什么形态,把这个茶杯的语用信息,有什么用,能装水,这样你才能够体会这个语义信息,茶杯究竟是什么意思。
所以它是个抽象的,抽象的东西一定在具体的东西的后面,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够提炼这个抽象的东西,所以刚才我们已经有了语法信息,接下来就必须要想办法,产生语用信息,语用信息刚才我们也提到,如果是一个熟悉的事物,以前见过,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或者有什么危害,我们一回想在这个记忆系统就知道了。所以回想对技术来讲就是信息检索,我们把这些东西存在我们的网络里头,或者存在我们的知识库里头,一检索就可以得到这个语用信息。假如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从来没见过,那么你就可以去经验一下,经历一下,具体的接触一下,感受一下,就知道它有用还是有害还是没有关系。
所以这个就是,或者利用检索系统,计算系统,对人来讲就是一个,经验、感受、检验这个过程,那么就得到了语用信息。这样一来语法信息有了语用信息有了,我们就有一个抽象系统,这是一个逻辑演绎,比较简单的逻辑演绎,把它影射到语义信息空间,而且给它一个命名,说这么一个形状,这么一个效用的,我们给它一个名字,抽象一下,给它一个名字叫茶杯。
而这样一个形状,这么一个形态,这么一个颜色,这么一种功能,我们把它抽象一下,就不见得是这个鼠标,也有可能是那个鼠标,叫鼠标,给个名称,将来见到这样的一个形状,那样一个功能,我就知道这是鼠标,不见得是这个鼠标,只要是这一类,有了这个语义信息我就知道这叫鼠标。
所以这个语义信息是要在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这两个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一个整体,映射到一个语义信息的空间里头去,给它一个名称,将来我把这三个信息融为一体,我就只要关注这个语义信息就够了,它是内容的名称,像这个茶杯,将来我就是茶杯就可以了,至于这个茶杯是圆的还是方的,高的还是矮的,是盛饮料的还是盛开水的,还是盛什么水的,这个各种各样的都可以,只要这个形态和效用符合我这个要求,就是茶杯。
语义信息是抽象的,但是它的基础是具体的语法信息,具体的语用信息。这些信息的概念,通过人也好,通过技术系统也好,传感信息检索、计算,一个逻辑演绎映射,命名,就可以产生出来。所以利用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把客体的信息产生出语法、语用、语义和将来的三位一体就可以把它叫“全信息”,也可以用语义信息来代表这个全信息,因为任何语义信息就意味着,它有它的语法,有它的语用。
所以这样第一个信息转换原理,我们叫第一类信息转换原理,就可以实现客体信息转换为感知信息。人工智能系统模型的第一段,就解决了,是可行的
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可以做出来的,因此是可以成为一个技术系统,理论上、技术上都没有问题的。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