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解读《真思想》(1)

胡伟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把人当作了一种被动的现成品,被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所操纵的。而马克思所理解的真正的变革恰恰不是这样的。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主动的自我生成的过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还说“人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他们要生产自己的生活。”

 

 

朋友们好,我是胡伟。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我写的这本书《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我相信你们有很多人喜欢香港歌手陈奕迅,他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歌叫《爱情转移》,里面这样唱,“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才发现分离也并不冤枉”。实际上这句歌词很有意思,它所体现出的是现代都市年轻人在爱情关系之中的一些普遍特征。第一个就是“肉欲性”。所谓的“住过多少旅馆”开房嘛,现在有句话说“情侣之间,一言不合就开房”。情感之间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被浓缩还原为了一种肉欲式的体验。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流动性”。在微信朋友圈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现代都市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不管是爱情还是友谊都处于一种高度流动性的状态之中。

 

实际上,对于爱情关系的这两种特征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就已经进行了一个非常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预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 “一切新形成的关系还没有等固定下来,就变得陈旧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他的意思不正像我刚才说的,神圣的情感之间的交流被浓缩还原为了肉欲式的体验。原本稳定的爱情或友谊现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还没固定下来,就陈旧了,就烟消云散了。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说“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先知”,而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他也说“马克思所描绘的世界正是一个半多世纪以后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而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里则干脆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的遗产,没有对于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所以,其实我举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来很多现代的西方学者对于马克思评价是非常高的。

 

说到这里,可能在座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会觉得不屑一顾。比如说你们会认为马克思哲学有什么可学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不就这些东西吗?非常遗憾的告诉你,你刚才说的这些大学公共课教科书里面讲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哲学,而是原来苏联时代的斯大林主义教科书。那么斯大林主义教科书里边所解读的马克思哲学实际上是什么?它的本质实际上是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庸俗唯物论。

 

如果你看过拉美特利写的《人是机器》,你就会发现里面的观点和咱们大学公共课教科书里的观点几乎是一模一样,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对于所谓的机械庸俗唯物论,马克思是怎么评价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都是从客体或者直观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从人的感性活动、从人的实践去理解事物。”马克思所批判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他这个尺度、逻辑,从客体或者事物的直观形式,这不就是大学公共课教科书里讲的、马原教科书里讲的斯大林主义体系里所说的唯物主义吗?这绝对不是马克思本人的观点,而是他批判的观点。大学的斯大林主义教科书把马克思所批判的观点当做马克思本人的观点了。

 

下面就说到重点,在我这本书的上半部分,我用了很多的篇幅来解读马克思本人真正的思想,特别是国内外这么多年来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的一个全新的诠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教科书所讲的: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而是用一种历史性的角度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前意识,前概念的本质关联。什么意思?

 

有一位著名哲学家叫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他在《存在与时间》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把这个问题称为“哲学的耻辱”。这个“耻辱”的意思就是:外部世界是否现成以及可否证明。我来翻译一下:你如何来理解一个你意识之外的非概念性的世界。你怎么去证明这个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有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非概念性的世界?

 

可能有朋友说了,有啊,马原教科书写了,世界还原为自然物质,这个东西我们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测定出来了。那个自然物质世界在人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但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无论科学的仪器多么先进,技术多么发达,最后测定的这个数据,你要去探求人类产生之前的那个自然物质。要对于那些东西进行解读的话,你还要经过人的意识。换句话说,你一定要通过人的意识来读取数据才能够去了解人类产生之前那个自然物质世界。可一旦你用人类的意识去读取,那个自然物质世界就被概念化了。你用单纯的常识意义上的理性思辨,是没有办法去证明概念之外的那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要说马克思,我们得先说海德格尔。以海德格尔存在论来重新解读马克思真实的本体论和存在论。海德格尔,他是这样来理解这个问题的。他建立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概念叫Vorhandenheit,德文,意思是“现成在手状态”,还有一个概念叫Zuhandenheit,“当下上手状态”,我分别解释一下。这有一杯水放在这儿,我没有喝它,只是去打量它。当我去打量它的时候,无论我如何外在的剖析它,旁观它,注视它,我都会外在地赋予它一个对象性的本质。换句话说,只要这杯水被我对象化了,它就是一个客体而存在,这样一来,只能作为概念而存在。为什么?因为我无论赋予它一个作为物质的本质,还是精神的本质,它都是概念,它都是被我的意识通过概念来读取的,一个外在的赋予性本质的过程。这个状态,这杯水摆在这的时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Vorhandenheit“现成在手状态”。

 

我渴了,我喝这杯水。当我喝这杯水的时候,我脑子中对于这杯水的意识越模糊,想它想的越少,它就越真实,它的本质就越向我敞开。为什么?因为在我喝这杯水的时候,当我不再想这个水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这个时候这杯水不再是客体,我也不再是作为一个主体,它与我融为了一个整体,被海德格尔称为“事件”。在这个“事件”之中,这杯水的本质向我敞开了,它作为一杯水“是其所是”,它不再是一个概念性的存在了。

 

海德格尔还举过一个在《存在与时间》里非常有名的例子,叫“锤子喻”。当你用一把锤子用得越起劲,对它越少瞠目凝视的时候,这个锤子与你的关系也就越原始,这个锤子它也就会以其所是的方式向你呈现它的本质。这时锤子进入了Zuhandenheit,当下上手状态。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它敞开了自身的澄明之境”。

 

实际上在海德格尔写完这本《存在与时间》半个世纪以前,马克思就已经在自己的一系列著作之中率先应用了现象学存在论的思路来理解世界的本质。我举个例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说,“抽象的唯物主义的方向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再次强调他的观点,“那种排除了历史过程的作为自然科学的抽象的唯物主义,每当它的代表越出它自己的专业范围时,它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便会显露出来。”

 

马克思的一生从早年的《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他后来写的《资本论》都在延续一以贯之的对于所谓的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思路。同样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马克思还写说,“所谓的世界历史不外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正是在我们人类的自我活动过程之中、感性的活动过程之中世界的本质才向我们打开,它与我们融为了一个事件。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面马克思说,“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想说的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哲学功能的扩大,而是一种哲学视角的转换。解释世界,就是无论是传统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它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是通过一种二元式解释的方式,把这个世界当做一个外在的对象来进行解释。这个世界在我之外,我外在的打量它,旁观它、剖析它,赋予它一个本质,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

 

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海德格尔说的,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所讲的“哲学的耻辱”问题。只要你从“我思”出发,你的这个“我思”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去贯穿一个作为非概念化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是作为一种概念对象而存在的,只要你去解释世界,这个世界最后一定是一个概念,不管是物质或精神或其他的什么东西,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际上马克思想说的是当我们从改变世界这个过程去理解世界的时候,世界的本质才能真正向我们敞开。而改变世界只是什么呢?就是人的感性活动,人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之中,世界才成为了世界。换句话说,正是在改变过程之中世界才成为了世界,人才成为了人。如果没有这个改变的话,世界和人都是抽象的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著作里面,马克思又进一步延续了这个观点,“人的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的活动,这种历史性的劳动和实践,是整个感性世界的基础”。没有人的活动,我们这个感性世界就不存在。

 

什么是人的本质?这很有意思了。早在马克思青年时代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边,马克思就已经用现象学存在论的视角,虽然马克思本人没有使用这样的词,但是我们会发现他的思维模式其实正是一种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主义式的、现象学存在论的思路,他已经用这样的思路来理解人的本质。何以见得?马克思他有一段话是用来讽刺他之前的那些所谓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你已经预设人不存在了,可是你却还希望我去为你证明人存在,这就是你们的逻辑。”

 

我解释一下,就是无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都在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的本质?”,可问题是什么?如果你这样去问了,你从这个问题式出发,你一定会得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为什么?因为当你去问什么是人的本质的时候,都意味着人不是人本身。人是人之外的一个什么东西,人是一个“什么”。这个“什么”不然是一个精神实体,不然是一个物质实体,但人肯定不是人本身,人只是一个表象,一个傀儡,一个提线木偶罢了。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它背后有更加真实存在的东西。那个东西,那个实体才是真正的人的本质,这个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的一种问题式的缺陷。

 

这就意味人本身并不真实存在,你已经预设人本身并不真实存在,它就是一个表象,一个假象,它的内在本质是那个精神实体或者物质实体。唯一的区别是什么?马原教科书所讲的唯物主义把人理解为自然物质通过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发展所自然衍生出来的一种衍生品。而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他把人理解为绝对精神,为了实现自我的自由而所外化的一个形态。换句话说,人只不过是绝对精神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所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只是一个环节而已。这也意味着人要不然就是一个被绝对精神利用的工具,为了绝对精神实现自我真正的价值和自由而外化的一个环节,要不然就是自然物质完全没有目的性的、慢慢的、一步一步衍生出来的衍生品。

 

表面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在去弘扬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实际上,它们内在逻辑是什么?恰恰是贬低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没有自在跟独立性。我们既然不能问什么是人,那怎样去理解人的本质?我们只能去说如何做人,这是马克思他的现象学存在论所实现的在西方哲学史上一次重大的迁越和变革。

 

人的本质不是什么外在于人的自然物质实体或者精神实体,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感性生活过程,人的感性生活过程才是马克思的本体论的思想真正的观点。马克思的存在论实际上是一种现象学存在论的视角,廓清了人与世界前概念、前意识的原始关联,而这个关联就是人的感性生活过程。

 

在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边,马克思再一次重申了他的观点。他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类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任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看待人的方式,都是外在的去打量这个人的本质,把人对象化。然而人真正的本质,只有你进到人自身内部,让人通过人自己的存在方式中来塑造而成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就是人通过人自己的力量,人的现实的感性生活过程来实现的。人在人的一生之中,通过他的感性的生活过程,不断地塑造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彰显自我、超越自我。除非这个人已经死了,否则这个过程应该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说的人生这两个字,就是人的生成过程,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它不是静态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把人当作了一种被动的现成品,当做是一种物件,被摆布的、被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所操纵的,而马克思所理解真正的变革恰恰不是这样的。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主动的自我生成的过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还说 “人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他们要生产自己的生活。”

 

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个电影《阿甘正传》?他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校车,没有孩子愿意跟他一块坐,只有一个女孩,就是詹妮,跟他说你来我这坐吧,然后阿甘坐在那了,后来呢,詹妮发现阿甘说话不清楚,就说Are you stupid?你是不是傻呀?阿甘回复她一句话,特有哲理。他说,Stupid is as stupid does,做傻事的才是傻子。实际上,他所体现出的逻辑正是马克思所讲的感性生活存在论的逻辑。“你是谁”完全看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做的,而不源于任何外在的先天性的,什么智商,你的阶层,你的财富,这些东西。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能决定你的本质,真正能够决定你的本质的,完全源于你的感性生活的实践运动,你做了什么?怎样做的?

 

马克思还进一步提出了人的感性生活过程实际上包含3个层面,劳动、交往、感性需要再生产。可能前两者很好理解,劳动和交往,感性需要再生产是什么意思?这一点我们可以再解释一下。

 

在马克思看来,他说过这样的话,“人以其需要的丰富性和无限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就是人在自我的感性生活过程之中,他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交往,来扩大和丰富化自己的需要。每一种需要都会对应一种相应价值尺度,什么叫价值尺度?事物所呈现出的价值的衡量标准。

 

除了功利价值尺度以外,还有什么尺度?情感价值尺度、伦理价值尺度,比如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就是属于这一类。还有道德价值尺度。比如说,当你看到新闻,看到别人的不幸的时候,比如某一个人被他人谋杀了,你总会感到心里难受。这种能力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感受性,一种肉体式的感受性。这个人做好事,你觉得很快乐,他做了不好的事,你就有一种所谓的不舒服的感觉,这样一种感受性恰恰是一种历史性的承载。

 

人类正是经过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或者说漫长的感性生活的过程,才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价值尺度以及需要。这个尺度越丰富,在马克思看来,实际上这个人作为人他就越自由,为什么?因为任何一种尺度以及任何一种尺度所满足需要的对象,它都为你提供了一种通达世界的全新的路径。而且这种尺度越丰富你越能够超越出动物式的功利尺度,那么你作为人你就越是自律的。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