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古镇(三)

王以培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一个学者、诗人,沿江而行,寻访三峡淹没区,用15年时间,访谈500多位老人,在即将沉入江底的古镇,“以现实记录历史”,听老人回忆自身及家族的历史,讲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与各地的“八大景”

 

一个学者、诗人,沿江而行,寻访三峡淹没区,用15年时间,访谈500多位老人,在即将沉入江底的古镇,“以现实记录历史”,听老人回忆自身及家族的历史,讲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与各地的“八大景”……细致描绘出一连串已濒临失传的历史记忆,寻找消失的故园。

 

 

 

就像我自己走这么多路,15年,我得出什么结论?未知生,焉知死。什么事最重要?生死两件事最重要。生就是生存,祖先香火的传承。死就是祭祀。我们对于祖先的慎终追远。就是说我们对于祖先的葬礼,对于祖先精神的记忆。所以《红楼梦》当中,他用这些细节提示了两件事:我们要祭祀祖先,我们要教育孩子。就是这两件事最重要。

 

所以我在这条路上走下来,我发现好像我学习的西方文化,中国的文化是相通的。传统和现代也相通,在我心目当中都是一体的。比如说古希腊有一个传说,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传说,大家都知道,最后俄狄浦斯发现,是自己杀父娶母便刺瞎了双眼,流落在荒野上。尼采评价俄狄浦斯说,有一句话就是智者智慧的光芒,反过来刺伤智者本身,刺瞎了智者的双眼。

 

在我们中国的民间传说当中,长江边的民间传说就讲到风先生如果看到真谛(真地),就会瞎眼睛。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谁发现了真谛,谁就要瞎眼睛。而真谛(地)的谛(地)是什么谛(地)呀,到底是土地的地,还是一个言字旁,一个上帝的帝呀?我认为都是。所以我就在我的一本书叫《烟村》当中,就是写了这个故事。

 

在《烟村》当中,我就写到风先生看真谛(真地),看到了一块真谛(真地)瞎了眼睛。这也是我受俄狄浦斯王的启示。那么在这个《烟村》当中,它有一个核心,就是奥德修斯回家。我觉得就是一个回家的路。我找到了我们中国人的这个“一”,就是精神的家园,就是精神的归属。我们有自己的教堂,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我们的教堂的钟声就是《诗经》,我们的旧约就是《春秋》《论语》。我觉得都有,就是每个民族不一样。

 

我举例子来讲我这些年采风采到的宝贝。还是说新田这个地方。新田这个地方有一个民间收藏家,给了我一个宝贝。一个家族压箱子底的一份家谱,是一份血书。这个血书是这样写的,它说:

   “元朝本是将相家,洪兵赶散入西涯。

泸陵岸边分携手,时欲江边一柳芽。

咬破手指书血渍,一家分作百千家。

千载儿孙作表记,文韬武略甚堪夸。

若是本家来相认,对得诗合是一家。”

 

给了我这个血书的复印件,毛笔写的。这首诗记录的是1369年谭氏家族的17个兄弟,在巫山广陵渡口分手的时候写的一首诗。“咬破手指书血渍,一家分作百千家”。这个诗当中说的内容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分手了,17个兄弟要分手了,将来我们如何认出我们是一家人呢?我们写一首诗,就像联络暗号一样,你说“元朝本是将相家”,我说“洪兵赶散入西涯”,他说“泸陵岸边分携手”,我说“时遇江岸一柳芽”,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所以中国的祖先,我们的先辈非常的有智慧。而且这种智慧这宗教用什么来传?用家来传。用什么形式来传?用诗歌来传。所以这个诗歌,这种精神我觉得应该把它贯穿到我们今天。我们今天在写作的时候,我觉得一个诗人,我们通过诗歌成全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成全的应该是祖先的灵魂和我们未来的孩子们的精神。

 

所以《红楼梦》的作者了不起。我为什么仰慕曹雪芹先生。你看他记录的人物当中的零零碎碎的事情,还有人嫌,你像陈独秀还嫌他啰嗦。我觉得细节都包含了很重要的信息。一个人的表情一个人的心思,他写得那么细腻。一个人的一点点微妙的心理写得那么细腻。

 

但是关于他自己几乎就没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只字不提他个人。我是谁?我觉得现代的这些文人,这些明星相反。好像这个世界都不重要,我最重要。我是谁谁谁,我谈过几次恋爱,我怎么有什么才华。我觉得本末倒置。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文明当中,一条河流当中,他才可能成就自己命运的价值。我觉得就像《道德经》当中讲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觉得就是这种辩证法。

 

我自己就觉得,当我找到了这种精神,这条江的时候,我再给你解释的是“一”。打个比方来讲,我现在写了《白帝城》,《江有汜》,还有《沉沙》,还有《河广》这些书和我的旅途,包括长江边的这些古镇,就好像长江的根茎上的开出的莲花。我也是借风先生这个思路。我觉得是一个根茎上开出的一朵一朵的莲花。

 

只是一本一本的书,我的一次一次的旅途,我觉得重要的是找到这个根茎。而这个根茎找到了以后,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非常有诗情画意。我们看这个世界再也不是说,这里开发一下建一个火力发电厂,那里我们怎么利用一下。再有一个我在这个书当中,我这些年也记录了各地的八大景。就是每一个地方,就是前人留下来的一首古诗,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他记录这个地方的风景。

 

比如说长寿这个地方,他的八大景是这样写的,他说:

“定慧鸣钟响万里,桃园山洞出仙家。

菩提山前灯一盏,吉祥飞来一菩萨。

西岩瀑布千条线,白观黑夜冒烟霞。

龙舌舔水月夜下,凤凰展翅落平沙”。

 

他把这个当地的景观,用这样的一个诗来描述。“西岩瀑布千条线”,我们看到岩石上挂着瀑布,这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一条石头伸出去,像龙舌舔水月夜下。而整个长寿的地势是“凤凰展翅落平沙”。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带着先辈的这种意识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就会传承到这种血脉。

 

我举个例子来讲,一条河流如果上游不来水了,下游的枯竭是早晚一天的事情。什么汹涌澎湃都是暂时的。所以我觉得一条河流要能够浩浩荡荡,波澜壮阔地入海,前提是上游要来水。上游就是我们的民族就是高山流水。有厚厚的积雪,我们要用溶化的雪水注入到我们的血液当中。而这些都不是抽象的具体记录在这些书当中。

 

讲到这个采风,我举一个例子来讲。采风是中国一个传统的说法。孔子,司马迁先生都采风记录历史。而现在人换个新名词叫口述历史。口述历史好像是个新名词,新的研究方法一样。其实就是采风。作为采访者叫采风,作为讲述者叫口述历史。所以我自己就觉得有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新学者在制造一些新名词,新概念,好像我们没有一样,好像他们找到了一个新东西,觉得古时候都落后了一样。

 

其实就是采风,而且采风比口述历史悠久得多,高级得多。你只有去采了,你才知道什么叫采,什么叫风。采就是汉字的手的形状。我举例子来讲,我觉得采风,表面上看是记录一段历史,实际上我觉得《红楼梦》就是采风。它采的是无形的一块玉,玉的精神。从源头女娲补天,我们中国最早的一个神话采,采到了这块玉,玉的精神,玉的诗歌,玉的生活,玉的人。尤其是玉一样的人。

 

所以我自己就在讲,我记录采风的过程当中,我就发现我们的民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最早的《诗经》其实就是一个。就像《诗经》当中的雅歌,就像《圣经》当中的雅歌。而且《诗经》我觉得就是我们的宗教的典籍。我们的古人用诗歌来传宗教。所以我在这个意义上讲呢,我的每一本书都是诗歌的名字。白帝城也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刘备托孤的地方,公孙述踏马围城的地方。

 

这里我不妨念一首短诗,就是我在每一本书当中,不光是三峡的书,我所有的书当中,都有有诗为证。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好的传统。既然古诗可以有诗为证,为什么现代诗不能有诗为证呢?在《白帝城》当中我写了大量的关于白帝城的诗。我随便念一段吧!

《白帝孤城》:

“总有橘子树在你们窗前

总有旧城码头蕴含着新的时间

你们将倒塌的城墙一一扶起

依斗门的明灯依旧亮在心间

心中的码头泊满沉船

沉船在江底沉默

却在逝去的流水中普渡众生

将墓中的鸟鸣传到墓外

有一只船出土入土

有一个人出世入世

有一只鸟飞出悬棺

悬棺悬着的梦想昨夜出山

梦中梦见的城池今晨重现

城中细雨

岁岁年年

开门开山开心

你开出一条路

打开一座坟

祖先从墓里缓缓走出

鹤发童颜

鹤已飞去

儿童笑逐颜开

你追逐着梦想一路向前

前面有座新城

梦为砖瓦

空作城门

前面有位佳人

雪为肌肤

玉是灵魂

前面有座孤坟在等着你呀

你尽向它献出最后的温存

墓碑上的汉字用血汗铸成

汗水未干

墨迹未干

字里行间已透出湿漉漉的灵魂

忠魂未散

魂魄未散

深秋的橘子树又被夕阳浸染

暗红的天光

尽是对故城无尽的思念”

 

我觉得不仅是说我自己,是一个诗人也好,什么人也好,我觉得我是什么人得益于我从我的采风的旅途当中汲取了一个天光云影,就是仰赖天恩祖德。我特别愿意说这句话。我就在想我跟我的朋友同学开玩笑说,我已经是一个成熟年龄的人了。我为什么这么有创造力啊,我为什么思如泉涌啊,因为我脚踩着大地,下面有九条泉,九泉之下都给我灵感。

 

我自己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是因为我唤醒了我血液当中的高山流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名字我这个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我族之人,就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只要他唤醒了心中的高山流水,只要他传承这种文明。

 

我举例子来讲,我怎么写出这样的诗歌,而且我现在创作思如泉涌。这是一个常态。以前不需要,以前还要喝酒,还要找灵感。现在平常心就有这样的思如泉涌的状态。是因为我从这个书的名字就可以举例子。比如说我原来《游吟》,还是从法语当中得到的Troubadour或者Vagabond,做游吟诗人的。我现在就是从汉语当中得灵感,比如说我很喜欢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的电影,黑白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燕燕于飞》。实际上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古诗词当中的话,它用在这里会荡气回肠。

 

我接着说,比如说《江有汜》。江有汜是《诗经》里面的。“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就是“汜”这个字的意思是从主流流出来的支流,又流回到主流当中叫汜。我觉得我们的生命,我个人的旅途都是这样,从主流流出去又回归,是一个支流又回归到主流当中。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什么意思?就是江有汜,有这么一条支流流回主流,这个人回来了他不来看我,不来看我将来要后悔的。我用的是《诗经》当中这段话,那么用了这个话和不用这个话的区别就在于,如果我只是写我个人的经历,那么从时间上来讲,它就是50年,100年。顶多人活100岁。100年的酒,我引了《诗经》,那就是两千年,三千年,五千年的酒。

 

就是说这个字本身,它蕴含了我们古人回到了家乡。那个人不来看我,这个故人和今人,恋人之间也好,故人和后代擦肩而过,或者说各走各路,我觉得好悲凉啊!就是一家人不能团聚,恋人不能够在一起,孩子不能够传承先辈的文化,都是这个意思。所以我引了这个话。

 

那么《沉沙》也是杜牧的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那么这首诗我就觉得是一个太好的题目。我有了这首诗,我就知道该怎么写书了。“折戟沉沙铁未销”,就是失败的时候,人们折戟沉沙,但是精神、战斗力、信念并没有磨灭。

 

就像我在长江边看到的这些老人,他们都很失败了。生活当中吃着低保,当年的战斗英雄最后连烟钱都不够。房子还被推土机给推掉,流离失所。他们生活很悲惨。他们把他们的故事跟我讲,但是他们的精神还在,他们的品格还在。

 

我们这个民族衡量一个人的品格,记录一个人,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以一个人的精神来论,像屈原,是不是?屈原从现实来讲是最失败的,官没当成,皇帝不听他的还跳江。但是他是我们民族的崇高的先辈。我们仰望他。他的品德就像他写的橘树人的这种品德。荆轲刺秦王也没刺成啊,但是他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这种精神。我觉得我们传承这种精神。

 

所以《沉沙》有这样的诗歌,就帮我认识到,这些老人家一个一个的都是我的恩师。他们就是从战场上归来的散兵游勇,他们有的在打铁,有的在打渔,有的在种地,有的在做竹篾子,用竹子编一些箩筐。可是呢,我从他们身上记录了历史。

 

我这里还写过一本书叫《三峡记忆》。在这个《三峡记忆》当中,我就遇到了一个老人,他当年是张学良的老兵。他跟我讲,他打过日本人,打过国民党,打过共产党,他经历了各种战争。最后老了没地方住。他在长江边搭了一个棚棚。就是他就把他当年在张学良的部队里面学的这个本领,在长江边搭了一个棚棚。它这个棚棚像鸟窝一样的。

 

这个老人家他就跟我讲述了他的这段历史,这个高镇他叫秦天富。没有一个人记录他的历史。可是他的历史,他的命运承载了很多我们对历史上不了解的事情。就是很多未知的历史在他身上。所以我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折戟沉沙铁未销”它的意义所在。这些人沉沙当中,包含了这些宝贵的记忆。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