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仅描述了他们在一线城市的生活,还展示了三四线城市的人的生活。对于现在来讲,我觉得中国的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生活形态和生活内容上。具体来讲,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行业区别,而在于地域上的区别
简单来讲,这本书描述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在一线城市生活,产生了各种不舒服以及各种的焦虑,因此他们逃离了一线城市,回到了一个四线城市,就是一个小城市,然后他们发现将要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更多的挑战。
在小说里面,除了主要人物之外,还设置了很多的次要人物。比如,主要人物佟心的同学黄小秋,他是三线城市年轻人的一个典型性代表。还有她的女同学罗炜,移民到国外生活,她也是一种代表。我希望把当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一个故事,把他们有机而真实的串联起来,尽可能立体的去展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线城市的生活,还会有三、四线城市的生活。在行业上,我也做了很多的布局和定位,包括有搞艺术的、有创业的、有公务员等,希望这些人物更具有代表性,能代表更多的群体。我觉得搞艺术的,在当下这个社会是一个挺庞大的群体,也是比较焦灼、比较尴尬的一个群体。像书中陈飞扬这个人物,他的名字就比较商业。在商业上比较活跃的这些人和相对比较文艺的一些人,他们在价值观上的碰撞和生活选择上面的碰撞,其实也很有代表性。
在写小说之前,首先要解决构架的问题。我的上一本书《公主坟》,在严格意义上讲,可以理解为是一本都市题材的都市小说,讲北漂生活的都市小说。这一本书,我要把构架做的更大一点,不仅仅是讲北漂生活。这本书的主人公,从严格的意义上都不能叫北漂青年了,因为他们已经在北京定居了。我不仅描述了他们在一线城市的生活,还展示了三四线城市的人的生活。对于现在来讲,我觉得中国的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生活形态和生活内容上。具体来讲,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行业区别,而在于地域上的区别。比如,在北京和上海的生活节奏和体验,基本上比较相似,但是如果在三线城市、地级市、县级市,那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就会有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我在故事构架的时候,我就想前一部分要写一线城市的生活,后一部分要写三四线城市的生活。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构架,才能立体的、全方位的展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
我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北京,所以在整本书的写作中,一线城市生活的部分写起来更流畅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写作就是这样,它对作家生活经验的积累,有很高的要求。我记得好像有人说过一句话,说:“诗歌是最能表现一个人才华的一种题材,而小说是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短板的题材。”因为小说的字数和体量比较大,你有短板的地方,其实都会在你的文字里面体现出来。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有一个短板,就是关于三四线城市的生活,我没有一手的体验。在2005年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去了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大概在那待了两个月的时间,每天看他们怎么上下班,跟着朋友一块吃饭等等,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生活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我才敢来动笔写三线城市的那一部分生活,但是总体上来看,我还是对一线城市生活的那一部分驾驭的更好一些。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