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并不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就应该是你死我活的,因为在西方的传统中,它基本上是这样一种看法:它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为了利益去打仗,这是天经地义的,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个人和个人之间是有道德相处的,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儒家其实是恰恰相反,它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应该是有道德的。
再以这个为基础,就是我们讲治国。这个治国,在儒家的传统中,尤其是从经济制度和政策角度来讲,这是跟西方的古典自由主义是非常相近的,这个也是我最早接触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就是说,我在读了经济学以后,我肯定很坚信这个经济自由主义的理念,坚持是个人的经济自由,坚持这个市场,坚持这个企业的权利,坚持契约自由。回过头一看儒家,它也是强调这一点的,这个儒家像孔子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他的意思就是说,上天是没有说话的,其实四季照样变换,万物照样生长,他引申的意思就是说,其实这样一个社会,大家自己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后形成一个社会繁荣的局面,这跟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很接近的主张,所以以这个主张为基础,实际上儒家在经济制度和政策上,一直是主张一个经济自由的、小政府的,轻徭薄赋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的取向。儒家是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儒家更反对政府与民争利,所以儒家主张叫做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老百姓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你就让他去追求好了,结果是社会的繁荣,儒家最不赞成的,或者反对的,就是与民争利,所以这些方面都是儒家主流的对经济制度和政策的主张。
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国家治理的政治维度上,刚才讲,首先一个维度就是它不赞成大政府,因为儒家主张轻徭薄赋,轻徭薄赋有个非常重要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政府就不能大,因为你要轻徭薄赋,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不会太多,它不能养一个大政府,它是一个小政府,因为它也主张政府不要去对这个市场做过多的干预,所以政府也不可能很大。同时,它也非常警惕一点就是说,这样一个政府,它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因为当时不可能产生现在这种民主制政治结构,但是它在当时那样一种君主制的背景下,它提出了很多有关对公共权力加以约束和限制的理念和制度。比如说像天命观,天命观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天命的含义翻译成现代话就叫做政治合法性,就是说,你这个一群人起来打下天下,去建立一个朝廷,你到底有没有合法性,你到底是不是正当的?就是你得没得天命,那这个得天命是很难判断的,其实儒家就说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其实就是说,得天命怎么去判断,你是不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老百姓的角度去运行你的政府,去提供公共服务。
刚才我讲过的,这个政府其实并不是要成立个政府,整天去折腾这个,折腾那个,它应该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它做它该做的事情,但是它不要去整天去折腾,它尽可能的少的去采取行动。为什么?是因为政府的有为,其实它有个特别重要的特点是,以暴力为后盾,强制性有为,假如不是这样的话,就不需要政府了,因为大家如果都在市场中去买卖,根本就不需要强制性,你完全就是靠大家自发、自愿的,追求自利的动机去形成一些交易的,所以我们一旦讲政府的时候,它那个有为一定是以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性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儒家的看法是很简单,它是越少越好,它是不得以采取的行动。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儒家要强调所谓礼治,“礼治”是什么意思?“礼”就是一个民间的习俗的意思,礼治就是说,这个社会的秩序,首先要靠民间的习俗来规范,来形成这个基本的秩序。
当然儒家并不是说只要礼治,不要法治,儒家只是说,礼治是有限的。礼治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法治来解决,所以法治就是政府要动用它的强制力来实施规则。再有就是,儒家也意识到,形成这样一个政府,它仍然是有很多的弊端,尤其是这个权力是否能受到制约,所以在儒家的这种历史实践中,就有很多的制度设置,包括这个谏议制度,设立一个非常正式的批评制度,首先是对皇帝的批评,其次是对行政部门的批评,还有像史官制度,所以他对这些历史上的这个,就是从皇帝主要的这样一些官僚体系的作为要进行记录。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要做真实的记录。而这种历史的记录,反过来约束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再有就是其它的一些这个约束机制,它都是有的。所以从这个来讲,就是说,我们也回头能看到,儒家不仅有它的理念,而且它实际上在政治实践中是有提出它一整套的制度,这套制度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它还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这个机构,比如说政府的机构,它不是由个人的个性决定我要做什么样的决策,他哪天不高兴了,会发布什么圣旨,哪天一高兴了,又会赏赐很多人。这种行为其实是作为一个政府来讲是很致命的,所以它这套机构恰恰它能通过这套经营制度,通过对皇帝政令的审查,最后能够大致保证这种政令它是基本是合理的。所以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尤其在中国的唐和宋时期达到巅峰的。大家能看到为什么唐宋后来被中国人所称颂,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是说偶然出了一些好皇帝,不是这样子,其实这个制度在起作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宋代吧,宋代你可以看看,像余英时有本书叫《朱熹的历史世界》,这个,他讲了就是宋代的基本定位,就是叫“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自己就是这样一种定位,然后这个士大夫制度化进入到整个政治结构中来,这个皇帝他的作用,我们老说一言九鼎,但是皇帝在中国宋代,皇帝他如果是发布一个圣旨,或一个敕令的话,首先第一步他要写个草稿,给中书省,中书舍人先进行审查的。假如你这个皇帝真是有问题,这个不符合我们的宪法,不符合我们的法律的话,批上一些东西驳回,您重新起草,它叫封驳,这是都有的。这叫审查制度了,然后中书省过这关,还有门下省,门下省是专门审查的,专门要审查你这个对不对的,然后不对又打回去,是吧?然后最后全通过了,当然还有包括像宋代等等,还有明代,还有那个宰相再附书都是有的,它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制度,所以这些东西,就是你不要想象皇帝哪天一高兴就杀个人,哪天就有一个什么,他不是的,它这是整套制度,你要是不遵循制度,那是有问题的。即使你这道命令出来了,还有谏官制度,你不行,我可以多少谏官联名让你收回成命,这都是有的。所以中国这个还是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什么意思?真正达到巅峰那是南宋,崖山之战灭了南宋,南宋所代表了那样一个辉煌的中国,没有了。所以我们现在,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要从哪继承?冯友兰说过,接着宋朝讲,很简单。
最后就是“平天下”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世界问题,当然这个世界问题最重要的是世界永久和平问题,因为人类所面临的这个最大的威胁实际上是近代以来,人类在不断地改进他们的武器,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其实这个武器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杀人效率越来越高,一直到核武器,甚至有了核武器,还是不能止步。其实人类就是面临着一个非常恐怖的未来,这个未来就是有这样一个国际的政治结构,这个政治结构是一些民族国家所构成,而民族国家之间,他们是互相独立的,他们上面没有一个统辖他们的机构,他们之间有可能是有些纠纷,这些纠纷它可以去通过来谈判解决。但有可能谈判不成,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打仗了。
儒家并不认为这个国家和国家之间就应该是你死我活的,因为在西方的传统中,它基本上是这样一种看法。它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为了利益去打仗,这是天经地义的,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个人和个人之间是有道德相处的,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儒家其实是恰恰相反,它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应该是有道德的,这是从儒家很古老的一些经验中能看出来,像春秋里头有很多记载,都是这样的。国家和国家之间打打仗,突然发现,比如说像楚国围了宋国的都城,然后他们突然发现宋国的都城里没有粮食了,人在易子相食,互相交换孩子来吃。大夫说,不行,我们撤兵了,然后那个楚王说你怎么撤兵了?他说你看都易子相食了,我走了,楚王一看他走了,楚王也跟着走了。关键不在于这个事情,在于儒家的评价对于这件事情评价很高的。你说打仗你要打赢,对方的城池中易子相食,对方已经走投无路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把它打下来。他认为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是吧?这是我们国和国打仗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人和人之间的这种道德关系。所以这个是儒家非常强调的,其实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也不是应该去以武力来解决他们之间那种利益。而是要强调这种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道德关系。
所以儒家的取向,它是靠强大的文化理念来化解文化间的不同和冲突,也可能用这样一种力量,通过化解文化间这种不同的冲突,然后逐渐走向一种全球文化的,融合成一个全球文化,这个时候可能会减少和消弭不同文化的隔阂。因为我们可能最后形成同一个文化。同一个文化,其实它就更接近同一个家的,家人的概念。如果你是不同文化,其实互相之间的陌生感,互相之间的缺乏那种亲近感的那种状态仍然存在,但如果你是同一个文化的,而实际上人类社会它的整合首先是文化的融合和整合,最后可能形成一个全球的这样一种文化。然后这个全球文化包含了一种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诉诸道德,而不是诉诸力量,这样一种文化。
只有走这条路才能最后真正走向世界的永久和平,通过武力是没有可能的。所以这个孟子也在说,就是说,天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孟子说要“定于一”,就是要统一。什么样人能够统一?孟子回答说,“不是杀人者能一之”,就是说不是爱好杀人的人才能统一,爱好杀人者他是统一不了,就是这个逻辑是很简单,不是秦始皇能统一,好像秦始皇能统一,但是他太好杀人,所以它二世而亡了。在全世界也是这样的,所以这是这个儒家的解决和平问题的思路。这个思路其实才符合人类的最大利益,而经济学是研究这个人的利益,是吧?所以经济学其实它应该是朝这个方向走的,但是,到现在为止经济学一直没有这么大视野,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可以把它经济学往这个方面去发展,就是你要从全球的这种福利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更好的解决世界中的这种不同国家民族纠纷的一种方法,这个时候,其实儒家可能能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路,给世界别的民族借鉴,但是也给经济学借鉴。就是这样的,我们可能能走这条路,探索出这样一条永久和平之路,避免了人类的灾难。所以我觉得首先一点要发扬光大儒家的这种文化传统,不仅在中国重新复兴儒家,而且在全世界让更多人去理解儒家,去认识儒家,所以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世界上有很多的文明,这些文明我们不好简单地说优劣,但是我觉得确实有一点,就是可能有区别。这个在使用暴力方面,这个儒家的限制更多一点。比如像基督教,比如像伊斯兰教,等等等等。就是其它文明,比如它说你在对异教徒,你就可以使用暴力。基督教可以去把异教徒给烧死,不是暴力,就是残酷的把人给杀死的问题,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就是它因为信仰,因为宗教而杀人,甚至是被宗教所认可的,那这个就很可怕。所以就是说,至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个儒家的文化传统,可能更有助于,假如更多人来接受他的话,更有助于人类从文化上去解决走向世界永久和平的问题。
另外一点是,就我对各文明的了解和对各文明文献的阅读,我认为儒家是一个真心实意要建立在仁慈基础上的文化。你可以看儒家讲了很多仁啊、义啊,当然这些仁和义不是那种虚伪的仁和义,它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到了它既然想把它所有的政治理想建立在仁和义的基础上,这个没有什么文化能真正这样做的。如果讲的这些话也是装装样子的话就比较虚伪,而儒家是真实是想把它的政治结构建立在仁慈的基础上的,这当然看着就有点捏把汗的那种感觉,这个是不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认为,依人的本性,人类不能创造出一种他利的制度来约束人不发动战争,它可能会减少战争的频率,比如我们形成更大的社会实体。但是社会实体之间又会发生更大的战争,它不能解决问题,最终解决的问题还是文化本身。就是人是由什么样的文化来塑造,因为我们是绝望的,对人的本性,人甚至还有那种好斗的本性,这种好斗的本性后来潜入到人类那些掌握巨大权力的那些人的心理中,所以你不知道这个本性什么时候它会发作,它很可怕,哪天按个核电钮,我们是不知道的,没有什么能对抗,这个太强大了。至少我现在只发现了一个东西,就是文化还可能对抗它,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对抗的,文化中可能是儒家是最有希望的。所以这就是大致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好,谢谢大家。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