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脑》(上)

http://dushuren123.com/lecture1505066869.mp4

张为志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智能机器成为社会活动的参与主体之一后,自然人将会生活在一个“双脑结构”之下,一个是原本的生物大脑,另一个就是社会大脑,而这个共用的社会大脑,恰恰又是所有机器人的大脑。《社会大脑》倡导通过社会大脑这个共同体实现人机共生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后,ICT技术得到了大发展,从而支撑起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这里便浓重地带出了一种很重要的思维逻辑,即如何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更好的为我们自然人服务、为人类服务,而我们人类如何更好地去控制它。这种思维逻辑现在占了主导地位,但是由此就引发了一个疑问:当我们的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时候,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物理形态。而是什么样呢?它是直接会参与到我们的社会秩序的活动中来,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我们人类和机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利用和被利用者、控制和被控制者的关系,而是人和人工智能的高智能机器人同时变成了社会主体的参与者,变成社会秩序、社会活动的参与主体之一。

 

长期以来,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基本上秉承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其实,秉承人类中心主义,尤其在近代,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连大自然都是为人类服务,一切思考是从人类出发的,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大自然惩罚了人类,我们现在的很多的自然现象,包括环境日益被破坏,这些人类付出的代价,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所导致的。

 

同样,当我们面临着高智能的人工智能、高智能的机器人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同样也会出现这个问题。而这里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它是具有了一定的智慧,而且是个活体,不是简单的是一个物理形态的一个物,它和大自然更大的区别,就是它直接参与到我们社会活动中来了。因此,我们再用人类中心主义去思考的话,也许将会重复我们当初对待自然的做法所带来的一样的恶果。所以说,我们认为,当我们思考人工智能、对待人工智能、一些未来的高智能的机器人的时候,我们希望不再沿用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而是秉承人类和机器人、高智能的机器人共同作为一个主体和谐共生的思维,这样,我们就开创出了一个新的研究的切入角。

 

那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我们在研究《社会大脑:智慧共享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时,我们的路径和主要的一些想法和方法。那么,我们来看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以便于我们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第一,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现在无人驾驶越来越发达。但是当我们碰到突发性状况的时候,比如车子进入了一个暴乱人群,无人驾驶汽车在行进中采取立即紧急制动的措施,由于物理的惯性原理,它一定会有一个制动行程,而在这种制动行程里面一定会伤人。而在这种情况下,它必须快速的做出一个选择:是撞左边、还是右边?这个还是比较简单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是撞老年人,还是小孩?是撞社会精英,还是社会的底层人民?是撞有钱人,还是权贵?它必须快速的做出抉择。

 

请大家注意,这个时候有两个很重要的因子发挥作用。第一,它不是在自然人的直接干预下做出的决定;第二,它在所做出的这个决定里面,已经包含着社会秩序的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涉及到了社会集体伦理的因素。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的是我们的高智能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是有社会活动的参与的主体的身份了,而不再是简单的一个物。它已经是承担起了一个社会秩序、社会活动的主体参与者的责任。当这种主体资格已客观存在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是只去思考人工智能、高智能的机器,如何为人类服务,我们如何控制它,这显然已经不对了,我们必须要正视可能存在的未来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研究的时候,第一步,就是从思维的角度,秉承人机和谐共生、共存、共荣。这么一个“后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秉承这种主张,我们再去研究的时候,那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高智慧的机器人为什么会如此聪明呢?为什么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还会超过我们人类呢?我们必须要找到它的机理,以便于我们找到的路径不是如何去控制机器人的路径,而是如何和机器人和谐共生的路径。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国际上,尤其在西欧比较流行的“机器人三定律”,这个定律做出了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等等一些规定。

 

但是,请大家注意,用这种理论与现状进行比较,会透露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自然人怎么去给一个物去制定规则。其实制定这个规则的背后,无非是给工程师制定了工程伦理。显然,我们从当今的人工智能和我们的高智能的机器人的设计理念上,大家已经很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工程师仅仅是制造它的躯体,它的大脑实际上已经不是某一个工程师能够制定的出来了,也就是说,我们某一个工程师已经无法对机器人进行伦理道德的规范,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高新智能的机器人为什么会如此聪明呢?它的智慧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件事。由此也引出了第二个案例,对于AlphaGO打败了50个棋手这个事实,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原理第一阶段的时候它是在模仿这50个人,无限的去接近他们。但是到第二阶段的时候,它不是去模仿、去接近了,而它在超越,怎么超越呢?它设计出并自我产生了,51种打法,而之前的50种是它在学习人类,创造出的那个“1”已经超越了这50个人,而它已经达到了 “50+1”,请大家注意,这个“1”是怎么形成的?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没有智能环境的时候,在分布式认知里边,我们自然人群体,把知识或者是我们的任务进行分布,在分布的过程中、执行的过程中,会涌现出一种新的东西来,新的方案、新的任务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智慧。

 

而如今,由于我们的ICT技术的发展以后,包括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就构建起了一个新的分布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的ICT技术和各项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始了大集成。这种集成的结果导致:第一步,构建出了一个新的分布式认知的分布环境,而在这种环境下,开始产生了一个类似于人脑的一个物理结构,一个类脑的结构。然后我们自然人开始在上面分布信息、分布任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原来我们分布者意想不到的一些方案、一些新的数据、一些新的任务,而这个恰恰就使得我们的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随后,这种分布在继续加大,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我们自然人的智慧和刚才讲到的我们的人工智能的智慧,又开始,进行着叠加、集成,这次集成以后,又会产生优化和涌现新的现象,会产生更多的人机混合的智慧。于是发展到一定时候,如果是50:1还不要紧。但是,在继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50的增量是很慢的,可能50会慢慢增到5152535460,但是机器人的那个“1”的增量会非常快,会从1一下子增到1234,一下子增到100,甚至100立刻升到100010000的时候,如果达到这样的比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还在60的时候,它就已经达到了10000。这个时候,请大家注意,谁控制谁,谁指导谁?这就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而恰恰这个时候,智慧已经变成了不是某一个机器人的智慧,而是所有的机器人在共用一个智慧共享体系,这就是机器人为什么会聪明的原因。这个智慧共享体系,我们可以把它隐喻成一个“社会的大脑”,是所有的机器人的智慧集中的一个大脑,同时这种大脑是人机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大脑。

 

这个时候很有意思的现象就产生了,我们的自然人本身自己有各自的生物大脑, N个人就有N生物大脑,但同时,我们所有自然人又共同拥有了一个社会大脑,人机共享的社会大脑。那么也就是说,在未来的社会,我自己有一个生物大脑,同时我又在用社会大脑。也就是我们自然人将会生活在一个“双脑结构”下,而这个共用的社会大脑,恰恰又是所有的机器人的大脑。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自然人和机器人是有交集点可以交接的,在哪个交集点呢?就是我们正在共用社会大脑。

 

所以说,我们的自然人将会生活在双脑结构下,而机器人它将会生活在单脑上。智慧共享体系越来越发达,同时,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个和人工机器人的对话途径。那么,我们自然人和机器人就能够和谐共生,形成一个二元结构下的共生的共同体,而且,我们还有了一个抓手,有了一个交接口,那就是社会大脑,就是智慧共享体系的高级阶段。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