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靠什么引领未来?(中)

杨培芳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信息经济是普惠经济,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传统经济的主要资源是靠钢铁、水泥、稀有金属,越用越少,越用成本越高。信息经济主要资源是硅系集成电路和光导纤维。信息是可以共享的,因此信息可以越用越多,单位成本越用越低。

 

 

现在到了信息生产力时代,信息生产力的一个技术核心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大量使用以后形成了和传统的社会观念不一样的九种基本精神。

 

第一个是兼容精神,你要和别人对话、要接入网络、要兼容,要用同样的标准,否则就是鸡和鸭说话,就听不懂了。第二个叫共享精神,你要和别人共享。第三个叫开放精神,你搞封闭不行,那是小农经济。第四个是扁平精神,刚才讲了工业时代是一种集中的特征,那么互联网必须要扁平精神。有人写了本书叫《世界是平的》,当然后来有人马上又写本书反驳说“世界不是平的”,但是它是在向着扁平化发展,现在还不是太平,如果太平我们就没事干了,完全平了就共产主义了。第五个是互动精神,平等互动,第六个是平等精神,第七个是协同精神,第八个是关联精神,要互动、要平等、要协同,还要关联。最后一个叫普惠精神,也就是互联网产生了普惠的红利。世界银行专门有个报告,就叫数字红利,主要讲了互联网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国家更快的实现普惠。这个后面可能要提到。

 

第六个要点就是信息经济的普惠。信息经济是普惠经济,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传统经济的主要资源是靠钢铁、水泥、稀有金属,越用越少,越用成本越高。信息经济主要资源是硅系集成电路和光导纤维,它们都是来源于沙子提炼的二氧化硅,这些沙子是不受限制的,越用是越多的,为什么越多呢?信息可以共享,我今天把信息给你了,我自己一点没少,可能通过我们对话,我还增加了,你也增加了。单位成本是越用越低。

 

有人可能不大相信,实际上很简单,过来的人都知道,开始北京搞了移动通信的时候叫大哥大,有钱人买一个大哥大要两三万块钱,能够打电话,只是打电话,短信也发不了。后来几千元,现在甚至几百元就能买一个智能手机,可以上网,可以发微信,可以玩QQ聊天,甚至还可以视频。为什么它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由于它的成本曲线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可以做到普惠。

 

这是从设备上来讲成本大大降低了,我们还可以从服务上面来考证。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发一封电报一个字要三分钱,好多人有了急事以后发电报,内容都尽量的简单,所以出了很多笑话,因为他要省字啊,发一封电报好几块,那时候一个才挣几十块钱,舍不得发长电报。现在发一个短信,70个字,大概是1毛钱,现在也没人发短信了我看,用微信视频,一个月用WIFI,有的时候固定的一个费用,随便用,究竟是多少呢?笼统地我算了一下,大概功能比那个电报提高了上千倍,单价下降了上万倍。

 

有人可能说现在GDP增加了,物价也提高了。我做了一个功课关于近三十年来我们国家主要的经济增长的结构。钢产量增长了,从1984年到2013年增长了17.9倍,水泥增长了19.9倍,粮食增长了1.5倍,原油增长了1.8倍,发电量增长了14倍,但平均起来都是涨了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石油、上网流量,包括电话、电报比较起来,大概这30年来增长了80万倍。单价下降了多少呢?几十倍,十几倍,就是这么一个走向。

 

有一次我在会上跟他们讨论,我说你们想一想这30年来什么东西没涨价?有人说卖废品没涨价,实际上我算了一下还是涨了,过去卖废品、报纸因为当时挣钱少啊,它是相对来讲还是比较便宜,现在卖报纸,虽然说涨涨降降的,这些年来开始降下来,实际上比30年前还是要涨。有人说汽车是不是降价了?汽车这几年是在降,但是比起30年前还是在涨。过去大概两万块钱一辆解放牌,北京130,四万块钱一个解放,现在也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这30GDP是增长了30倍。

 

所以如果按照不变单价来讲,互联网也好,信息通信也好,它的规模是非常可观的,现在都是不能普标价,因为它的价格也下降了很多,现在整个结构是这么一个结构,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么由此来说明信息经济如果说跟工业经济相比,工业经济是一种嫌贫爱富的经济,那么信息经济就是一个普惠大众的经济。

 

世界银行有一个在全世界调研的结论,它认为,互联网比厕所和清洁用水还要重要,这里有一个图,在一个晚上的海边,有好多年轻人手机举的高高的在那里找信号。问世界银行的专家,说什么意思呢?他说这是基普提的年轻人,买了手机很便宜,大概是华为的手机,质量也不错,智能手机,但是基普提没有基站,所以他们晚上到海边才能够去蹭海对面索马里的基站的信号,上网。这就说明贫困地区的需求很旺盛,很快就会追上来。而且他最后的结论就是,贫困地区没有厕所没有问题,没有清洁用水喝的自来水也没有问题,但是他需要手机,需要互联网。

 

我说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我记得我们在内蒙那边,靠边界上,有的村里边,年轻人买个手机,村里没有基站,没有信号,骑着自行车,或者骑着摩托车,跑到县城边上晚上去蹭网,就说明需求很旺盛。我们国家双十一的时候,西部地区人买货积极性要超过中部,仅次于东部。过去我们有一个梯度发展的模式,先东部后中部再西部,现在互联网来了,信息经济来了,越来越进一步发展,它的发展速度在西部要超过中部,走向一种平衡发展的模式。

 

第七个要点叫消除贫困有三条道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30年,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共同富裕怎么办?共同富裕有三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西方国家的传统的思路,就是鼓励富人尽快地积累财富,然后通过国家的税收和做慈善的捐赠的政策实行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让富人来反哺穷人。前几年比尔盖茨发表一篇重要文章提出一个口号叫新资本主义,他就说资本家都富了以后让他们救济穷人就实现共同富裕了。前不久一个法国学者叫皮凯蒂,他写了一本书,也是轰动世界的,叫《21世纪资本论》。他讲了好多,这三十年来,美国也好,欧洲也好,两极分化的确凿的一些数据,实证材料。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多收富人的税来救济穷人。这个办法行不行?恐怕在中国行不通,在世界也没有真正行的通,因为有的时候穷人享受救济,是越救济越穷,养懒汉,北欧就是例子,靠增加税收,这个路子也不是好路。

 

第二条路就是搞计划经济,有人提出来叫“新计划经济”,它的本质是杀富济贫,通过互联网,通过大型计算机来搞精准的管控,搞新计划经济。我觉得这个路子也走不通,实际上它本身就是用了工业控制论的思维,它是中心控制式的经济体系,不符合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应该是用协同论的思维,不应该是控制论的思维。所以协同论,大家前几年讨论比较深,新三论,老三论。老三论是控制论、协同论、信息论。新三论是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其实这几论都离不开信息,所以我把它称之为信息协同论,真正在信息时代所需要贯彻的一个思维模式。

 

这样就引出来了第三种道路,就是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发展为切入点,直接提高穷人的信息视野和劳动技能,让他们自己创造财富。这个事不是我琢磨出来的,大家可以到西部地区,或者是东部贫穷的地区去看一看,有好多贫困的农民就因为用了互联网,用了电子商务,他知道他要干什么,怎么干能赚钱,使好多贫困农民原来是在外边打工,现在回乡去创业,这个例子很多。

 

比如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搜苏北地区有一个“沙集模式”,叫沙集镇东风村吧,本来这个村子都是捡垃圾为生,穷的不得了。结果有几个年轻人办了电子商务,去卖类似宜家家具的东西,在那做一次组合,实际我去考察这个村里过去没有几个木匠,既没有木匠,也没有木材,就是做组合家具,从集散地开始买回来,组装一下卖出去。现在那个村里边,家家都是前家后厂,后边都是厂子里面做家具,前边就是做成品,做完成品就包装,直接上集装箱,好多物流公司抢这个生意。

 

有一个五、六十岁的一个妇女,她说过去是我儿子和我老公在深圳打工,每月寄回钱来养着我,现在我办了电子商务网站以后,自己后边开工厂做木质的秋千,结果我老公和儿子从深圳回来给我打工。我说你一个月给他多少钱工资啊?她说比他在深圳多一倍,现在我是老板,我养他们俩。这种返乡创业的例子很多,好多典型,包括吕梁山、王小帮,是跟马云一块在纽约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一块敲钟的敲钟人,也是很穷的一个地方,现在也千万富翁。所以信息视野对农民来讲非常重要,它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比教育还要重要。因为教育来得慢,信息视野来得快。

 

这样我就讲第八个要点,传统商业模式形成了一种锈蚀。过去我们是工业时代,二八定律,就是赚20%的人钱可以赚到80%的利润,现在你问问这个马云是这样子吗?马云曾经是亚洲首富,他是靠什么赚钱呢?他是靠长尾理论,要用80%穷人能够愿意出钱干这个事,这个效果更好。这很简单,世界银行早就有个结论:高级的信息通信服务在偏远贫困地区比在发达的城市更能够发挥效率,因为那里缺衣少药,没有教育资源。如果农民到北上广看一次病,他要倾家荡产,有了远程医疗,有了互联网以后,他可以免掉好多费用,让北京上海的最好的医生给他诊断,所以在这个贫困地区推广先进的信息服务,可能比大城市还要有效。过去我们的国家的发展,大的战略是梯度发展,叫做先东部,后中部,再西部。现在提出来均衡发展,过去我们是先富人,后中产阶级,再穷人,现在是穷人可能很快的能够通过信息经济、通过互联网找到他们发财致富的机会,实现均衡发展。

 

第九个要点我就讲到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新的经济哲学的理论和制度怎么来创新。首先,有的可能清楚有的不清楚,现在整个世界的经济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美国和欧洲前两年大学生闹学潮要求全面改革经济学教材,原来经济学教材,西方经济学已经失效。后来好多诺贝尔经济学者支持学生倡议,开始全面修改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力量,一个是信息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压力,一个是他自身的要求变革。

 

首先从外部压力来讲,第一个,就是共享经济对资源稀缺理论形成了挑战。因为西方经济学,或者传统的市场经济,有三个基本假设,一个假设就是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欲望永远是无限的,这两点的矛盾形成了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假设。现在由于信息可以共享,带来了好多稀有资源也可以共享,这样对资源稀缺理论就形成了,有人说是颠覆,起码是挑战。第二个就是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信息是没有价值的,可以无偿得到的,所以是在生产,交易和消费的过程当中省略了信息的要素。现在信息的要素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价值越来越重要,那么它对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这个前提也形成了动摇和挑战。

 

第三大挑战就是最根本的一个挑战,叫互联网对经济人假设的挑战。因为西方经济学,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它都起源于亚当·斯密的一个设想的悖论。这个悖论就叫“看不见的手”就是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利益最大化,加在一起,有一个上帝看不见的手,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所以叫“经济人”假设,或者叫“理性经济人”假设。什么概念呢,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是经济人,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自私自利,这样整个社会就好了。现在互联网精神跟它相悖的,如果你要是光考虑自己,你回到小农时代,小农时代你还能生存,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你离开别人你就不能生存,所以互联网精神对经济的假设形成了根本的挑战。

 

还有三个挑战,就是收益递增对收益递减的挑战,也就是信息经济边际成本趋于零,信息经济在扩大,整个经济也是走向边际成本趋于零。那么前几年美国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学家写了一本书,就叫《零边际成本社会》。

 

第五个挑战是使用权对所有权的挑战,包括现在的分享经济、共享经济,使得所有权越来越淡化,使用权越来越重要。互联网就是这个问题,所以《零边际成本社会》这个作者也提出来,互联网的产权是谁的?产权是谁模糊,谁使用就是谁的,越来越重要,关键是给你长期使用这个事。第六个挑战就是穷人市场对富人市场的挑战,也就是未来的市场主要在普惠大众,而不是少数富人。

 

第十个观点,就是相辅相承的一个权益观点,现代经济学的自我迷失,有好多现代经济学的,我讲的现代经济学主要工业时代的现代经济学了,有一位非常重量级的西方经济学代表人物叫布坎南,他去年去世了,诺奖获得者,经济学奖。他最近提出来说经济学已经在快速发展中迷失了旧世的激情和公平的梦想。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就是经世济民,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提法,现在经济学已经变成了一种制造不公平,不但不再救世,还祸害这个世界。所以这些传统经济学也在反思,还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诺奖获得者科斯,著名的科斯定理,他也去世了最近,但是他前不久也提出来,现有经济学是飘在空中的体系,它无法给现实更好的指导。

 

另外一个华人,重量级的人物,张五常,学经济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张五常的,他的不少朋友和学生都拿诺贝尔奖,他也是诺贝尔奖提名,甚至他是经常出席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他在最近一个讲话叫“经济学为何失败”演讲当中说,斯密那个年代,因为面对的是封建势力,不自私是不行的,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自私可以使人类发展,也可以使人类毁灭。还有不少学者在论证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包括我们浙江大学的叶航教授,他的团队也在从脑科学上边来论证这些问题,反思传统经济学。

 

西方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刚才我讲到吉尔德定律,乔治·吉尔德,他是供给经济学派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说现代经济学为何失灵?主要是因为他违反了信息论的一个基本原则,颠倒了价值创造和价值交换的关系。价值创造信息量更大,价值交换信息量少。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就是解决不定性的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就是有新的差异性,如果都一样,就没有信息了。所以新的差异性出来以后,不值钱,还不如做重样的东西值钱,所以他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来现代经济学已经迷失了。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