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园与园林

张瑞云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补园的建筑,补园里的生活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补园的建筑,补园里的生活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张鹿:今天请老师讲一讲补园的故事。老师是补园的后人,补园曾经是拙政园的西部,是老师的老家。老师的家族也写了很多关于补园的书。今天我们就请老师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故事。

 

张瑞云:我的高祖叫张履谦,他是一位盐商。他在1877年买下了补园的花园和住宅,建造了十年,建成了很有文化历史意义的园宅。

 

我小的时候,在十岁到十四岁,也就是1944年到1948年的时候,我爸爸在外地工作,我随着我的母亲,和我姐姐、弟弟,我们在补园生活了三年多。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很多补园的情况,所以我对此有很深刻的记忆。

 

当时我们是和我的祖父张紫东一起住的。所以对我的祖父,对补园的情况,对于我们这个家庭的家风历史  都有深刻的回忆。

 

张鹿:补园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苏州园林。我想请老师再谈谈补园的建筑之美。

 

张瑞云:当时苏州的园林建造都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当时都是请了一些文人画家等等帮助一起修造。这个园本身是有500年的历史,它是在1509年,由一个在官场失意的人王献臣建造了这个拙政园。

 

  我高祖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建造。所以这个园子的名字呢,就叫补园,是补修出来的一个花园。我高祖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做了很全面的建造。当时他请了俞粟庐,俞粟庐也是一位书法家,又是一个曲圣。就是昆曲中很有造诣的一位先生。

 

  我高祖请的俞粟庐呢,是俞振飞的父亲。还请了两位画家,有顾若波还有陆廉夫一起来参加建造。在补园的很多楼阁里面都有很多楹联、匾额,也有很多书画。

 

  我高祖他自己书写的砖刻的篆字的匾额,叫“得少佳趣”,就挂在卅六鸳鸯馆的门口入口处。就表示一进来这个花园,就像到了佳境一样的有好的景象的地方去了。

 

  为了纪念明代的文人文征明和沈石田,专门造了“拜文揖沈之斋”,就是对文和沈拜和作揖的这么一个地方。

 

  这个斋的正中是扬州的八怪之一,郑板桥画的竹子。它的右手边就是文征明写的《王氏拙政园记》,左手的石刻就是张履谦写的《补园记》,是由俞粟庐书写的这个“拜文揖沈之斋”。

 

  这个“拜文揖沈之斋”整个楼叫倒影楼,这个倒影楼的楼上,就是我的曾祖母王嗣晖的书房。王嗣晖在这个书房里面,她在补园的八年中间,留下了69首诗稿。在1911年出版了《滋兰室遗稿》,这就是王嗣晖在补园留下来的69首诗稿。

 

  张鹿:补园听来真的很有故事。另外,我想问一问张老师,补园建筑的哪些方面,它的特点或者它的很有意思的建筑是怎么样的?

 

  张瑞云:补园的有一个波形水廊。这个水廊,现在很多专家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里面曲廊之首。这个水廊架在水上面,高低起伏,左右曲折,中间有一个钓鱼台。

 

  这个钓鱼台后面,有芭蕉树,还有石笋来补景。长廊上,墙壁上,有文征明书写的《千字文》。还有《书谱》等等石刻。

 

  补园有一个亭子叫“与谁同坐轩”。是诗句里的“与谁同坐”。这个亭子形状像扇子,所以被说成扇亭。它这里面的桌子、凳子,挂的灯、窗都是扇子的形状。它本身也是扇面的形状。

 

  从这个扇亭的对面水廊里面看过来,看到这个扇亭和扇亭后面的笠亭。这个笠亭呢,就是像斗笠一样的。这两个亭子看过去呢,形成一个倒挂的折扇,上面是折扇的骨架,下面就是扇面。

 

  这样精细的、巧妙的设计,是张履谦为了纪念我们老家的起家,张履谦的祖父是在济南摆扇子摊、卖扇子起家的。所以我们的老家有很多扇子的造型就是为了纪念我们的一个发家。让我们子孙们不要忘记艰苦奋斗。

 

  在那卅六鸳鸯馆里面,横梁上面就是有好多扇子的雕塑来纪念我们老家的发家。所以形成一个很美的补园的这个场景。

 

  张鹿1997年的时候,拙政园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呢 它是一个旅游点。那里每天游人如织。那么我想知道,当年补园是一个什么情境呢?

 

  张瑞云:当年的补园啊,很安静、很幽雅。当时我们的住宅是在花园的前面。住的是五进的厅楼。在上个世纪初,在我高祖的时代,补园大概住了有二十多个家人。请了几位专家来当西席。

 

  西席就是常住的客人。有曲家,有画家。另外还住有帐房、教师。因为家里边有一个私塾,有一个书房。子弟们就在书房里面,请教师来教书。

 

  还有昆曲的笛师,书画的裱画匠、木匠、铜匠、花匠、更夫,还有比主人多的佣人。所以补园在清末的时期,这个园子和宅子里面,总共住了近100口人。

 

  他们在那里面发展文化,欣赏书画、唱曲、接待朋友。在40年代的时候,我在补园的时候呢,补园已经开始衰落。住在那里的有九个家人还有佣人。

 

  我看到花园是由花匠来管理的。一年四季盛开着各种花卉,住宅后面有两扇门是通到补园的,是通到花园里面去的。所以我们孩子们呢,经常到花园里面去游玩,去放风筝。

 

  我们去捕鱼、捉鸟、淌水,来了亲戚朋友就到花园里边去玩。我也请了我的老师和同学到花园去玩。这样一个很幽雅、很漂亮的住宅和花园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张鹿:我看过一段关于,关于补园的一个视频。我看张老师在视频里面里边说过,每年到大年初一,就要读书,要怎么样,还是印象很深的。

 

  张瑞云:这个家很讲究读书。我们小孩的任务,每天必须要写毛笔字。在元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写毛笔字,用红墨水写“元旦书红,读书用功;元旦书红,万事亨通”。

 

  我们写好的这些大字,就拿去给祖父审批。他就给你写好的字画个红圈圈。平时的写字,也经常要拿到我祖父那里去。因为我祖父本身是个书法家。

 

  他一直到70岁去世的时候,每天自己都必须要写字。他用很大的笔来写字。所以这个家庭教给我们的就是一辈子当读书人。我们就受到这个家庭的影响,对我们的一辈子也是有很深的印象。

 

  张鹿:是啊,我也是想,苏州有非常多的园林。像补园作为一个苏州园林的这种典型留下来,是有它的经典,它的这种建筑,还有它的精神方面的一些传承吧?

 

  张瑞云:所以说这个补园和苏州的文化遗产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我们有幸在这里生活过、见识过、学习过,所以我们对于这个文化的遗产也都有亲身的感受、收获和帮助。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