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创造力VS人工智能

侯世达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AI & Society沙龙计划第五期

人的创造力VS人工智能

 

 

418日下午,侯世达将参与由腾讯研究院、集智俱乐部、湛庐文化、苇草智酷联合举办的 AI&Society 第五期活动,发表主题演讲并参与圆桌论坛,探讨人的创造力和人工智能。

 

侯世达与集智俱乐部

 

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rdter,美国学者,作家,是印第安纳大学认知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意识、类比、艺术创造、文学翻译以及数学和物理学探索。因为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简称 GEB 或者集异)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声名大噪。

 

侯世达为中国人熟知,是因为《GEB》这本站在数理逻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等领域交汇点的奇书。《GEB》在计算机界、哲学界、文学界都非常知名,许多集智俱乐部粉丝都是这本书的读者。2010-2011年,集智俱乐部曾组织了12次读书会探讨《GEB》这本书。

 

类比能力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侯世达新书的观点是:类比能力是人类认知的核心。没有类比就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就没有思想。人类通过类比学习概念,依靠概念进行思考、交流。

 

类比的思维方式,贯穿了人类思维的各个层面。两岁的儿童会说,我给香蕉脱了衣服。三岁的儿童会说,牙医给牙齿打上补丁。五岁的儿童会说,我想吃点水。八岁的儿童说,叔叔,你的香烟正在融化。人类从小到大,学习使用语言、学会思考,借助的就是类比和隐喻。

 

其实侯世达在《GEB》的写作中就娴熟地使用了类比思维。

 

在《GEB》中,侯世达发现缠结的层次结构在不同领域普遍存在,哥德尔、埃舍尔、巴赫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理论/作品具有某种同构性:哥德尔是抽象的数学关系,埃舍尔是形象的画面关系,巴赫是声音构成的空间关系。侯世达发现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奇妙交错的这一经历,是对类比思维的完美示范。

 

人工智能也能区分事物

 

对事物的分类判断,不仅对人类的基本思维,这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任务,其中主要包括分类和聚类两种。

 

分类就是根据已知样本的某些特征,判断一个样本属于哪种已知的样本类。对于分类,训练数据有特征(feature)和标签(label),找到它们特征和标签的关系,建立起分类模型。输入有特征而无标签的未知数据时,就能得到它的标签,即类别。

 

聚类则是通过静态分类的方法,把相似的对象,成分不同的组别,每个组别中的成员对象都有相似的一些属性,这个过程不需要监督。

 

尽管人类的类比行为的底层逻辑和机器相差很多,但如果机器也可以区分不同的事物,那它也许就具有了像人类一样类比的潜能。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距在哪里?

 

侯世达对业界主流的人工智能一直持有异议,既然哥德尔定理表明没有完美的数学系统,那么以计算机程序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也无法涵盖、超越全部的人类智慧。人工智能始终都有缺陷。

 

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的地方,可能就在于人类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而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是什么?可能就在于类别和概念身上无穷的复杂性。

 

418日,在人类创造力VS人工智能专题活动中,侯世达和圆桌嘉宾们,将展开深度思考和讨论。现场接触,在线直播,等你参与。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