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的涵义就是一个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摆脱我只是从当下我的利害出发来思考的状态,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我现在给大家讲下我的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儒学的经济学解释》。开这门课的一个背景,首先我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也就是说我对经济学比较自信。但是在后来,我就逐渐接触到了儒家的文献,阅读中,不断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去思考它,发现两者之间很多相通之处。所以我就想,是不是能够用我们现在学生理解的经济理论的语言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儒学讲的是什么?可能现在大家很难去接受用儒学的语言给大家讲儒学,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让大家理解儒学比较好的一个形式。
儒学的框架主要是“大学”里表达的那样一个说法,叫做“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框架,实际上是一个从最基本的、最初始的思考出发,也就是我们人的认识的角度出发,走向对人自己的修炼,这样一种提升,我们叫做修身。在这个基础上,再正确的处理家庭的事物,叫齐家,在齐家之后,我们要对更广泛的社会事务进行思考,和提供我们的一些行动,去推进整个社会的治理。再有就是平天下,就是对整个世界、全球的状态、事物,做出我们的思考,也对解决全球的一些问题,包括国家民族之间的冲突,文化间的碰撞,做出思考,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主要是这样一个大的框架。
首先讲的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的这两个基本的取向,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思考的模式,或者说叫做精神的模式。格物致知,其实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思考的模式,也就是从经验出发,对现实世界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形成理论,格物致知的这种思考方法,我们并不陌生,所以,我这里着重不是讲这些。我想着重讲的是正心诚意,因为正心诚意的概念在我们现在的学生中间,其实是比较陌生的,因为他们认为正心诚意是一个态度,和这个认知有什么关系?其实它是一个人类应该说比较多的应用的一种方法,只是在我们现在教育下,在我们理性主义的思考模式下,大家觉得比较陌生。这个正心诚意最主要的它的要义就是说,你要去排除自己心里的杂念,排除你的有偏思的眼光,你去完全假着你是非常中立的人,你去看待一个事物。你可能获得有关这些事物的比较公正的那种规则的知识,所以这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宗教,当然在儒家里,也有这样一派,叫“心性儒学”,其实它主要也是侧重于应用这样一个方法去思考问题,而这个角度,其实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应该说精神活动的这样一种补充。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我们熟悉的是“格物致知”的方法,我们不熟悉的是正心诚意的方法。但是这种正心诚意的方法,恰恰告诉我们经济学它的一个边界,所以经济学它也包含这样一种特质,经济学一方面,它表现为是一种非常理性主义的方法,它甚至有时候非常的数学化,大家觉得有很多数学公式、数学模型,但另外一方面,经济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叫做“经济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也可以被描述为叫做“自然秩序哲学”,大家知道经济学早期就是自然秩序哲学。它的提出,首先应该是魁奈和斯密,它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说,假如我们对某些事物是不知道的话,我们就不应该去做任何事情,我们是应该遵从自然秩序,或者按照哈耶克的说法叫做对自发的秩序要某种敬畏。这其实是经济学更核心的理念,包含了后来我们对市场的那样一种尊敬。市场这个过程其实是我们并不详细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一点,如果我们尊重市场,市场结果是好的,所以实际上这个“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的这两种不同的人类思考模式,共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对世界的看法。在这个基础之上,其实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去把这个话题推到了“修身”。
其实修身的涵义就是说,是一个人,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摆脱一种我只是从当下我的利害出发来思考的状态,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是因为任何一个人,他有他的利害的感受,他一般来讲,是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判断一个事物。当然这样一种角度,它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角度,因为经济学的研究,实际上还是从整个社会去研究,就是说这样一个行动,或者说这样一个规则,这样一种制度,是否对整个社会有好处。所以,如果我只从我的个人的角度出发的话,我可能不是很公正。甚至我跟另外一个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一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但是,这样一种角度,以这一种角度看待社会、看待他人的这样一种人,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
比如说我们就是市场中的一个人,我们要讨价还价,我肯定要尽可能的去买更便宜的东西,这是我的利益所决定的。但是这个社会,其实还有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是,这个社会需要有某些提供公共服务的人,有某些公共领域,它的要求就不是说,一个人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这个时候,公共领域中的人,或者担任公职的人,或者公共知识分子,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从公共的社会共同的角度出发。但是,人天生就是经济人,我们经济学有这个假定,这就很矛盾,就是一个经济人怎么去担任公职,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担任公职没关系,他就是经济人,但是我们有很好的制度来约束他,当然大家要知道,这个全世界没有一种完善的制度能够完全监督一个只谋自己私利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成功的社会结构,一个成功的,能够提供比较让人满意的公共物品的社会,它一定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这个性质就是说,除了我们这个社会,有那种他利的制度来约束大家,不会在公共职务上去利用这种公共权力谋取私利。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这样一些人,他能够超越个人的私利,站在公共的立场上,为大家提供公共服务,他这种约束有时候完全是自我的约束。这是世界所有的政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不可获缺的一个方面,从来没有完善的他利的制度能约束一个经济人。所以从这个定义上来讲,这样的人从哪来?这样的人其实就不是说天生就能够有很多的这个,其数量是足够提供公共服务的,所需要这么多人。天生会有大公无私的人,这个我们是承认的,但是这种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实际上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这种超越个人利害的,提供公共服务的人,那他一定是通过这种自我的学习,通过修炼、通过提升,把自己从一个普通的经济人,只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人,变成一个他能够超越自己个人利害的人,他能够看到别人的利益,能看到公共的利益,能够在公共的领域中提供服务,同时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所以这个修身在这个方面也非常重要。
而这个方面,其实是经济学在最近几十年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其实经济学也发现了,一个社会如果全是亚当・斯密假定的经济人的话,这个社会就崩溃掉了。所以经济学有些人就比如说像桑塔费学派,它做的是一种社会的仿真研究,它有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说,假如这个社会全是自利的人,这个社会就崩溃了。假如这个社会,除了这种有短视的自利的人,还有一些比较有长远眼光,但同样是自利的人,这个社会也要崩溃掉。只有在这个社会中,有些人他要超越个人利害,这个时候这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下去。所以这个儒家的修身的主张,和经济学的这个最新的这种进展和发现,是相当吻合的。
首先讲这个修身,就是说让大家能够提升自己,不仅从自己个人的利害去看待事物,考虑问题和指导行动,但是它并不意味着就是说,它不要个人的利害,这很重要,所以我这里强调这点,叫做超越个人利害,而不是不要个人利害,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他就应该像一个普通人是一样的,他只要不损害别人就行,比如他在市场买东西,他也跟人家讨价还价,我买东西我要给你更多的钱,他不是这样的,他完全是,这种超越个人利害是在某些特殊情况,第一是在公共领域,就是公共领域是你握有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很难有完善监督,这个时候你心里一偏就会偏到你那个方向,这时候你要去约束自己、把握自己。还有一些是在社会的危难关头,你可能是要为了维护这个社会的基本的价值,基本的规则要做出牺牲,所以实际上这种人是这样的,所以这种人其实他不是那种像被宣传的雷锋那样,他是毫不利己,他是有己,但是在公共利益超越了个人利益的时候,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有冲突的时候,他可能会站在公共利益一边。而在没有冲突的时候,那就完全可以去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是没有问题的。
儒家修身,相对来讲是比较恰当的,他不是那种夸张的雷锋式的那种修身,所以儒家也经常讲很多对财富的态度,比如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家从来没有讲,你不要去追求这个财富,只要是这个符合道德,只要是遵循规则的,你可以追寻,是没有关系的。
再进一步就是齐家,这个家的概念,在现代中国人,其实也是比较陌生的。大家也许说我们并不陌生,我们都有家啊,对,现在中国的家和古代中国的家是不一样的,古代的家不是一个小的核心家庭,两三个人、三四个人,古代的家庭实际上至少是个家族的概念,其实大家知道,这个家虽然小,家虽然都是最亲密的人组成,大家其实也知道,这个清官难断家务事,也就是家里的事情也很复杂,大家也碰到过自己家的事情,其实处理不好,没有处理好,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所以齐家也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在古代,那个家还是比较大的一个概念,至少是兄弟几个结婚有孩子,共同还是一个更大的家。在这个家里,他们也有共同的一些财产,至少他们共同的家族祠堂,共同的祭拜祖先,有些公共的事务。这个时候其实这个齐家其实也很重要。
齐家的重要性还在于就是说,以家庭为单位来计算成本和收益,追求家庭的利益最大化,跟追求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不太一样,因为个人,他有和家庭不一样的特点,或者反过来说家庭是有和个人不一样的特点,最主要的不同点我觉得有两个,一个就是个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家庭的寿命在理论上是无限的,就是你个人要死掉,但是你个人可以结婚生子,这个儿子还可以再生子女,其实理论上可以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这个区别有什么意义?这个区别很有意义,是因为人类的行为是根据他对未来的判断来决定的,假如你注定要死,其实人类有一种比较机会主义的做法,反正我要退出这个历史舞台,所以我可以做一些不负责任的事情,反正你想报复我吗?没有,因为我已经死掉了,但是如果你有子孙的话就不一样,就是你的时间是也会变长的,你死了没关系,但是你子孙会遭报应。
即使从这个观念上来讲,也会影响到人类行为,就是说我一旦我做的事情,如果这是个坏事,或者对别人有损害的事情,他一定会遭受报应。而且你有子孙,永远退不出这个历史舞台的,这个报复会降到你的子孙身上。所以这个时候,你的行为会发生变化。
所以这个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他们是互相有责任的,非常依赖的,互相是不能独立,他们必须要考虑共同的那种家庭的福利,所以这个人的行为又不一样,所以家庭里边和家庭外边是不一样的。家庭这个概念,其实是增进了人类福利的一个东西。
这一点从儒家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可以解答为什么儒家强调这个家,当然不仅是儒家,全世界很多的民族和文化传统都强调家,比如像犹太人,他也很强调家,他们都是共通的,这个家本来就很有价值,只是你换了个角度,你改变了一个经济学基本的假设,因为经济学基本假设就是以个人为单位,当然一旦以家庭为单位,你发现儒家讲的这句话都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非常明白,因为你有个家庭延续,家庭延续的概念就很简单,假如你这个家庭有财富100万,但这个家庭后来就断子绝孙了,100万就没有任何意义,当你这个家庭财富有10万,但是你家庭是在延续了,从经济的计算中,也肯定是家庭延续的,对这个家族的利益是更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传统社会中,核心家庭的规模都是比较小的。核心家庭一般很难出现像《家春秋》那样的情况,《家春秋》相对来讲比较大的一个家庭。而我刚才讲说,家庭能促进个人的福利,但是同时,不可避免的就是有这种家庭的利益最大化的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区别,它肯定是有。有些时候是有对个性的压抑,但是这种情况,应该说不是很多。另外就是说,这种冲突体现在这种,确实是不同的角度的看法在里头,也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这种长远利益和自己的当下利益的这种区分,有时候家庭可能从更长远的利益出发的,所以它这个情况是有的,但是我不认为它是足以让我们去否定家庭或抛弃家庭一个充分的理由。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