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卦解构》(下)

孙涤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简单的方式,易懂的模型,现代的工具,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易经。阴阳的相生相克关系和五行的周行变化有极大的交集,作者放入一个模型里将其阐述了出来。阴阳和五行是中国观念思维的两大源流,它们在我们的文明史上,乃至今天,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不可能轻易摆脱丢弃。

 

 

我今天开始的时候就讲了,我的易学探索目的是回答若干个元问题,这些元问题在我看来都是很基本性,比如说,六十四卦,分成阴阳两仪,哪三十二是阴仪卦,哪三十二是阳仪卦?它的根子在八卦,八卦也分成阴阳两仪,哪四卦是阴仪卦,哪四卦是阳仪卦呢?再看对卦,六十四卦成三十二对,哪一卦和哪一卦成对?在周易里边都有过解释。但是为什么呢?比如说,乾坤二,屯三蒙四,且不说乾坤二,大家也知道,在其它的易学里面,比如说,商朝的归藏易,或者夏朝的连山易……据说都不是周易这样来排的。

我们且说第三卦屯卦,读音为尊,为什么屯三蒙四呢?经过解释我认为,屯三和蒙四可以成为一对卦,但是间接构成对卦的。其实,屯卦和周易里边第五十卦鼎卦是一对卦,第四卦蒙卦和第四十九卦革卦是一对,真正的对卦是屯卦和鼎卦,蒙卦和革卦互相成对。大家来看,在易学里卦的成对,有两个原则,相错成对,或是相覆成卦,分别成为错卦和综卦。你如果理解了,互成错卦,互成综卦,互成错综的话,那六十四之间的关系就非常清楚了。

我这里有个双环图,完全不需要知道卦名、卦辞、系词、词都不需要知道,只要知道它们排序编号,排列就非常的精准了。也就是说,卦的本质是在它的爻象结构,从爻象结构我们用二进制算法,用莱布尼茨-邵雍的排序也好,用二进制数值法也好,排出来的序就非常清楚地表明这个卦象背后有非常严谨的数理机制。

那第二个问题,我想谈一下,这个易卦体系是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生存和经济的原因,易卦这个代码系统是为了跟踪太阳的运行和日照的变化,而发展出来的一个相当粗糙的观测方式,当时没什么工具,科学也很不发达,所以用简单的工具来模拟天体的运行,尤其是太阳的运行,记录日照的强弱,来安排我们先祖的农事耕作,非常要紧的。我们华夏文明的先祖,慢慢从游牧变成农耕文明,就定居在中原地带,集中耕作、收获,采摘,这样就需要掌握这个物候节气变化,极其重要。

虽然农事的安排不像现在飞机起降,或者是火车高速铁的运行,精确到秒或者是分钟,但是差一两天、两三天也是很要命的事情,也许可能就颗粒无收。所以对于耕种,节气变化,尤其是太阳运行的掌握是个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虽然我们中国不是个航海国家,可能对月亮没那么重视,对潮汐没那么重视,但是对这个日照的阴阳消长强弱轮替,则是一个生存攸关的大事情。所以我相信,当时观天象测气温来安排农事是当时的高科技,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到后来,这个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大问题大致解决以后,易卦的主要应用就变成人们风险博弈的工具,我们无不希望对自己的命运多一点把握,能够避开灾祸,能得到天的庇佑,非常希望知道天意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以便顺势而为。所以易经的具体应用要求就越来越朝向怎么样避险,怎样趋利避害,怎样化凶成吉,怎样得到安慰,怎样得到这个天意的祝福,怎样争取多一点成功和发达成功的机会,这是很自然的,各个部族,其它的文明也都这样,因此人们从易经开发出来很多巧妙的应用。

但是从周易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我们有易经和易传,它就解释这条在这个卦象里边,阴阳爻是什么含义,但是首先需要知道这个卦是什么,这个卦是通过你的求问和这个法来得到的。这里看到的图是草,周易占的工具。我专门到河南淮阳的伏羲太陵去,太陵里有个草园,里面种有草,草是一种草本蒿类植物,多年生的植物在北部高寒地带,不但是河南有,西伯利亚,可能东北都有,这晒干了以后就是一把筷子,50根筷子。结果你是50根筷子来求得这个卦。

结果有四个可能,阴有两个可能,阳有两个可能。简单来说,它最后得出来是四个数字,六和八代表阴爻,七和九代表阳爻。其中六是可变的阴、九是可变的阳、七是不可变的阳、八是不可变的阳。六、七、八、九,四个随机结果。那么卦,如果占到一卦以后又朝哪里变呢?一般来说,都是可变的转向不可变的,也就是六变到七,九变到八,可变之阴转化为不可变之阳,可变之阳转化为不可变之阴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六转化成七,九转化成八,但是得到六七八九这个数字,概率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刚才就讲了,像杨振宁、李政道先生,要用易经来占卜,来求得天意的指引的话,他们在北美的时候用的是摇钱法,或者叫“三钱法”,用把三个硬币为道具,来代替传统的大衍法的占。

但这样得出来的概率是多少呢?按他们的方法,也是北美华人经常用的方法,我相信还包括韩国人,这个用硬币来做道具的摇钱法方法,算出来得到六、七、八、九的概率是(八分之)一比三比三比一,就是不可变之阴阳爻的概率是可变之阴、阳的三倍,就是八分之一比上八分之三,比上八分之三,再比上八分之一。如果是更简单的方法呢,得到这四个数字的随机概率都是等概的,机会相等,四分之一比四分之一比四分之一比四分之一。

但是,如果你非常执着的去看这个严格的标准的大衍法的话,一步步把它推理出来,执着认真的话其实也很难,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这个概率是非常有趣奇特的,大衍法得到这四个数字的随机概率是十六分之一,比十六分之五,比十六分之七,比十六分之三。巧妙在哪里呢?得到六加上八的概率是一加七,是十六分之八,而得到九和七的概率是三加上五,也是十六分之八,阴阳爻得到的概率都各一半。

然而,它们可变和不可变的比率就不一样了。具体来说,一个可变之阴变成不可变之阳是一比五,增加了五倍;可变之阳九变成不可变之阴的八,概率是三增加到七,增加了二又三分之一倍!所以这样一来啊,这个天意就很难预先操纵了。说白了,古人用了一个非常精妙的一个随机数发生器,当时就有的说法,是天意不可违,也不可戏弄,要让天意来发出它的声音,然后你就得接受这个声音,然后你就的顺天意而行。也就是说,不让你有预先设定天意的可能,大衍法这个随机数发生器其实上是起了这么一个作用。

所以搞明白这个概率分布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不能确切知道这个随机的概率分布的话,那么周易里面的很多解释——其实都是对大衍法的结果的解释,每一条辞、辞、系词等等、都是这样的。如果求问天意得到的结果,不符合大衍法的机率的话,那么后面的一些解释还会准吗?还有意义吗?

但是,长期以来这个概率分布究竟如何始终是云里雾里。我查了许多典籍,发觉朱熹,南宋顶尖的理学大儒,他是了解的。从他在名著《周易本义》卷首的“筮仪”里面,字里行间在旁注里面,就说明他都是知道得到六和九的概率要远远小于七和八,也就是可变之阴可变之阳,常少;而不可变之阴不可变之阳,常多,大家知道,当时的问题,我想,远远还没有形成概率的理论,西方对数学概率的雏形还是十八世纪以后的事情,帕斯卡尔、伯努利他们开创出来的,奠定概率理论系统更要晚了两百余年,这个苏联大数学家柯尔摩科洛夫来完成的。

但是这个风险博弈的观念,风险决策的需要古人早就有了。譬如,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观测天象的需求在古埃及,在英格兰的巨石阵,在土耳其的巨石阵,在雅的金字塔里面,处处表现了人们非常想要知道的天体运行的规律参数,我们怎样安排生计,安排我们的祭祀活动,重大的节庆,等等。因为我们必须了解天意、顺应天意,取悦天意,然后求得天意的庇护,使我们的部落,使我们的种族能够繁衍成功、能够生存发达。我们的祖先当然也是如此。所以要是把这些东西都看成迷信,我觉得才是过于狭窄的偏见。

这样,我们间接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以前人穷尽了毕生精力,非常认真执着地去开发,但是有些元问题还没能得到解答呢?刚才我讲了一个,就是技术条件不具备。譬如,连一个三维立体模型来表象卦象都很少有人来做和应用。这样的立体模型其实应该是具备条件的,你不妨用泥巴捏一个就可以做出来,但是古人没这样的观念,或者失传了,他们把卦象画在一个纸平面上,就以为卦象本来就是存在于平面上的。所以,怎样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卦象就难以搞清楚了。

其实,周易里的对卦,综卦就是180度倒转的关系。那事实上,还有镜像的关系,你这样看和那样看,正面看还是反面看又是不一样的问题。这还只是三维。对于重卦,六根是六个维度上的,表象起来就更困难了。但是,你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数学观念的话,就要好很多,容易表象许多。事实上,我们现在有好的计算机的数据图像处理,就比较容易的多。我们不需要把它全部记在脑子里,你可以翻来覆去看。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很多多媒体工具,小孩子的认知,整个对空间的观念比我们当初强得太多了。现在你若要学习微积分的话,可以用那个图像一展开,那时候讲半天都不明白怎么回事,一根曲线,用粉笔画怎么也画不清楚。这个就是古人的困难,这是第一个,我说的技术和工具没有具备。

第二个,就是观念上也受到限制,还有一个呢,我就觉得,是注意力关注力没有集中在要点上。比如我刚才就讲了,不得不讲很多的话、写许多的文字,来描述这个卦象应该是怎么样的,很多的系词、辞什么的,周易解释得非常有趣。对于我们,那些古文,像对我这样的古文根基不是很好的,多半是看了以后一头雾水。但是我觉得,这个卦的生成,这六根有多大的机会被你筮占得到呢?

我刚才讲了,认为得到这六、七、八、九是个数,机会是四分之一比一比一比一呢?还是更复杂一点,八分之一,比八分之三,比八分之三,比八分之一呢?其实,步步仔细推,我想花一个星期,至多一个月吧,你怎么也把它搞清楚了。多吗,这是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虽然它有数理统计学的背景,把它计算清楚,实质上机会就是十六分之一得到6,可变之阴;十六分之五得到7,不可变之阳;十六分之七得到8,不可变之阴;然后有十六分之三的机会得到9,可变之阳

如果这个东西没弄明白呢,我觉得这个周易,孔子和他的弟子定出来的易传十翼书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展现出来,焕发出来。你要把、卦生成的概率算准了,它们的价值,彼此之间的联系,其内在的含义才会互相展现透彻。更进一步,就是说每个卦和其他卦的关系,我刚才就简单讲到了,这全部六十四个易卦里,哪几个卦会有关系,哪些卦是直接的关系,哪些是间接的关系,你才可以明白。在一个卦向另外一个演化的时候,它连带的关系就看清楚了。

所以,把这一个大的脉络,也就是我们说的易卦的整体结构,搞清楚后,我相信周易里面的很多诠释,里面所隐含的智慧都会浮现出来,得到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所用。

因为我们过去不清楚它的底蕴是什么,易经易传的每句话在讲的到底什么,其真实含义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的。所以,我虽然对周易的内容涉及不多,但是我相信,这些工作对周易的推进应该会有帮助的。在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后,你会发觉,周易里很多充满睿智的话,含义才会被我们所把握。

也就是说,我开始的时候是直接从卦象结构,爻象结构来看问题,但是把卦序排清楚了以后,对理解周易本身,以及运用易经来促进我们的生活幸福和工作效率,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

我今天就简单讲到这里。相信这本书里,我回答了十来个元问题,每一个问题假如能站得住脚的话,对易学会有推进。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证,对我的易学探索当然是个促进。我写下这本书来,不妨归结成三个问题。第一个,当然是我自己要搞通。自己搞通了以后,我还希望众人也能搞懂,不能像是在堡垒外面老转圈子,就像我以前一样。因此,我如果能深入了,会把问题的解答用简单的方式,易懂的模型,现代的工具,来让大家也更容易理解易经。

这里用我的一个工作来说明。谈到阴阳和五行的问题,阴阳和五行是中国观念思维的两大源流,彼此怎么融合起来?目前有个讨论,在争议阴阳五行是不是国民的教育所应该了解的,有些人反对有些人赞成。在我看来,反对和赞成都要说到点子上才行。

认为阴阳和五行是我们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了解,那依据是为什么?如果认为它们是不科学的,不值得去了解它们,那又是意思呢?起码,它们在我们的文明史上,乃至今天,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不可能轻易摆脱丢弃的,本身值得我们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科学探索之与西方文明中的犹太-基督教信念系统的关系是类同,是可以比照的。我们对宏观的架构有些理解之后,在这个问题上才可以说的清,是对、是有价值,还是没有必要。

从具体的理解上,我做了这样一个模型。我觉得阴阳的相生相克关系和五行的周行变化有极大的交集,是可以放入一个模型里来表达的。我们来看这个模型,它是很对称的,这五根代表相生的,那五根代表相克的,这样旋转以后就看得非常清楚了。

我相信,哪怕阴阳五行这个题目不为我们初中生、小学生所了解,但一定要为我们的知识精英所了解。无论你是做中医的,学音律的,搞文史社会学的,或者搞其它的等等很多门类,都有必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哪怕作为一个有文化趣味的审美的东西,它们也值得我们去探索玩味。

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以前没有很好的解答,或者有很多矛盾,逻辑上不能自洽。我认为,只有解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易学,华夏文明的这个宝藏,我们才能够把它的深邃含义给揭示出来,为我们所用。

我们先祖的智慧做了非常伟大的贡献,中国人能有十几亿,能够繁衍的这么长远,能够这么发达一直到今天历久不衰,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贡献,是怎样推崇都不为过的,这根棒子要被我们后代持续传下去。

可惜,你要是把易经看成是非常迷信,非常古奥的东西,大家都望而生畏,不想学,那当然就要失传。尤其是眼下这种市场环境下,好像不带来即刻的利益,卖钱,就不值得努力。能够承续下去,关键是我觉得要众人懂,要激起人们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一代的兴趣和热忱。

第三个,我还有一个雄心,这么好的东西,易学在哲学上是一个伟大的东西,是可以跟犹太基督教文明的单极的宇宙主宰的观念体系相辅相成的。我们的阴阳两元对立互抱,相反相成永恒同在的核心观念,同他们的理应是能够相得益彰的。我们祖宗的深邃智慧,且以伏羲氏为名吧,就是伏羲的深邃智慧要为世界文明的殿堂所认同,认同为人类文明的一大建树,一大贡献。

综上,本书的三个目标:通(个人)——懂(众人)——同(洋人),能否实现,当然要靠大家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看一看这本书,如果能给我一些指教批评,我将非常感谢。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