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物种》(下)

http://video.dushuren123.com/lecture-857686561.mp4

叶航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上,族群与族群之间的斗争始终是没有停止过的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上,族群与族群之间的斗争始终是没有停止过的。为族群利益的互助和合作,在我们的基因当中就留下了非自利甚至利他、勇敢献身互利的这种基因。通过合作我们需要有情感,通过情感它反过来又促使我们大脑进一步的发展,又促使了我们智力的增长。

 

 

这本书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和达尔文刚才在《人类的由来》当中是完全对立的。他说生物演化这件事情,最后你只能落实到个体上面去。他说这个群体因为人太多,偶然性太大,你无法来看这个演化他是怎么进行的。

 

也就是说因为演化的过程,他要有一个行为模式的不断的、累积性的这个递推的过程。我一种行为,我的后代也有这种行为。从个体身上你是可以找到。但是在群体当中,你说在演化当中,他怎么能够找到这种行为。

 

一种标准的行为模式能够累积起来,所以他说进化这件事情,只能从个体的角度来考虑,而没法从群体的角度来考虑。这就是后来我们称为个体选择理论。那是和达尔文最早提出的群体选择理论是高度对立的。

 

当然最困难的事情是,也就是说对达尔文群体选择理论摧毁性的一个观点呢,还是理查德道金斯提出来的。就是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当中,他采用了一种逻辑归谬的方法。

 

他说我假定达尔文讲的这个群体选择理论是合理的,但我们来假想啊,你是一个勇敢的、无私的、互相帮助的群体,能够把别人的群体全都消灭掉。我们现在把它推到极端。现在你不就全世界就剩下你一个大一统的无私的团体嘛。

 

但是他说现在问题来了,我们怎么能保证这个群体当中的个体不产生突变呢?因为在进化论当中,突变是前提。也就是说道金斯的意思就是说,在一个完全无私的群体当中,只要偶然突变出一个自私的个体, 他马上可以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有更大的生存适应度。

 

他不用贡献,人家的贡献他全都可以攫取。那么他就会不断的繁殖起来。他说最后不用多少代以后,你那个无私的团体、利他的团体就会被污染掉。也就是说你这个堡垒从内部就会被攻破掉。

 

从逻辑上讲,道金斯的这个很有力啊。他把你这个群体选择理论推到极致,然后告诉你说这个东西是要崩溃的。所以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导致所有的生物学家,主流的生物学家都排斥群体选择理论。

 

群体选择理论有一度在生物学当中的地位相当于燃素论在自然科学当中的地位。就认为它是一个很荒唐的理论。当然 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些生物学家,比如说哈佛大学爱德华威尔逊始终坚持群体选择理论。

 

当然还有一些生物学家,包括哲学家,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呢,因为我刚才前面那个背景啊,使得很多经济学家来关注合作的问题。经济学家关注合作的问题,他们马上也就面临着,你必须要面对生物学的这个强大的敌人在那儿。

 

道金斯的那个逻辑在那儿,你怎么要来解释这个问题,那我们看到,在经济学的领域当中,包括鲍尔斯金迪斯,还有苏黎世大学的恩斯特费尔这些人,他们就在这个上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那么我现在把这个背景讲了以后,我们再回到《合作的物种》这本书上面,这本书我觉得它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它重要,就在于在这本书当中鲍尔斯和金迪斯提出了一个可以彻底化解道金斯的人。对群体选择理论的攻击就是这本书的价值。

 

那么这样子我们再回到这本书上,我们来看一下,就是说鲍尔斯金迪斯究竟怎么来化解这个逻辑上几乎很难化解的,刚才我们讲道金斯的那个攻击的。确实是非常严厉啊。你怎么能够化解它,其实道理很简单。

 

如果说我们回到马克思的角度,马克思讲所有的研究都是要逻辑的和历史的两个东西相统一的。逻辑是一回事情。历史到底是怎么样?其实在这本书当中,鲍尔斯和金迪斯做的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我们来看一看历史,历史上合作群体之间的竞争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有没有出现过道金斯所讲的一个利他主义的群体把其他群体全都同化掉的这种事情。然后经过大量的研究,鲍尔斯和金迪斯得出的结论说根本就不可能。在漫长的演化历史当中,尽管两个族群碰到一起,可能利他的会胜利,但是不可能我把所有的族群都同化掉。

 

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竞争始终是存在的。从来没有一天消失过。注意啊,这个以历史事实作为依据的出发点和理查德道金斯的那个逻辑的攻击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逻辑只是一个假设。说我这个群体发展把你其他同化掉,然后就剩下一个群体了。然后里边又有人出来了。但鲍尔斯和金迪斯他们考察的结果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族群与族群之间的争斗和竞争。

 

那现在我们要问的是,鲍尔斯和金迪斯这样的结论有道理吗?那这本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告诉你,一个是从大量的考古学,通过人类学告诉你,这个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竞争是始终存在的。

 

另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通过人类的基因图谱来证明这个问题。你想,如果说历史上确实出现了理查德道金斯所谓的这种族群能够大一统的这种局面,因为只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道金斯的这个理论才成立。

 

那么如果说有这种大一统的局面,我们在基因图谱上应该大致能够找到它的蛛丝马迹。什么蛛丝马迹呢?就是说人类的基因,或者说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族群之间,它的基因大部分是比较相像的。

 

那么从现在,从基因图谱上反映出来,尤其是在距今十万年到二十万年,我们能够找到的那种生物,我们早期的原始族群的这种遗骸。我们对它做的基因图谱的测试出来的结果,不同的族群之间,它的基因图谱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当然这一件工作是鲍尔斯做的。鲍尔斯的这篇文章是发在科学杂志上的。就是发在Science上面。它也就是说通过人类的基因图谱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在我们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上,族群与族群之间的这个斗争始终是没有停止过的。

 

当然他们根据古气象学、古生物学,还对它的前提做了大量的推导。因为处在小冰川时期,食物的匮乏,生物之间的这种为了食物的竞争就会特别的激烈。这是它的一个历史的原因。所以最后导致的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是始终没有消失过。

 

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如果说历史果然是像鲍尔斯和金迪斯所讲,我们人类早期的历史当中,族群与族群的竞争始终是没有间断过的,那么我们再回到达尔文《人类的由来》这本书,我们就会非常自然的推出正是因为在这种族群的竞争当中,我们的人类是需要有一种不同于自私的这种品格的。

 

我们要能够为我们的集体,为我们的团队,为我们的族群来献身来互相帮助,来和其他的族群来竞争。那么这样子在我们的基因当中,留下了非自利甚至利他、勇敢献身互利的这种基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在漫长的人类演化过程中,人类也是依靠了这种品质我们才能够团结一致,才能够合作。所以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合作是在所有的生物种群当中都是不一样的。他把他的合作的范围远远超出了血型之外,而且合作的规模、范围都要比其他的种群要大好几个数量级。

 

这也就导致了我们人类在整个生物世界当中,他的进化的轨迹是和其他生物都不一样的。因为通过合作我们需要有情感,通过情感它反过来又促使我们大脑进一步的发展,又促使了我们智力的增长。

 

这样子人类就慢慢地脱离了整个生物世界成为傲立于整个生物世界的之上的这一种生物。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合作创造了人类。而这就是我在想是鲍尔斯金迪斯这本书它的核心所在。

 

他把我们内心的这种道德情感是怎么产生的,通过大量科学的事实他来解释清楚。这样子反过来,他最后就对主流生物学、主流经济学关于人必定是自私的这种假设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反馈。

 

因为说到底鲍尔斯和金迪斯都还是经济学家。尽管走了这么大一个跨学科的东西,横跨了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基因学,但是最后他讲的问题,就是这么一个问题。所以这就是鲍尔斯和金迪斯的这本书《合作的物种》它的价值所在。

 

也就是当初我们为什么要选定这本书,我们来进行翻译。当然我讲了我们这本丛书,其实它还有一套,它有六本书。我们选择六本书。实际上它都是有互相关联的。比如说去年出版的,除了张弘翻的这本《合作的物种》以外,还有贾拥民博士翻译的《道德的起源》这本书。非常有名的人类学家博姆写的。

 

其实博姆的这本书,他讲的事情是和鲍尔斯和金迪斯他们讲的事情不谋而合的。他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告诉你,我们人类为了合作,我们要形成一个群体的行为的规则。

 

如果说有人破坏这个规则,就是说你如果说是不合作,你搭便车的话,我们在这个族群当中,我们怎么来对你进行惩罚。最后也是为了维护合作,那么他用了大量的人类学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人类为了维持合作,他就要有一种群体的规则要形成。

 

这种规则实际上他是对自然选择的这种法则的一种纠正。就是自然法则讲,你看你搭便车的人,我可以占便宜是不是?你占了便宜,但是你在我们这个族群当中,你如果说搭便车,你合作的时候,你退缩、你背叛、你不好好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族群就会对你惩罚。

 

而这件事情其实鲍尔斯和金迪斯在那本书当中也讲,就是早期人类社会的惩罚,其实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讲的我把你从肉体上消灭掉。很简单,既然你不为集体努力,我把你驱除出这个集体去。

 

那么在早期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离开了集体,你就是死路一条。因为人不可能凭个体的力量来生存。从我们现在考古学的这个资料来看,我们还没有发现过一个族群的规模小于七个人的。就是说可能七个人是原始社会能够维持生存条件的一个最低的限度。

 

那如果说你不合作,我就把你驱除出去,这就是惩罚。这是博姆在他的书当中详细的介绍。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博姆取了一个很好的名字,他说这叫社会选择。

 

而因为如果纯粹是自然选择,可能你搭便车你占便宜了,自然选择就青睐你这种行为了。但人类要为了维护自己族群的生存,我必须要对这种行为作出纠正。那我就会惩罚你,就会把你驱除出这个族群。

 

他说这是一个社会选择,而在我们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博姆讲的,这是社会选择和自然选择共同在起作用。那么我们看到了,它只是一个大量的人类学的史料。它事实上论证的还是鲍尔斯和金迪斯讲的这个事情。因为族群和族群之间的竞争始终存在,所以我们需要演化出一套能够维护族群利益的这种行为规范。

 

而这个规范,通过漫长的演化,他又是会内化到我们的行为和神经当中去。所以我们后面有几本书是专门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讲道德感、内疚感、互相信任同情心,它都有特定的神经基础。它都是有神经基础的。

 

那么如果说没有鲍尔斯金迪斯他们做的这个工作,我们现在就很难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同情别人。如果说按照金迪斯讲的,按照那个道金斯讲的进化的就一定是自私的,你去同情别人那你不是办傻事吗。

 

但正因为有鲍尔斯他们的这个研究,我们才知道,人类的演化过程要复杂的多。他会把这些道德情感内化到我们人的心智当中去。我们今天通过神经科学同样可以来发现这些被内化的情感的神经基础。那就是我们后面有几本书要特别强调的。

 

所以我们说,鲍尔斯金迪斯这本书《合作的物种》,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道德哲学,从罗尔斯之后,我几乎就没有看到一本成系统的这个道德哲学。而罗尔斯之后,凡是我认为份量比较重的有关道德哲学的书,恰恰都是经济学家做出来的。

 

比如说阿玛蒂亚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写过一本《伦理学和经济学》,比如说宾默尔写过《自然正义》,再加上现在鲍尔斯金迪斯他们写的这一本《合作的物种》。

 

其实他们讨论的问题都是一个道德哲学的问题。那么经济学家为什么会对道德哲学做出这么多系统的论述呢?这个非常关键。因为我们看到,道德哲学、道德感这种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

 

实际上,最早它是产生于人们生存斗争的需要。所以最后你要把道德这个讲清楚,还是要回到生存这个基点上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才能把它讲清楚。我认为这也是未来我们在经济学、生物学、道德哲学这些跨学科的领域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我们要探讨人的道德情感是如何来的,然后它是怎么在现实当中发生作用。他需要各个学科的通力的这个合作。而鲍尔斯和金迪斯的这本书呢,在这方面,就是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