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传》

杨建邺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杨先生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个是发现宇称不守恒;第二个就是杨—米尔斯理论;第三个是杨—巴克斯特方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杨—米尔斯理论,第二重要是杨—巴克斯特方程,第三重要才是使他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宇称不守恒的工作。所以他的水平之高可以很明显看得出来。

 

 

前不久发现的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希格斯粒子是杨振宁那个方程里面应该出来的粒子,那是杨一米尔斯方程(Yang-Mills equation)的方程里面预计的一个粒子。所以现在欧洲大对撞机现在做的事,就是做杨一米尔斯理论,就是把杨一米尔斯理论从实验上往下做。

 

还有杨-巴克斯特方程,很多人不知道杨—巴克斯特方程。巴克斯特是一个澳大利亚物理学家。他们两个同时研究统计力学的一个问题,物理学有一个统计力学,研究统计力学发现这个方程。杨振宁发现一个,巴克斯特发现一个,结果他们两个方程的是一样的,后来一研究是一回事,所以后来就把这个叫杨-巴克斯特方程。杨—巴克斯特方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程,现在已经成了数学上的一个结构了。现在数学家有的因为杨—巴克斯特方程得菲尔兹奖,因为杨—米尔斯理论得数学菲尔兹奖好几个了已经。

 

我最开始写的是这一本,因为我跟杨振宁先生有些联系,都是搞物理的。我开始要写他的传记,他说不是时候,还不到时候,什么意思我也不懂。后来他退休了我才写,退休了以后就写的这本。我也不写信问他了,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写了再说。后来杨先生看到这本书,是到2003年他夫人去世了以后。第一个夫人杜致礼2003年去世以后,2004年他就回到清华来了,归根居住了。

 

那时候他在归根居那附近就有一个书摊子,他大概在书摊上看到有这本书,他有点好奇。他就拿回去看了,一看他觉得还不错,写的还可以。因为我毕竟是做物理的,写出来不会错很远。所以他看了以后,2004年,我记得很清楚是元宵节那天晚上。我要飞到葛墨林那去,他在南开大学。第二天葛墨林就开车把我带到杨振宁那去了。

 

这样看就是在2004年的2月份就认识杨振宁了。记得谈了两个上午,这个书上哪里写的可以,哪里有错误,哪里是讹传,因为很多是讹传,有的是翻译错了。因为这里面它有很多地方是从其他地方翻译过来的。就诸如此类的问题。

 

因为其中有一段翻译错了,错误很大,很严重。就是他提出杨—米尔斯理论以后,他发表了。但是泡利(Pauli)不知道。泡利是物理学家中最聪明的,(被称为)上帝的鞭子,被称为上帝的良心。泡利也同时发现了这个杨—米尔斯理论,也发现了这个理论。但是因为这个理论的一个场方程得出来以后,这个场方程总有个粒子,这个粒子由于有质量。当时杨—米尔斯理论那个方程,粒子没有质量。(泡利)他就认为这个文章写错了,他就放那没有发表。

 

后来杨振宁做的演讲在普林斯顿研究所,所长叫奥本海默,就请杨振宁谈他的新理论。杨振宁谈的时候最后把那个方程写出来。泡利当然很清楚,泡利研究过这个东西,他研究还在他前面。他说你这个方程的质量呢,他说现在质量搞不出来,那搞不出来,你怎么就随便发表呢。当时说这话的时候,杨振宁就吃了一惊,take aback。原文的话是“take aback”,他给了我的原文书以后,我看了这个书以后,我才知道叫“take aback”,就是吃了一惊。后来广西大学有位教授翻译,这个“take aback”是个很简单的一个词组,应该不会翻译错的。结果他翻译成“杨振宁认为自己错了”。

 

杨振宁说你这样是怎么搞的。我怎么会知道自己错了,我错了我会发表吗。我说我的原文上我引用了一个广西大学的一个教授翻译那个文章,他说你没有原文啊。我说没有。你还没原文啊,他就赶快上楼,他坐电梯到二楼然后去拿那本书给我,我一看我才知道叫take aback。

 

这个书的编辑是三联书店的徐国强先生。徐国强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而且是清华诗社的社长,这个人很有才。

 

杨先生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个是发现宇称不守恒;第二个就是杨—米尔斯理论;第三个就是杨—巴克斯特方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杨—米尔斯理论,第二重要是杨—巴克斯特方程,第三重要才是使他得诺贝尔奖的。所以他的水平之高可以很明显看得出来。

 

宇称不守恒并不是他最终的工作,他那个工作不是太重要。因为那个工作在实验上已经发现不对头,你就找一个东西修改一下就完了,所以那是他第三个工作。第一个是杨—米尔斯理论,第二个是杨—巴克斯特方程,第三个才是宇称不守恒。

 

有一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就讲怎么样学习、怎么样读书。他提出来十几点。《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他提出来很多很重要的,比如说“和别人讨论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上面谈了很多故事以后得出一个结论。他这个结论大概有10条,非常好。这是第七条,“和别人讨论往往是十分有用的研究方法。”第八条,永远不要把所谓不验自明”的定律视为是必然的。第九条,把问题扩大往往是一个好的策略。他都有英文,下面都有个英文。第十条,基础物理学奠基于美丽的数学之上。第十一条,但是也不是所有美丽的数学都能进入物理学。这是他人生学习研究的总结,他这篇文章是。所以这篇文章特别好。

 

杨振宁他有个演讲,叫《美与物理学》。他这个里面画了一个图,这个图对我们很重要,对初学者很重要。他这个图里面就画了物理学家是怎么工作的。第一步是实验,第二步是唯象理论,第三步是理论结构,第四步是数学。这每一步,实验里也有实验的美学,唯象理论也有唯象理论的美,理论架构有理论架构的美,数学有数学的美。最后他挪到数学上去了。这点跟很多物理学家不一样。因为杨振宁他数学很好。他在物理学家里面是偏重数学的物理学家。所以你看他这个叫做“物理学的三个领域”,前三个,一个试验,一个唯象,一个理论架构,最后再到达数学,那就不属于物理了。

 

他这里面,你看他分了四个阶段。这里面很有意思的就是说,他把波尔和海森堡他们都放在唯象和理论架构这个阶段,把狄拉克放在理论架构和数学这个阶段。这个很了不起的。爱因斯坦是从唯象到理论架构到数学全部都占了。他把这个架构分成第二个图,哪些物理学家在哪些范围里面活动。

 

狄拉克他没有物理学原理。他就根据理论架构直接到达数学。所以狄拉克方程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奇怪。杨振宁就说过一句话,他说狄拉克一出来什么都解决了。在他之前问题很多,狄拉克方程一出来什么都解决了。原来大家说不了解物理现象,什么自旋,(有了狄拉克方程后)都出来了,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