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有效的办法既不是削足适履、刓方为圆,也不是揠苗助长、一蹴而就,而是使二者在相互借鉴、彼此补苴的基础上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两种文化汇流和整合的有效途径,就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
我这科学第四维,是讲科学的社会维度,我主要研究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伦理、科学与宗教的三个问题。目前只出版了《科学与人文》这一本书,其他两本书等待着出版。科学与人文这个关系错综复杂,既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在国人对科学的意蕴、精神气质或精神价值多有偏见、误解和曲解的情况下,在世界反科学思潮绵延不绝的情况下,理清诸多有关问题, 纠正各种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我觉得显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实践意义。我在此前发表的诸多论文的基础上,集成了专著《科学与人文》,在考察科学与人文概念的含义之后,着力探讨了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异同,科学与人文的对照,科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化身即哲人科学家的理智特色,尤其是探究了科学中的人文意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汇与整合。我明确提出,两种文化汇流的最佳途径是迈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并以爱因斯坦为榜样加以诠释和示范。我对科学的人文主义旧概念做出了新的阐释,而人文的科学主义新概念则是我提出的。人文的科学主义这个提法,前人的文献里没有这个东西。
这本书,一共有十一章。第一章讲到知识的三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讲到了这三个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讲到了三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最后做了进一步的评论。我在这里,我得提醒一下在座的各位,就是我们最好不要把人文学科,叫人文科学,这并不是对人文学科的贬低。就像爱因斯坦说,人文学科那些耶稣啊、孔子啊,那些学术,比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还大。只是因为它本身跟科学距离太远了。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s它这个是很明确的,我们都知道“数理化天地生”都很明确。社会科学呢,我们之所以叫社会科学?第一是习惯,第二个就是,确实社会科学有某些学科,比如经济学啊或者还有其他学科有些离科学比较近,它采用了好多科学方法,而且像经济学有些地方数学都进去了。所以我们把这个社会科学,出于这个传统、习惯,还有基于它在某些方面,某些学科运用了大量的科学方法或者数学方法,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社会科学。但是人文科学它很少用科学方法,也很少用数学方法,像爱因斯坦说的,你用数学可以描述气压计,但是怎么描述贝多芬的音乐呢?它没办法描述的,也就是数学语言没办法描述贝多芬的音乐的。所以我建议我们叫人文学科,不叫人文科学。这并不是对人文学科的贬低,它很重要,在某些方面比科学还重要。特别对塑造人,它可能起的作用比科学还要大。
第二章我讲了科学与人文,专门讲到这个问题。讲到了科学与人文的主要特征,科学与人文的比较,讲到科学与人文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我讲到哲人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理论的认识结构。我这个问题已经在上一讲也提到了。讲到这个归纳认知结构,经验归纳的认知结构,假设演绎的认知结构,讨论了这两个认知结构。
第四章讲到了哲人科学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特色,我在上一章实际上也讲了。科学创造与认知论和方法论创造是并举的,生发于科学又落实于科学。具有彰明较著的原创性,显示出强烈的怀疑批判精神与历史感,善于在多元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都是哲人科学家的一个科学方面的特色。
第五章讲到科学史的问题,关于科学史的几个问题。科学史的内涵和目的,科学史的价值或功能,何谓科学思想史?然后讲了科学编史学,在史论与合理性之间,怎么保持一个必要的张力。还有讲到了几种有趣的科学史“观”。
第六章讲到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哲学二者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还有科学对哲学或哲学家的作用,哲学对科学或科学家的作用,科学家与哲学家,或者科学家与哲学或哲学家的关系。
第七章讲到科学和艺术的异同及相互影响。讲到科学与之相左之处,相通之处,相互的影响,怎么使它们珠联璧合。
第八章讲到科学中的人性意蕴。分析了科学和人性到底是什么,然后讲到科学本来就蕴含人性,过去我们在这一方面发掘的太少了,做的研究下的功夫不够,所以认为这个科学好像没人性。实际上科学蕴含着很多的人性,然后让理性与情感在科学中怎么珠联璧合,然后讲到从知识哲学到智慧哲学。
第九章讲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怎么融汇和整合的。首先界定了两种文化的概念,讲到了两种文化的历史的对垒、分裂和冲突。然后怎么在两个之间架设桥梁。
第十章讲到迈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首先理清何谓科学主义,何谓人文主义。然后讲到历史上二者的关系,然后讲到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分裂及内在原因。讲到人文人也应当这样对待科学,要消除误解和偏见。然后讲到科学的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讲到人文的科学主义,新科学主义。
第十一章讲到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文的科学主义者和科学的人文主义者。讲到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讲到爱因斯坦人文的科学主义,讲到他科学的人文主义。最后加以评论,专门阐述爱因斯坦的科学的人文主义,或爱因斯坦人文的科学主义。比如,在讨论科学中的人性意蕴时,我从科学的三个内涵及知识体系、研究活动、社会建制以及科学的功能和角度出发,发掘和揭示了科学中本来就蕴涵的人性。接着,我就论述了使科学更加人性化和人文化的六个途径。最后,探讨了科学中的理性与感性怎么互补和和谐,以及怎么从知识哲学转向智慧哲学的问题。我觉得科学并非无人性而是蕴含着人性,或充满着人性,为了消泯科学和人文的二元对立和紧张,促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汇和整合,最终达到人文文化的协调和统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理解和彰显科学中的人性,促使科学更加人性化和人文化。我觉得要达到这个目的的话,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做起。第一就是抵制和消弭科学的异化和科学家的异化。第二要端正对科学的认识,力避把科学技术化、工具化、实用化,忘记它是文化。第三消除经典科学观过时的教条。第四对科学做历史的考察和哲学阐释,给其注入历史精神和哲学气质。第五使科学与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结合或者建立人学。第六迈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培养哲人科学家和科学人文家式的人物。应该让理性与情感在科学中珠联璧合,发挥情感在科学中的奇特作用。我觉得科学中的情感表现为科学家的至爱:爱科学研究的对象大自然,爱科学本身,爱科学真理之美。情感在科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情感是知识的原动”,是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原初动机和强大动力。其次,情感是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特别是审美情感在科学发明中起着神奇的作用。再次,情感激励科学家追求科学的完美形态和科学的统一。这种情感激流始终在科学家的内心激荡,使得他们孜孜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后,情感能够激发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和责任感。
在界定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内涵、特点和缺憾的基础上,我论证了两种文化的未来汇流和整合的最佳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包含科学精神的新人文主义和体现人文情怀的新科学主义。迈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这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发展和繁荣的需要,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整合和统一的需要;我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和长远的目标,但是决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因为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的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没有人文(科学)精神融入的人文主义是蹩足的或者虚浮的。急需改变两种文化分裂的态势,急需消除两种主义的人为对立!行之有效的办法既不是削足适履、刓方为圆,也不是揠苗助长、一蹴而就,而是使二者在相互借鉴、彼此补苴的基础上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两种文化汇流和整合的有效途径,就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我觉得这是双重的复兴,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什么呢?科学的人文主义这个词是有的,这是我对它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我觉得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其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它的新颖之处在于: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图像,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是根基之一。不是所有的根基。然后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要适当加以节制;科学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为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自身也能够提供新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衍生的物质力量,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的实证、理性、臻美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继承创新、平权公正、自主公有、兼融宽容、谦逊进取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是我们思考和处理社会和人事问题的背景和帮手,科学人的求实作风和严谨风格值得人文人学习和效仿;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也要尽可能学习和借鉴科学方法,以拓宽视野,更新工具。要而言之,科学的本性包含着人性,科学的价值即是人的价值,科学的人文主义就是人文主义的科学化。这是我的结论。
同样,人文的科学主义这个概念是我提出来的,我对它赋予的内涵是这样的,人文的科学主义是在发掘和弘扬科学主义的宝贵遗产的前提下,给其增添旧科学主义所不足的仁爱情怀和人文精神。它的鲜明特色是:人为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的和最长远的福祉,它因此必须听命道德律令的指挥,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科学家用数学公式描绘的世界只是多元世界之一或一元世界的一个侧面。诗人用文字、画家用色彩、音乐家用音符、哲学家用思辨概念描绘的世界同样是真实的和有意义的。所以科学在这方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科学沙文主义。科学只提供手段,而不创造目的,对价值判断是先天乏力,它应该尊重并辅佐人文主义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误用或恶用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科学人应该念念不忘科学良心,时时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制止科学的异化和技术的滥用;纯粹的智力难以弥补道德和审美价值的缺失,科学人切勿以救世主自居,要虚心向富有人文精神的贤人和哲人学习,从人文学科中汲取各种营养;适度冲淡科学的“冷峻”面孔。例如,把客观性冲淡为主体间性,把实验证实冲淡为确认,用直觉补充逻辑之不足,把内在的完美引入理论评价标准。要扶助科学中本来就有的为善、审美功能,这科学有这样,有它的为善、审美功能,本来就是在科学中占的成分就是不高的,加之人们对它又不重视,所以科学的为善和审美功能就丧失了。让情感成为科学活动和科学发明的积极因素;历史中的科学理论总是可错的,批判学派啊,爱因斯坦啊,对这讲的很清楚,不是像现在,我们把科学作为形容词,一加上科学的那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这个论证是科学的”,“建设这个项目是很科学”,“他提出这一套方案是很科学的”,把科学作为形容词到处乱套用。科学的不见得都是真理。所以哲人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思想是很清楚的,很早就指明,科学理论总是可错的、暂定的、不完备的,所以这个科学理论总是可错的、暂定的、不完备的。科学人像常人一样往往会犯错误。 所以我觉得这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抛弃一些习惯性的常识的思维。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审查每一个事情,审查每一句话,看他说的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符合事实。是不是有道理,这就是理性,科学理性的审查。是不是事实,这就是科学实证性的审查。所以科学精神啊,科学的这人性啊,这个东西啊,真正的要深入我们的人文里面去。
我今天就基本上讲到这个地方。在结束讲演的时候,我不惮画蛇添足、贻笑方家,拟野老献芹,拟吟诵我的两首问学的诗作,“嘤其鸣矣,以求友声”:
又自画像
自幼好学无求它,价值坐标固生涯。
成竹在胸神自定,诗情蕴腹气乃华。
窈窕寻壑养心性,崎岖经丘揽烟霞。
筚路蓝缕意犹在,晚来少狂仍聊发。
幽居
向晚幽居伴西山,桑榆暮景倍爱怜。
虽无三径心插柳,却有五丘神逸仙。
积微成著学盈海,染翰操觚情满天。
更喜雨过澄明时,登高望远意拳拳。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