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在雍正朝初创。到1911年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它才被废除。它里面的所有工作人员,从军机大臣到军机章京都是兼职。而所有的军机大臣的任命,没有程序的要求、没有条件的要求,皇帝喜欢谁就可以用谁。可以说它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出了很多人才,在清代历史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我去年出版的《军机处二百年》。这本书的写作到现在其实已经有三年多了,在三年多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增删。因为军机处历史很悠久,而这本书的名字是《军机处二百年》,后来有些读者也跟我提出疑问,说它的实际历史并没有200年,是183年。因为出于取书名的需要,就取了200年。在将近200年的历史中,它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带着这样的一系列的故事,随着时间的发展,走入历史、走入军机处。
军机处在雍正朝初创。雍正是处于集中皇权,确保不会出现相权对皇权威胁的考虑之下,创设的军机处。所以它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全新的、与众不同的机构。它可以说是中国皇权、中国统治权力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前所未有。而它的出现,恰恰证明它很成功。因为在清代的历史上,它成功的运作了183年,有效的保证了大清皇朝的统治。直到最后,到1911年,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它才被废除。
军机处在历史上既然与众不同,那它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在本书之中我对它进行了一些分析。比方说,我们所知道的军机大臣,所有的军机大臣,可能读者朋友们不读此书,也不会了解。他们都是兼职,没有一个是正式的工作人员。它里面的所有工作人员,从军机大臣到军机章京都是兼职。从六部、从内阁挖过来。而所有的军机大臣的任命,它没有程序的要求、没有条件的要求,皇帝喜欢谁就可以用谁。大家耳熟能详的,我们所知道的一个著名的人物和珅。他被乾隆挖掘,从一个普通的御前侍卫到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不过四个月的时间。而在年龄上它也没有要求,比方说乾隆的小舅子叫做傅恒,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的时候只有24岁。再比如说,乾隆朝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的讷亲,那个时候很年轻,只有30岁。所以军机处它完全是皇帝的一个私人机构,可以说它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从它的地理位置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它在哪里?它在故宫隆宗门内,隆宗门是内廷和外廷的划分的区域。它就在皇帝的卧榻之旁,在养心殿的旁边,随时为皇帝服务的。在军机处的历史上,它出了一大批的人才,它可以说是大清王朝的一个人才储备库。在军机处的工作人员中间,有满、汉章京。比如说满人军机章京有32名,汉人军机章京有32人。这些人中间出了大量的高官。曾经有一个统计数据,比方说出状元的比例、出二品以上大员的比例,它都达到惊人的高度。我们所知道的很多人,比方说赵毅,他也是出自于军机章京。
还有很多很好玩的现象,比方说我们所知道的总理衙门。很多人以为总理衙门与军机处是并列关系,其实不是的,它们是同属关系。总理衙门很多时候是以军机大臣为它的兼任总理衙门大臣,它的重要的档案要送到军机处去保存,重要的事务由军机大臣拍板。而为什么(要)设立一个总理衙门?因为在大清王朝看来,军机处是最高的机构,让它去跟洋人打交道,感觉有点屈尊,感觉心理上会有点不舒服。那干脆就设计了总理衙门,让你直接跟洋人打交道。而这个时候,有一些事务,比方说当时出现一些新兴的事物,比方电报。而电报对于军机处来讲,如果在(军机处)里面,设置电报机构打电报、发电报,那可能会引起守旧势力的不满。那么就把它放在总理衙门,干脆直接让你这边发电报好了。再比如说,总理衙门有32个总理衙门章京,那其中有8个也是从军机处过来的。而这8个人,最核心的东西(是)由他们来掌控、决策。也就是说总理衙门其实也是来自于军机处的,(是军机处的)附庸。并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那样,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了。而它的一些设置、规章制度等等,也是跟军机处学习的。
当然了,在军机处的历史上,它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权臣。没有谁能够影响到皇帝,这是它最成功的地方。永远确保它为皇帝服务,不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力。当然,他处理政治事务也是如鱼得水,处理得很好。
在军机处历史上,一般来讲,他跟皇帝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因为他必须是皇帝的心腹,他才能进入军机处。因为雍正朝是它刚刚创设,时间比较短暂,而这个时候军机大臣也比较少,张廷玉、鄂尔泰,就是这样几个人。到了乾隆朝,一朝60年,时间漫长而军机大臣进去的又多,这个时间在军机大臣跟乾隆皇帝之间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方说,乾隆很欣赏的一个大臣讷亲。讷亲呢,乾隆对他很欣赏,于是派他到前方主持战争。(但是)常宁打不下来,讷亲就发了几句牢骚。几句牢骚传到乾隆皇帝(耳朵)里面,就让他很不满,由此下令在阵前将他处斩,所以就这样丢了性命。在这个关系上面,还是以皇帝为主,大臣为辅,你必须牢牢的为皇帝效命,不能有自己的、私人的想法。
再到了嘉庆皇帝的时候,嘉庆皇帝他这个人比较保守,而他所处的时代也不一样,不像乾隆朝那样,处于一个盛世。他处于一个国力下降的时候,所以他用人都是(用)老成持重(的),有改革心的、有锐气的大臣他都不用。到了道光皇帝更是如此,他用的都是像穆彰阿这样的大臣。他曾经跟穆彰阿聊天,他就问穆彰阿,道光就问他:别人都说你一事无成。穆彰阿就回复他:一事无成,天下太平,不需要我们去干涉民间太多的(事情),(像)这样天下太平是一个最好的状态。这就是他的心态。而到了咸丰皇帝他又不一样了。他的性格可能比较刚毅,不是刚毅,咸丰皇帝的性格还是比较特殊的。他对于军机大臣很不满,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跟他的老爹又不一样。因为这个时候太平天国进来了,开始爆发战争,英法联军又进来了。那他需要这些大臣能够为他处理一切的难题,而这个时候,军机大臣又延续了当年那样的大王朝的风格,老成持重,所以他感觉他们不靠谱。所以他曾经让他弟弟恭亲王进入军机处。因为恭亲王的个性强硬,敢作敢为,但是由于太敢作敢为了,擅自作主张。就是恭亲王他的母亲去世了,恭亲王的母亲是咸丰帝的养母,因为咸丰帝自己亲生母亲去世的早,她把他养大的。他就自作主张把太后的封号给了她,通过军机处,把文书拟好直接发过去。当时他曾经问过咸丰帝的意见,咸丰只说:哦,哦,含糊了几句,没有答应。恭亲王奕訢就认为他答应了,立即就发文书。由于这样(的事情)产生兄弟之间的不满,认为你太敢做了,会轻视到皇权。所以后来咸丰帝就重用肃顺这样一批大臣。而肃顺这样的一批大臣,他就不把他们列到军机处来,他们做御前大臣。他就下了御前大臣参与军机处事物,让军机大臣有重要的谕旨什么的,直接跟肃顺他们去商量,就跳过来。他就希望能够将这样的局面给打开,这是咸丰帝。那同治皇帝时期,同治皇帝他很小,亲政就一年就死掉了。在前期主要是恭亲王执掌军机处,而慈禧太后这个时候,她处于学习状态中。慈禧这个人很聪明。初期她对政治制度不熟悉,她慢慢地学习,在这学习的过程中她培养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她跟恭亲王(的)关系初期还是很好的。到了后来,她发现恭亲王自己的能力提高,而恭亲王势力又膨胀之后,她还要打压恭亲王。所以在后期,到了晚清,整个军机处的历史,主宰它的其实就是慈禧太后,就她说了算。皇帝他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力。所以在光绪亲政之后,他曾经在军机处中任命军机四章京嘛,就是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而军机大臣中间都是为慈禧马首是瞻的,那没有办法。所以说整个的军机处的历史,它也就是围绕皇帝的一个历史,它就是皇帝的一个私人的秘书。
在军机处历史上,其实它很多时候虽然没有威胁到皇权,但是在权力的竞争中,它发挥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咸丰11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之后,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行宫,病逝在热河。这个时候就形成了在北京的恭亲王势力与在热河的八大臣(势力)。而八大臣之中,它囊括了除了文祥之外的所有的军机大臣。也就是这个时候,恭亲王他其实斗不过八大臣。但是他在这一次政治权力斗争中,他却能够最终胜出。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热河的军机章京随时随地给他通风报信。而军机章京为什么倾向于恭亲王?因为他们受到以往的以汉人为主的文官集团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他们提拔起来的。而八大臣它是以满人为主体的集团,他们本能对他产生排斥感。那么通过军机处的文书传输系统,它随时随地的向北京,向恭亲王透露一系列的信息。那恭亲王可以随时处理,然后可以安排一系列的政治应对等等。
所以写作本书,我是基于人物为基础来进行描写(的)。因为人物是很精彩的。说起军机大臣里面,可能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人就是和珅。对和珅大家都充满兴趣。那他当军机大臣又是怎么样的?他其实能力很强。他能够了解皇帝的心意。乾隆往往只要稍微说一下,他就能够知道他的意思,然后把处理意见给说出来。所以在军机处中他如鱼得水,可以说军机处就是他一手把持(的)。
在军机处历史上,其实它的故事很多很多。比方说有一个人很有名,袁世凯。袁世凯他也进入了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袁世凯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是清王朝出于打压他的需要。因为这个时候袁世凯权力膨胀,有北洋六镇新军在手。所以袁世凯入军机处之后,其他的军机大臣都很震惊,躲在军机处外面看他。他带着如狼似虎的北洋新军,随他一起护卫进入军机处。而且他进入军机处之后,他并不是说像其他人那样韬光养晦。他很多时候是主张争取,公开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因为这个(原因他)与摄政王载沣发生冲突。所以载沣打压袁世凯,将他赶回河南老家,并不是(出于)为他的哥哥光绪报仇的需要,完全是自己的、个人的权利的需要。
在军机处历史上其实有很多被我们忽略的重要的人物。比方说我可以讲一个重要的人物,叫文祥。他在同治和光绪初年,他可以说是军机处的真正的核心的灵魂人物。虽然这个时候恭亲王是名义上的军机处的负责人,但是在重要的事物上面,(是)由文祥来掌舵。那么他进入军机处之后,带来了一个军机处的风格是什么?沉稳。对外部事物他持开放态度。由于他的支持,所以能够出现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也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的局面。在外交事务方面,他也知道可能以当时中国的国力,如果说开战的话,会产生很多的麻烦。所以他一直是不主张,尽量避免开战的。所以在他的主持之下,当时在同治朝、光绪朝初年,整个中国还出现了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他一去世,整个局面就变了,老成持重的局面就变掉了,就变成了一个比较激进的、求战的局面。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些我们所熟知的清流党。比方说以李鸿藻为中心的前清流等等。由于他们叫嚣主战,那么就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接连遭受了几场战争的失败。所谓的“同治中兴”带来的一些局面也就付之东流。
再给大家讲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物是军机处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张廷玉。这个人物一讲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他的父亲是张英,所谓的父子宰相嘛。张廷玉在进入军机处之前,他年轻时候曾经在翰林院学习。他在翰林院学习的是满文。他的满文很好。所以他进入军机处处理公文,他很如鱼得水。他奠定了军机处的制度的基础,而他又经历了三代的帝王。他曾经扶持过康熙、扶持过雍正,他最得雍正的器重。雍正曾经说过:你我虽然名义上是君臣,但情同兄弟。那么到了乾隆朝也是这样。乾隆朝初期,他也很得乾隆的重视。所以他获得了清代最高的荣耀——进入太庙,享受祭祀。在清代历史上,总共只有26个大臣获得过这个荣耀。26个大臣里面唯一的汉人,那就是张廷玉了。这是独一无二的。但张廷玉在他的晚年,围绕进入太庙的资格,他曾经做出了一个很荒唐的事。因为他担心自己死后不能进入太庙陪孝。为什么?因为在很多汉人大臣看来,你不配,讲文章功夫比你厉害的太多了。在满人眼里看来,他也不配。为什么?因为满人进去的,进入太庙都是靠武功。因为满汉都不满,就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所以后来在乾隆皇帝接见他,允许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他就跟乾隆皇帝讲,说能不能给我写个保证书?保证一定会让我进入太庙。那这让乾隆很不满了,但乾隆没有发作,还给他写了保证书,保证一定会让你进入太庙。张廷玉大概当时一时糊涂,年迈了嘛,脑子糊涂了。皇帝给他赏赐了这样的最高荣耀之后,给他出了保证书之后,他居然没有亲自去谢恩。乾隆皇帝就抓住这个礼节上的错误穷追猛打,后来就把他得到的配享太庙的殊荣给去掉了。所以张廷玉在他老年的时候很郁闷的,因为这个殊荣没有了。但到他死了之后乾隆突然又说,这个殊荣还是要给你,让你进入太庙,但这个时候给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张廷玉已经死了。
军机处历史上有很多的传奇人物,也有很多的故事。其实他们每天上班也很辛苦。军机大臣每天一早就要起床,四点多钟就要起床,去接受皇帝的召见。然后这个时候皇帝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他给出答案,给皇帝提供参考意见。然后会有圣旨发下,可能会让他去处理一下谕旨。军机处要及时批发处理公文,所以公文处理能力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军机大臣为什么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我们看很多,可能皇上就批阅“朕知道了,钦此”。这些公文很多时候就是他们写好了意见,给皇帝看一下。皇帝就批一个知道了,就是这样的过程。因为国家大事太多,皇帝他并不可能知道所有的方方面面。那可能军机大臣把大量的意见、参考给了他,皇帝也就批个知道了就OK了。而在皇帝接见的时候其实是很辛苦的。在养心殿可能很拥挤。到了夏天空气就很浑浊。所以在当年有很多的故事。比方说左宗棠,皇帝和太后接见的时候,时间就很短。为什么?因为左宗棠可能身上的体味比较重一点,然后就赶紧简单介绍一下事情,就让他出去了。而且就大臣来讲,长期跪在这边,它是名义上是叫赏赐、赐座,其实并没有坐的,就是一个毡子,跪在上面奏对。那时间他需要很快、很简短地把事情说明,然后赶紧出来。
而军机处历史上,军机章京一般来说还是比较穷的。因为他们跟当外官还不一样。外官有很多的外快。但是军机大臣相对来说有很多的外快收入。京师外面的官员进入北京,那可能会有一些孝敬。可能他们会有,而军机章京没有。所以他们也经常哭哭啼啼,说是很苦、很心酸。所以庆亲王奕劻,当年进入军机处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发笔钱,去准备服装。因为没钱了,而置办服装开销还是蛮大的。所以曾经有一个笑话,就是有一个军机章京没钱置办服装,就用纸糊了一套官服。有一天下雨,把身上的纸都淋湿了。就被慈禧太后看到了,就很惊讶,就出现了一个滑稽的景象。当然他们后来的发展也都很好,在人生的发展中都能够做出自己的天地。哪怕军机处被废除之后,进入了中华民国,这些军机章京仍然担任了很多要职。他们也留下了很多的回忆录。在历史上,军机章京写下的回忆录有很多。通过这些回忆录,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当时的真实的生活形态、工作的形态等等。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