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暨影像哲学研究》

尚杰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一直以来,人类的文明是靠语言来传播的。而图像科技的发明和发展,作为人类文明传播的一种新的手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快捷。但是娱乐化的图像传播,也带来人们读写能力和思维深度的下降。图像和文字,哪个更深刻,哪个更有趣?如何把这两点很好的协调起来?它们各自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变化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这本书,《图像暨影像哲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图像哲学问题是一个前沿的哲学问题。大家知道,过去的哲学我们说是研究理性的,是跟观念有关系的。20世纪出现了语言哲学的转向,说哲学又与语言有关系。那么现在为什么又说图像哲学呢?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我慢慢地解释一下。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谈图像与语言的关系,下部分谈图像与性灵             的关系。这两个话题,我分别来讲。

 

首先说图像与语言之间的关系。20世纪,人类文明出现了一种趋向式的大方向的变化、转折。过去我们人类的文明是靠语言来传播的。一开始是口语,后来是印刷文字,也就是印刷术文明。印刷术文明可以说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我们说一个人是知识分子,就是说他是一个读书人。但20世纪出现了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跟科技发明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从19世纪后半期就开始了。比如说电报、留声机、电话,甚至于电影,再到现在的电脑、手机。这样一些科技的发明,它作为人类文明传播的一种新的手段,对文字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怎么挑战呢?我刚才说的这些人类的新发明,它是一种以广义上的图像效果为特征的人类的意识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不靠印刷文字就能传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人说,电影也有语言啊!是,但是电影里面的语言,它只是辅助的,它重点的还不是电影里面的对白,而是图像本身的效果。当然还包括最重要的电视。这些广义上的图像,对我们人类文明,我们不是说它是一个好还是坏的问题。它是一个事实,我们得接受它。接受它之后,我们也要分析它的特点。特点是什么?从一开始我就说了,广义上的这样一些现代媒介的交流手段,它与我们读书,或者与印刷符号文字,这样一些现象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当我们使用语言文字,就是我现在跟大家说话;或者我主要指的是印刷文字,就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它天然的就是一种理性的、逻辑的、符合规则的、符合语法的一种交流方式。它是一种抽象的形式,赋予我们头脑里面传统的一种理性。传统哲学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但是图像就不一样了。图像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感性的,或者是片段的,或者是娱乐的。 总而言之,它给我们的是一些印象,这些印象直接刺激我们的感官。但是它并不能自动地对我们发生一种警示。比如说,图像的特点和文字的特点差别是非常鲜明的。这种鲜明,我用简单的话来说:眼睛是图像,视觉就是五官之首了,我们大部分的感受和感官都是通过视觉得到的。但是我们看见的东西和我们能说出来的东西,从来就不是一回事儿。我们表面上认为我们可以说出来我们所看见的东西,但事实上你只说出来你看到的东西的小部分。而且说在本质上,它是一种描述或者是一种解释。而且理性的说,往往是一种判断。这就出现了问题,就是图像和解释之间这种天然的鸿沟,是很难加以融合或者沟通的。这种情形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这个判断句,你能给我画出来吗?你能通过什么样的图像给我画出来?你能够通过什么样的电影场景给我画出来?是画不出来的。也就是说,看是一回事儿,判断是另外一回事儿。这样的话就形成一种印象,也就是说看是肤浅的,语言是深刻的,判断是深刻的。

 

所以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我们当代处于一种电视时代,广义上的电视时代。但是电视并不能使人变得聪明。你看电视的结果不但不能变得聪明,而可能变得平庸,甚至愚蠢。为什么呢?因为电视是一种广义上的娱乐性的东西,电视是没有办法做深刻的哲学讨论的。不要说半个小时,你讨论十五分钟,观众马上就要跑掉了,因为画面不适合讨论。

 

其实现在电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开始落伍了。最前沿的东西,就是我们每天在观看的手机。手机已经不再是为了打电话而用了。在很多程度上,我们现代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一天里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看类似微信这样的东西。微信,你说微信里面是文字啊。实际上,微信是图像性的文字。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看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作者是理性地讲一件事情,一个道理。他不可能或者这样,或者那样,对不对?所以它这是一种理性的线索,一种直线的东西。

 

微信可不一样。微信,它可能这一块儿是极其悲痛的一件事儿和极其快乐的一件事儿是联系在一起的,是片断的,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是或者这样或者那样的,懂就懂、不懂就拉倒的。而且它适合于长篇大论,是很短的东西。这种特点,它虽然是一种语言和文字,但我仍然感觉它是一种图像意义上的东西。所以这种东西,对我们年轻人,我觉得它同时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它是快捷的,另一方面它确实是不深刻的。如果你想通过微信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真正得到深刻的理解只能通过阅读,而且是独自地阅读。

 

但是我说这个意思,恰恰是想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的现象。图像或者影视这种媒介,广义上的,它既然已经是一个科技事实。那这里面可能需要改变的不是我们的科技,而是我们的语言。我们要适合这样一种科技媒介的新的发展手段,使语言适合它。这就是我想谈的第二部分。如果按照传统的判断来讲,按照传统的逻辑三段论,或者传统的推论和理性来讲,认为图像是一种肤浅的东西。但事实上,根据我自己的哲学背景,当代的欧洲大陆哲学的、德法哲学的哲学背景。从19世纪中叶之后,从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胡塞尔然后到当代的福这一整条线索实际上,我发现他们在批评或者批判传统的欧洲哲学的时候,我刚才所说的这种理性的文字的社会线索,他们认为把这样一些字眼提到哲学很高的一种位置上。什么样的字眼呢?比如说,像直觉、意志、想象,然后强调一些偶然性、例外,这些东西。当然我们不是说某一个哲学家是这样,是一批哲学家都是这样看的,这一批哲学家已经形成了一种气侯。我们说它是现代哲学,到现在也有人说它是后现代哲学。这条理论线索上也许多世界一流的德国法国哲学家,西方哲学家。这些哲学家,他们事实上在这条理论线索上已经活跃了一百多年了,留下了很多很多的经典著作。他们的终极意思呢,按我的理解,实际上就是想解决我刚才说的那个矛盾。这个矛盾就在于刚才我说的像直觉、感性,它们天然的就有类似于像图像、艺术这样的一种欣赏观赏方式,它们是连在一起的,或者说它们是一种互相互动的关系。就是我这本书下半部分所讲的,研究图像与性灵之间的关系。

 

我刚才说了,我们不能用语言或者文字说出来我们所看见的东西,那么我们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难道那些影视,那样一些高水平的人类精神文明,那种东西难道仅仅是一种肤浅的东西吗?完全不是。因为传统的语言和文字,它只是一种抽象的理性化的东西。但是我刚才说了,就是这条理论线索。欧洲大陆哲学是这样,一百多年这些哲学家以它为线索,我们通常把它说成是非理性主义。但是非理性主义,也可能是一种新的理性,也可能是一种新的启蒙。

 

我们可能过去忽视了像直觉和想象力这方面离我们人类心灵更近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这本书的下半部分写的是图像和性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以往的哲学过多地把兴趣或者把哲学解释为一门关于真理的学问,过多地注意了正确性的问题。但是我现在这本书,我的观点认为,人活着,需要有两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人一方面要活的深刻,活的理性。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完全忽视了的,就是人要活的有趣。这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图像的问题。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我们刚才谈到的那些新的媒介。

 

有趣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在正确之前。为什么呢?因为正确与否,是一个可以争论的问题。但是趣味和艺术本身,却是给予我们直接打动的问题,他直接打动了我们。所以我这本书,我认为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在哲学之先的。也就是精神的享受和创造性是在判断力之前的。

 

所以我今天实际上说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图像是一个现实,我们不可能不要科技,我们不可能排斥它。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东西,而且它也我们带来了方便、舒适、快捷。一部手机,它现在哪是光打电话用的?它几乎所有的技术,所有的功能都可以代替了。我们过去的很多东西都已经被它冲的七零八落了,对吧?支付啊,各种各样的……你可以说它是一种支付手段,也可以把当成一个电子书来读等等。但是这个本身确实存在很多哲学的问题在里面。

 

但是另一方面,印刷术的衰落,或者人类读写能力的下降,这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因为什么呢?因为印刷术文明在多少世纪以来,都是我们人类文明的一个命根子的东西,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一个理性的判断才能使人深刻。如果缺乏这方面独立的能力,那人会平庸化,就是一致化,没有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如何把这两点很好的协调起来,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