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科学家

http://video.dushuren123.com/lecture1735028642.mp4

李醒民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它不是用故意生造的晦涩术语、眼花缭乱的范畴之网、洋洋自得的庞大体系构造起来的一种海市蜃楼式的主观安慰物,它深邃而又不失明断,思辨而又不失实用,沉酣而又不失鲜活。一句话,它饱含着时代的精神气质和智慧

 

 

这一讲是哲人科学家的定义和特点,我所研究的这个批判学派及其这五个代表人物,都是哲人科学家。作为批判学派思想的继承者、集大成者和创造者的爱因斯坦更是哲人科学家的典型代表。爱因斯坦既从这个批判学派里吸收了科学思想,例如,他读了马赫这个力学(《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这本书以后,对这个突破牛顿的时空观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读彭加勒的《科学与架设》对那个建构,他的这个相对论也起到了启示,因为彭加勒在里面就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而且还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在彭加勒这里萌芽的,吸收了他们这个科学思想,而且吸收了他们的哲学思想。爱因斯坦思想构成的五个要素,都有批判学派强烈影响的烙印。当然并不是说爱因斯坦就跟他们一样,爱因斯坦在这个基础上是有所发展、有所深化的。所以我在研究他们的同时,提出了哲人科学家,就是“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或者“科学思想家”这么一个概念,它实际上就是philosopher-scientist的译名。我以六位哲人科学家为主题,迄今已经出版了11部著作和15部译著,主编了《哲人科学家丛书》,有18本,和《科学巨星――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有11本。

 

1990年,在《求索》发表的“论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中,我就指出哲人科学家是第一流的科学家,一直涉足哲学等诸多领域并大有建树,往往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就是说他们既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或思想家,列宁的“伟大的科学家、渺小的哲学家”的命题是不成立的。我就“哲人科学家”的内涵和外延、鲜明特点、历史作用、在哲学史和人类文化史中应有的地位加以阐发,明确的指出哲人科学家往往具有超越时代的睿智,他们是人类思想史上路标的设置者,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承载者和缔造者,沟通科学和哲学的桥梁,科学家和哲学家联盟的纽带。这是哲人科学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为什么他们是人类思想史上路标的设置者呢?你想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经典力学,这难道不是人类思想史上路标的设置者吗?而且他们一管就是几百年,像牛顿的经典力学框架管了两百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有量子力学,爱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最早的贡献者之一。他现在已经过了将近一百年了,相对论已经一百年了,量子力学也将近一百年了,现在看不出有取代它们的迹象,他们恐怕还能够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还是很有用的,要破除他们这个概念框架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在1999年发表的“哲人科学家:站在时代哲学思想的峰巅”这一篇文章中,我阐明了,从横向上比较,哲人科学家的科学思想远远高于同时代的科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也高于或者不逊于同时代的哲学家,有的甚至是超越时代的睿智。从纵向上看,哲人科学家始终站在时代哲学思想的峰巅,是新思想的“产婆”或者“产妇”。这一点的话完全可以说,好像有一本小册子讲到20世纪哲学创造,大概有十几项,但是哲人科学家,在这里面大概就占了四五项。所以哲人科学家的哲学的最大特点:它不是用故意生造的晦涩术语、眼花缭乱的范畴之网、洋洋自得的庞大体系构造起来的一种海市蜃楼式的主观安慰物,它深邃而又不失明断,思辨而又不失实用,沉酣而又不失鲜活。一句话,它饱含着时代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因为它是从当时的科学前沿生发出来的,因为它是由所有国家和所有时代的最有条理的头脑创造出来的。我觉得相形之下,像黑格尔或海德格尔这样的职业哲学家,似乎存心与研究者恶作剧,似乎有意要把读者诱入迷宫,使其耗费宝贵的生命而仍不得其要领或难得其要领。

 

2002年,这个“论哲人科学家哲学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是对包括批判学派和爱因斯坦在内的哲人科学家哲学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的详尽研究。关于爱因斯坦的多元张力哲学,我在稍后论述。批判学派的首领马赫的主导哲学思想,它虽然是感觉经验论或要素一元论,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显得比较彻底或者激进,但是并不狭隘和极端,在其内和其外都充满了鲜活的张力。首先,它包容了经验论的多个变种的成分,诸如实证论、现象论、操作论、工具论、描述论、呈现论(presentationalismpresentationism)、实用主义。这些成分不仅相互交融和制约,而且马赫对每一个成分或多或少都有独特的理解和必要的限定。更重要的是,马赫的哲学思想中,也包含着诸多非经验论和反经验论的成分,尤其是其中的理性论、约定论、反归纳主义更为引人注目。彭加勒的哲学创造和主导哲学思想是约定论,它内容丰瞻,其八大内涵溶入了关系实在论、科学理性论、温和经验论的要素。他通过限定约定论的辖域,排除极端理性论,也就是先验论和狭隘经验论,即感觉论和实证论,在各个哲学要素之间保持了张力平衡。迪昂的哲学创造和思想特色是理论整体论,其八大内涵本身就包含着哲学体系的合理因素,是一个多元张力的综合体。它的哲学思想可用本体论背景上的秩序实在论、方法论文脉内的科学工具论和认识论透视下的理论整体论涵盖,这三种类型的异质哲学之间的定语指出了它的大致范围,加上对它的种种诠释和限制,从而保证了它们会聚于迪昂的思想,虽然有张力但不致发出剧烈的冲突。皮尔逊的哲学是以怀疑和批判为先导和特征的,以观念论自我标榜的,带有明显的现象论、工具论和实证论色彩的,属于经验论范畴的感觉论的认识论,即观念论的感觉经验论,这种哲学本身就蕴涵着某些张力。此外,他在对一些具体的问题的看法上也是有张力特征的。奥斯特瓦尔德的哲学是能量论或者能量一元论。这种哲学认为能量比物质更根本,是宇宙的真正基元,因此也可以称其为能量实在论,从而在物质论和观念论之间保持了张力。除此而外,他的思想方法和科学方法也具有某些张力特征。批判学派之所以在哲学上采取多元张力的立场,其原由在于:他们深知自然界、人、人的活动和文化都具有两极张力或多极张力的特征;他们对哲学遗产以及科学和哲学的本性有清醒的认识;问题的驱使,这也是一个原因;外部条件的约束,这也是一个原因。通过比较批判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不难看出,该学派在哲学上并非铁板一块,其成员的主导哲学思想有很多差异,他们的共同点也不是什么观念论;以科学立场和态度作为划分批判学派和力学学派的标准,才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我在同年发表的论文还有“哲人科学家现象和素质教育”,这是由哲人科学家研究生发出来的,对现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一些有意义的启迪。

 

十年后,也就是2012年,我的“哲人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在这一篇文章里我指出,科学是由科学公理、科学定律、科学事实三个层次构成的。它们形成了科学理论的严整的逻辑结构。其中科学公理是科学理论的逻辑基础;科学定律是由该基础导出的命题这是从逻辑上讲的,或者是从经验资料归纳或概括出来的,这是从发生学上来讲的;科学事实既是提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的向导,也是直接检验科学定律和间接确认科学假设的试金石。所以在这里,我想附带说明:为了建构科学理论,人们还必须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做出或者承诺某些为数不多的、形而上学色彩极强的一些根本的假定,这就是科学预设和科学传统,科学预设是作为科学信念起作用的,科学传统它是作为研究纲领起作用的。所以,就广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言,科学事实、科学定律二者是它的低端层次,科学公理尤其是科学预设和科学传统,是它的高端层次。这就是我对这个哲人科学家对于这个科学理论认识结构的一些论述,加上我自己的一些谈识。

 

2014年发表的“哲人科学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特色――以批判学派和爱因斯坦为例”在这一篇文章中,明确表示,哲人科学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特色,它是纯粹哲学家和一般科学家难以拥有或者企及的。唯有既具有科学创造的实践和经历和深刻感受、又具敏锐的哲学头脑和深邃的哲学洞察的哲人科学家,才能够在科学上和哲学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双重的伟大贡献。我觉得哲人科学家在这一方面他的认识论或方法论的特色,主要有五点:一个就是科学创造与认识论和方法论创造并举,生发于科学又落实于科学,具有彰明较著的原创性,显示出了强烈的怀疑批判精神或历史感,善于在多元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些特色也是纯粹哲学家和一般科学家难以拥有或者企及的:前者大都不谙科学,或者无科学研究的实践,更不可能拥有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发明的切身体验,而且他们往往墨守或者固守自己的哲学体系,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科学的,而排斥其他有启发性的思想;后者呢,则缺乏哲学素养,不擅长或者不善于进行哲学思维或者哲学提炼。唯有哲人科学家,既具有科学创造的实践经历和深切感受,又具有敏锐的哲学头脑和深邃的哲学洞察,同时也不拘泥于片面的哲学体系和追随时髦的哲学潮流,从而能够在科学和哲学上大放异彩,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双重伟大贡献。

 

2015年的文章“确立科学和哲人科学家在哲学史中应有的地位”这一篇文章中,我发现,打开任何一本古人或者近人撰写的哲学史,我们很难在其中找到科学的要素的痕迹,例如,科学元论、科学通论、科学个论这一方面的内容,或者哲人科学家的名字,更谈不到为其设章置节加以论述了,同样在历史著作中也少有科学史和科学家的影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不外是两点:一个就是无眼力,看不到;第二个就是无能力,做不到。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察觉科学巨大的精神功能和这个思想力量,看不见哲人科学家在哲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因而也就不可能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理上来设法补苴罅漏。二是无能力,也就是说传统哲学家或哲学史家基本上都是科学的门外汉,至多不过对科学一知半解,根本无法就科学的哲学或哲人科学家做出入理的理性分析和中肯的评价。所以鉴于此二端,就不难理解现存的哲学史论,没有科学和哲人科学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解决的办法无非这三条。一个就是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决意要确立科学和哲人科学家在哲学史中应有的地位,然后齐心协力、千方百计的填补哲学史的缺失或者空白。第二就是加紧人才培养,在大学哲学系和研究所增设科学必修课和选修课,注意招收理科出身的研究生,改变哲学共同体的知识结构,培养文理兼备的哲学研究者和哲学史作者。三是加强科学哲学研究,在研究中涌现一批有创建的科学哲学家,为哲学界提供直接的资料,以便使哲学史作者参考和借鉴。我觉得,如果能够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也许再过半个世纪,现状也可能得以改观。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