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古镇(一)

王以培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一个学者、诗人,沿江而行,寻访三峡淹没区,用15年时间,访谈500多位老人,在即将沉入江底的古镇,“以现实记录历史”,听老人回忆自身及家族的历史,讲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与各地的“八大景”

 

一个学者、诗人,沿江而行,寻访三峡淹没区,用15年时间,访谈500多位老人,在即将沉入江底的古镇,“以现实记录历史”,听老人回忆自身及家族的历史,讲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与各地的“八大景”……细致描绘出一连串已濒临失传的历史记忆,寻找消失的故园。

 

 

 

因为三峡涨水,要把很多千年古镇淹没了,要把一百多万人的家淹没了。换句话说,当我出发,2001年的时候,这些地方还在。现在这些地方已经沉到江底下去了。在我看起来我用我的生命,用我的学识,用我的思考来判断事物的时候,在我看起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说我的家乡要发生了变化。我是南京人嘛,喝长江水长大的。我们小时候心目当中回荡的诗句,就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是这样的诗。我在这样的诗情画意当中长大。

 

现在长江要涨水了,要把这一切,把我们的古镇家园淹没了。当然要去。我自己反而不是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去,而是我在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么样大一件事情,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来关注?而这个时代在这15年当中,一方面我觉得记录这个古镇,被淹没的古镇的历史之重要:另外一方面我觉得现实对这件事情,对这样一件重大事情的冷漠,让我觉得很荒谬,不可思议。

 

而且我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我更加确立了知识分子的一个价值判断。我不愿意用知识分子这个词,我用士。中国历史上的这个士,士大夫的士。这个士就是推十合一:一个十,一个一。一个有志向的人就是心上要成为一个士。就像嵇康给他的儿子写的家戒,上来第一句话,“人无志,非人也”。那就是我们应该有个志向。那么有个志向按照中国传统来讲,就是推十合一,从十件事当中看到一件事。

 

在我的人生旅途当中,我走了10年。我在2001年之前走了10年。我在寻找,找了10年,正好10年之后我找到了这个“一”。一就是我们的家园。所以我这15年来就做这一件事情,就是寻找那个消失的家园。我找到了。就像我的第一本书《白帝城》当中记录了这句话。

 

因为淹没区都已经没有了,这些地方都马上要消失了。遍地的工地,推土机。工人在那里抡着大锤,在那里砸这些墙,这些古屋,这些拆迁。我一介书生跑去能做什么呢?结果《圣经》当中有一句话启示了我,就是《圣经希伯来书》第十三章第十四节说——“我们在这里本没有长存的城,乃是寻找那将来的城。”我觉得这句话把我心头点亮了。我觉得将来的城是什么?它既是我们的故园故国,也是我们心目当中的圣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15年的采风经历告诉我,这个城它是一个无形的。火不能烧,水不能淹。它在我们的心目当中。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才能保存这个城呢?首先我们相信它,我们与它共命运。再有就是我们要记录它,记录它的历史,传承它的文化记忆。如果记忆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白帝城本来是三面环水,现在四面环水,岌岌可危。白帝城下的奉节古镇,2300年的历史,刘备托孤的地方,旧城已经全部被淹没了。但是我们如果知道刘备托孤的故事,我们知道刘备托孤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这个王朝的更迭,长江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们有这样的诗情画意在胸中,有这样的历史记忆在心底,这个时候我们的城就在,白帝城就在。白帝的故事,公孙述踏马围城,祥龙献瑞,白鹤锦白骑升腾,这样的故事我们如果记住它,这个城就在。而且这个城就像每一个故园一样,它不仅是属于我的,你的,是属于我族,我国。

 

我用一个精神上的词,我记录的这些古镇,“多少楼台烟雨中”。它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每一个爱这片土地,爱这里文化的人。所以我越做越觉得我的家就是这里,我找到了。

 

我原来是国际关系学院的嘛。讲个笑话,我们国际关系学院有一个哥们,他在做一个小行业,蛮有意思,即培养一个人怎么做绅士。他说现在有人有钱了,不知道怎么做绅士。他便教人家怎么穿衣服,怎么搭配,怎么吃西餐。我们老同学聚会我见到他,我说我跟你在做一样的事,只是我比你少一个字。我说我在做怎么样成为一个士。因为绅一个绞丝边,穿衣服太麻烦。我觉得衣服随便穿,中国古人讲被褐怀玉,就是说找到玉,心里面怀着这个玉。

 

那么言归正传。我自己在想,我这些年15年的采风,我认得了一个字,就是“一”。我花了15年认得长江是一个字——“一”。就是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就是我自己用心找到了这个“一”,解决了我过去所有最迷茫的问题,宗教的问题,信仰的问题,文化的问题。都是这个“一”。

 

我还是用故事来讲吧。这个里面让我联想到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里也一直在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有点像上帝生亚当,亚当生夏娃,亚当,夏娃生人类。

 

至于为什么我走到三峡,其实这个事情也是由来已久。在我人生道路上,三峡这15年也是一个阶段。那么我怎么会走着走着,走到三峡去的?我觉得契机也很重要。我想这也不仅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一个命运,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命运。大家知道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变化,巨大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呢,这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呢,就是 90年代初的时候我就开始出走。

 

当时青年人好像就两条路,要么出国,要么下海。但这两条路我觉得都不符合我的心愿。我也不想出国,我也不想下海。我总是觉得不甘心,我总觉得自己内心有一种巨大的失落。当时一夜之间,让我想到那个《桃花扇》里面的话,家在哪里?国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我就突然之间不知道了。所以我就实际上在回答古老的问题——家在哪里,国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

 

那么我就出去寻找。简而言之,我从1990年走到2000年这10年,我到中国的西南三省去卖唱。我到西北,新疆,然后青藏高原,西藏。我走了一个夏天,写了一本书叫《转场》。然后我又到美国走了一年,写了一本书叫《灰狗》。做灰狗去寻找。我又到欧洲走了一年,在巴黎写了一本书叫《忘忧》。我把这三本书合在一起,就是这10年的旅途合在一起叫《游吟》。

 

这本《游吟》记录了我从1990年到200010年的一个旅途。有点像的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个中国青年人在变换的时代的一个找寻。但是我想说的,我还是从具体的故事来讲。比如说我走进了巴黎圣母院,我听到卡西默多的呻吟,我看到艾丝米拉达的红裙子,都是文学的观念。我自己是学法语的。我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语系毕业的。我在巴黎圣母院里面,我听到恢弘的钟声,我看到了壮丽的建筑,我感到很震撼。但是我没有感动。我没有落泪。我不能说谎,上帝面前我不能说谎。

 

可是当我来到三峡淹没区,我走在废墟瓦砾当中,看见碎石头当中夹着小孩的衣服袜子,看见还有一个没有拆完的灶台。尤其在丰都鬼城,千年古镇变成了一片瓦砾,在月光之下瓦砾上面还冒着烟。我一个人走在这个废墟当中,我一下就落泪了。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宗教,这就是我的家园,这就是我要找的归属。精神归属。所以我一下子把我心目当中的很多埋藏在心底的一些幻境和心声唤醒了。

 

比如说《红楼梦》当中,《红楼梦》第75回,有一回它叫赏中秋,叫作“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就讲贾珍这些人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就找人来吹箫,结果一听听见栅栏那边有人叹息,可是过去一看没有人。那谁在叹息呢?阴气森森的大家都觉得毛骨悚然。没有人怎么会听到有人在叹息呢?结果去一看,那里原来是祖先的祠堂。

 

原来我没有在意这个细节,我后来就意识到,祖先的祠堂,没有人传来了叹息声,那是谁在叹息啊?祖先在叹息。你们这些不孝之子啊!所以《红楼梦》当中领会到这个玉啊,我刚才讲被褐怀玉。这个玉上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莫失”,“莫忘”是什么?莫失对祖先的记忆,不要忘记玉的精神。“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肤易销魂”。他讲了玉的精神。

 

在《说文解字》当中玉有五种美德,中国人的五种美德。它的纯洁,它的勇敢,它的温润,它是我们民族与神立的约。在我看起来,我们中国的古墓,各个地方都有这个玉,我还是讲具体的故事。我怎么会从一个所谓的流浪者怎会突然之间回到自己的家园呢?法语叫Troubadour或者Vagabond,就是游吟诗人。Troubadour这是一个中世纪的游吟诗人。

 

我取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因为我自己很庆幸一点,我觉得仰赖天恩祖德,我的心是真诚的。我走到哪里,即便到教堂,即便到西方的文化当中,我不能骗自己。感动了就是感动了,没有感动就是没有感动。我读《圣经》,我去圣母院,可是当一个基督徒让我去受洗的时候,我的心告诉我我没有去。我不是在拒绝上帝,我拒绝了受洗这件事情。这对我来讲是严肃的,庄严的。

 

我还说到题外话,上次我跟一个同学聊天,他说到这个时代就谈到贵族,谈到绅士。我刚才不是讲到,我比那个同学少一个字,我要成为一个士。就讲到这个贵族,我跟同学聊天的时候我说,这个时代的贵族,再也不是一个人的出身。既不是他的社会地位,也不是他的经济地位。

 

一个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一种高贵的精神,我觉得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不管他是什么出身,哪怕他是一个流浪汉身无分文,在我看起来一个人内心如果还保持着一份纯洁和庄严,他就是高贵的。我觉得这样的人现在太少了。我不敢说我是这样的人,但是我想说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人保持着自己内心的纯洁和庄严。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说谎,不要去迎合别人。

 

所以我自己,我还是接着这个思路讲到那个故事。2000年冬天,我走到庞贝古城,我和我的一个很好的意大利朋友,他叫尚文。他带我去了庞贝古城。庞贝古城,大家都知道,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把这个古城埋掉了。在这个古城里面,我的意大利朋友尚文告诉我,关于这个大的灾难实物非常多。我们可以走到这个城里面看到每家每户的情况。这个实物太多了,对不对?保存得那么完好。

 

但是文献非常少。所有关于公元79年这场大灾难的的文献是一个叫做小普林尼的一个地方官写的两封信。一封是写给他的舅舅,也是一个作家;一封是写给古罗马的一个历史学家,叫塔西佗。正是这两封信记录了维苏威火山这场历史上大灾难的全部。就是详细的内容。实物虽然很多,文献就这两封信。也就是说这个文献成为意大利的国宝,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无比的珍贵。

 

我当时就在这个庞贝古城的废墟上,我觉得有如醍醐灌顶。我觉得我一下子想通了。当时我就发了一个愿,我说正好像小普林尼用两封信记录了公元79年这场大灾难,庞贝古城被维苏威火山掩埋。我一介书生,一个普通的中国的一个孩子,我要用我后面的甚至整个余生去记录长江边淹没区的历史和文化。

 

为什么呢?当时我就想清楚了,庞贝古城是被火山埋了,我的家多少楼台烟雨中,长江边的古镇要被水淹了。虽然当时还没有被淹,但是即将涨水。水位175,要淹掉一百多万人的家谁都知道。当时我就有一种预感,我说谁来做这件事?没有人来做这件事,只有我来做这件事。

 

果然这15年我来做这件事。我觉得这不是我的幸运,恰恰是一个时代的一个悲哀。这么大一件事情,怎么轮到一介书生来做?当然有人去拍照片,有人去写新闻报道,我觉得和我这样花15年来记录它的历史,去采风,去记录一条江的历史和文化,追根寻源是不一样性质的。所以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写这些书,我觉得我想成全的不是我个人。我是谁不重要,我想成全的是长江边的历史。它不应该断流的。现在断了,记忆断了。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