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权的这本书,它的解释力和历史的穿透力是非常之强的。它对于之前,上层的是晚清以降的,中国货币改革的总方向,和历史流动的轨迹可以接上。那之后它可以解释1948年到1978年的经济问题。它的基础是一个货币的崩溃。它对于解释整个20世纪中国经济的历史变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以往对于这一段历史的归纳整理,基本都是一个政治性的判断。我们把这段历史拉开拉长来看,它是20世纪中国货币经济的一个转轨的总失败,是中国货币经济的一个总溃败,这个溃败和失败并没有因为政权的轮替而结束。事实上货币崩溃的恶果在内战结束之后,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了,人民币替代性收兑金元券、银元券,使总体的货币形式得到了稳定,但是是不是通货膨胀就得到了完全的控制呢?理论上看,货币体系大致要有三个方面的支撑,或者是三选一,一是贵金属,我们不可能是黄金,白银也实现了去货币化,所以贵金属的支撑是没有的;第二就是外汇,外汇要么是美元,要么是卢布,而当时的情势可以考虑的只有卢布,但是考虑到苏东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货币跟卢布挂钩以后,都吃亏了,所以就放弃了人民币跟卢布挂钩,所以你既不是贵金属又不是外汇;第三,货币的基础支持是国债,1949年以后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了两期就难以为继了,公债的发行来支持货币这条路也走不通,所以事实上我们是缺乏这三点。在战争结束之后,我们缺乏贵金属的支持,缺乏外汇的支持,也缺乏国债的支持,这是人民币的一个基本情况。1956年实现了户籍制度的完成,使得配给制能够深入到每家每户每个人。1949年,体制内基本上实现了是一个配给制,或者讲1956年之后就有条件的把整个的家庭部门实现全面的配给,进而把企业部门也实现配给制,所以我们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事实上等于一个放大的配给制,而配给制的历史根源是暂时配给,配给制还有一个它的经济上的支持,就是货币的崩溃,货币崩溃以后只能自行实物配给,所以这个情况是一个继承性,不是所谓的经济体制的一个变化,一个转轨,只是说那之后我们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但现在有的人会去问,在那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个不是一个经济体制的一个简单的,一个更新的问题,而事实上我们是对于1948年、1949年货币总崩溃的一个继承,在这个方面没有额外的资源来克服,所以就通胀的形式还是存在,比如说第一套人民币,它1950年的10月发行第一期,最大票面额是五万元人民币,当然一元人民币之下也有角和分,这个在短期之内的货币单位放大到这样一个程度,这就非常说明当时事实上还是处在一个通胀的态势当中。
全面的扩大的一个配给制,事实上是计划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个特征,在社会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之后,就由家庭部门扩张到企业部门,那么把货币职能的崩解用票证来实现配给,企业部门是计划指令指标,这样来实现一个放大的配给制的经济,但这一些虽然是有着意识形态方面的解说,有着计划经济一套理论的支持,但是如果它要完全的实现下来,还是再会受到很强的一个抵触,这个抵触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的票证、指标、指令重新货币化,是不是可以用钱来购买这个票证,用钱来购买指令、指标。如果能够这样做到,所有的票证还是要退出,那么用商品的价格、物资调配的这些情况还是会有很多难以控制的情况出现,还会出现通货膨胀,还会出现囤积居奇,等等这样的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么把这个力量打掉的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三年自然灾害它的产出严重的萎缩,严重萎缩的产出,就使得票证、指标、指令这些难以商品化货币化地进行交易。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事实上是中国的实体经济跌幅最大的时候,所以有人做过分析统计,这个时段中国经济的跌幅是超过了1929―1933年大萧条的经济跌幅的,那么我们也很难说它在一个短时段来做解释,它应该有个更长的时段解释,也就是说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的大饥荒也好,经济困难时期也好,这样一个经济的低谷,其实它也是对于货币经济崩溃的一个延展,它是有继承关系的。只有在强有力的行政力量,和严重的经济萎缩的情况下,才能够确保配给制在各个社会经济层面长期稳固的存在。所以我们这样来看,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中最不可忽略的一环,就是货币经济的崩溃和瓦解,它集中发生在1946―1948这样一段时期,当然它的渊源会更远一些,所以我们回到张公权这本书上来讲,它是非常实证的、理论化的来分析了这样一段时间,这一时期中国货币经济的变化。
1948年到1978年,大体上我们这样来说,事实上中国的经济是处于30年的危机当中,货币经济的危机当中,当然我们另外一个说法可以说,这个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的一个时期,其实这30年差不多是一个长达30年的货币危机,它怎么开始缓和过来了呢?这样一种放大的配给制的体制,它是两种力量,一个是货币崩溃了,有很强劲的行政力量;另外一个就是全面的生产的萎缩,经济的萎缩,只有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在这么长时间,这么广阔的范围,实现扩大了的配给制。计划经济在经济现实当中,可以视为是配给制。那1978年之后,农业方面开始有了缓和,就是农业的产出开始有增长、有缓和,那当产出不断的在增长的时候,它就会有货币现象的复活、恢复,所以在产出增长之前,全面扩张之前要割资本主义尾巴,要打击投机倒把,就是要打击所谓的商品交易、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就在复活货币现象,那这个货币交易到一定程度,一定会造成通胀,七七八八的这些因素,就会存在了,所以它就要把“资本主义的尾巴”,一冒头就要割掉,不让出现货币现象的全面复苏。
那么在1988年,也就是说产出开始扩张,从乡村逐步扩展到城市,中国的经济产出开始复苏,开始不断的增长、扩张之后,那首先是居民家庭部门,粮食、蔬菜、副食品、纺织品这些得以恢复,那么对于粮票、布票、副食等等,这些方面供给开始上来了,之后,旧票证的存储已经强制储蓄,票证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强制储蓄,强制储蓄的这个含义就往下来了。那么富余的票证开始变多了之后,它是可以用于交易的,那么在这个条件下,又出现了所谓的双轨制,也就是说完全不用这个票证的,但是它完全用货币体现了,它价格就高了。所以1988年基本在居民家庭部门,就把票证取消了。这事实上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当中一个最为巨大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变化。当然,主流的意见会认为,1988年的物价闯关是失败的,它认为失败是因为引发了通货膨胀,并且引发了1989年的社会动荡。问题是如果我们长期的来看,中国的货币经济在1948年的时候的崩溃和瓦解,1988年的通胀是恢复性的。因为之前大量的票证本身算不算货币呢?票证本身是算货币的,票证本身有几类分法,一个是比如说粮票,粮票是什么?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布票是一次性使用,但是是无期限的,有一些副食票,像肉票等等是限时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它是把这个复杂的商品流通、正常的商品流通把它强行的格式化的这样一个情况。那么1988年的物价的闯关改革,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所以它就全面复苏了商品流通,使得居民家庭部门,全面摆脱了配给制。居民家庭部门之后,所剩下的就是工资、住房、医疗、教育,这个之后是在我们90年代之后,所看到的一个情况。城市部门来讲,90年代后期,就是国企改革之后,工资基本上都是货币化工资了,公务员还有一部分的实物工资――分房子,其它的工资完全是货币化,但是在乡村的工资是没有货币化的。乡村自始货币的成分几乎为零,它是工分制,就劳动工分,到了一定的时间段,才能够给你结算出来,它不像城里的员工,是月工资的体制。
所以,1988年的物价闯关全面恢复商品流通,使居民家庭部门更为积极的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至少在居民家庭部门这个方向,配给制开始瓦解,它进而导致了企业部门的配给制也开始瓦解。所以在过去之后的几年,也就是说1993、1994年开始,分税制改革实施公司法,企业可以完全在货币的基础上建立账目,复借贷记账法开始出现,再以后,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到国企改革,这样再把企业这个方向上的配给制拿掉,实现货币化。所以我们说,货币经济是一个更根本性的提法,市场经济其实它的前提是货币经济,如果什么东西都可以自由买卖,但是货币本身不行,有什么自由买卖可谈。自由交换?自由交换能维持这么大一个复杂的经济体系吗?是做不到的。所以货币经济是前提和基础。当然并不是说你有了货币经济,你就可以有充分自由的、发达的、不断进步的市场经济,那不可以这样讲。但是如果你货币经济本身是有问题的,就谈不上市场经济,这个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1988年的物价闯关所带来的通胀,你可以理解为,对于退出商品流通体制的大规模的票证进行货币赎买。比如说,一斤猪肉曾经是七毛钱一斤,然后有一斤的肉票,我们都有这个经历,那么你现在不用肉票了,还可能是七毛钱吗?当票退出的时候,它的价格就体现出来了,所以现在你一样的,一个北京户口值多少钱,一个上海户口值多少钱,它在这些因素上都会发生,你能说这样一个调控,造成了房价的通胀?它的因素要更为复杂一些,所以大规模的票证要退出,一定要货币回填,所谓货币赎买填充。那么怎么来赎买呢?所以有的人说是不是可以先赎买呢?不是的,一定是先退出,然后货币回填,为什么呢?否则的话,可能情况会更严重,社会的动荡会更剧烈,所以这是货币经济的恢复和重建的总的历史过程,其中的波动是正常的、正向的。问题是说你付出了代价成没成功,而不是说你付出的代价是多是少,更不是说你自己对付出的代价的感受或承受能力是多少,所以我们这样来看,1988年的物价改革是相当成功的,我们付出了代价,承受了代价,而且完全实现了货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们的居民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都得到恢复,所以这样的话,工商力量都得到成长。中国在2000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就迅速的在全球成为一个工商大国,才有2000年之后的投资、融资、金融上面的充分的发展,所以这是连贯一体的,就是货币的一个全方位的,全面的一个恢复。
所以我们今天其实回答起来就是一个问题,我们1988之后的经济变化其实是重归美元区,事实上,中国的经济是处在美元区的,那就人民币跟美元是开始一个绑定的关系,绑定关系到2005年之后的汇改,一直到今天,其实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民币的外汇本位,当初法币就是一个外汇本位,人民币完全恢复回来,那么就还是一个美元本位的问题。我们之前有一个叫外汇券,所以外汇券是钱还是不是钱?外汇钱只不过是中国印的美元,对中国人管用的美元,那么布票是不是钱呢?粮票是不是钱呢?外汇券是不是可以一下子作废呢?还是一定要换成人民币或美元呢?是不是可以把它直接归零?自然这都是我们可以讨论的问题。所以这样我们去看张公权的这本书,它的解释力和历史的穿透力是非常之强的,它对于之前,上层的是晚清以降的,中国货币改革的总方向,和历史流动的轨迹可以接上,那之后它可以解释1948年到1978年的经济问题,它的基础是一个货币的崩溃。它对于解释整个20世纪中国经济的历史变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那么当然我们也应该去期待,在过去的一个30年,两个30年,会有更多的实证性的经济分析的研究的著作,更多地出现出来,来跟张公权的这本著作做媲美,我们也可以也期待看到一个,非货币解释的这样的一个著作的出现。能使我们更加丰富和深刻理解,中国20世纪总的一个变化和经济的转轨。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