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一个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很多的物理量,这些物理量要进行一些分类,分类的属性叫“量纲”。顾名思义,“量纲分析”就是分析量纲。是要针对所面临的问题,考虑会涉及到哪些物理量,然后通过量纲分析提成一个完整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找到答案
《Dimensional Analysis》,中文的名字叫《量纲分析》。今天我有五个部分要分享。第一,写作这本书的缘由。2002年,我回顾了自己一辈子的科学研究工作,发现自始至终得益于量纲分析这样一个须臾离不开的工具、方法。
所以,虽然现在人退休了,但还是想这样一个法宝应该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来应用、来传承下去。所以就决定,在力学研究所为博士生开了这门课。从此以后,我就年复一年讲这门课,讲了16年了,学生都爱听,认为收获很大。
在授课期间,有两位老前辈,一位是李佩先生,另一位是郑哲敏先生,他们催促我把课程的内容写成书。我觉得这个主意好,写成书可以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来自学、来运用、来分享喜悦,所以,我在课余就来写书。
当我动笔的时候写不下去了,首先遇到一个问题,怎么对“量纲”这个概念下一个定义呢?所以我就把力学研究所图书馆有关量纲分析的书,十几本,找回来一本一本看。但是很失望,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的把“单位”跟“量纲”混淆了,单位是一个物理量,它不是物理量的性质。那么我就自己做了个定义:“量纲”就是量的属性。
2005年,我写了第一本中文的书《量纲分析》。郑哲敏先生欣然同意为我这本书作序。考虑到中国科技大学认真地请我去讲了两年课,所以我为了表示感谢,把这本中文书贡献给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经过多年的教学,又增加了一些思想体会,增加了一些内容,那么我就在这个基础上又写了英文的这本书《Dimensional Analysis》。我送到世界上最有名的出版科技书的出版社Springer。他们一看这本书就决定要,很快这本书就2011年出版了。但是他们加了一个副标题,在《Dimensional Analysis》后面加了 “With Case Studies in Mechanics”,我觉得这也确切,因为的确我这本书是使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讲述的。
第二部分,我要说说什么是“量纲分析”。“量纲”是什么呢?是一个物理量的属性,是用来分类的,你碰到一个问题可能涉及到很多的物理量,那么这些物理量要进行一些分类,是分类的属性叫“量纲”。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量纲”这个词,它的来源和它的演变,“Dimension”这个字,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维度”。我们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体都有长宽高,所以在几何学上就引进了三度空间,three-dimensional space。
我们的祖先对星空的观察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原来每个星体,它有运动的距离,经历了多少时间?因此,首先产生了长度跟时间两个概念。每样物体它无非是在长度、时间这样两维的空间里边有一条轨迹,因此,开始把“Dimension” 这个字,从三维空间的长度演化到物理里边的维度。
首先是运动学里面的两度空间,长度跟时间里边有一条曲线,代表了物体的运动轨迹。到了牛顿时代就探求为什么一个物体有加速度。这个时候,牛顿就把加速度的原因归结到外力这样一个概念上去。
其实最早,所谓的牛顿第二定律,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形式。当时牛顿对运动的强度是用动量来表示的,所谓的动量就是质量乘上速度。它首先的形式,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数学的形式就是,什么原因不等于零?这是因为受到了外力。
这样的动量变化率是正比于外力的,它原来的形式是正比式,假定外力F=0,那么动量不随时间变,对于质量不发生变化的物体,m 是个常数,所以也可以说是,正比于F。
但是到了后来,1822年傅里叶在他有名的书里面就提出来,一个反应物理事实的方程式,中间的每一项它的量纲必须相等,每一项的属性必须相等。这么一来就可以把牛顿的这个式子正比号改成等号,就是。当时牛顿并没有对外力的属性说清楚,现在把外力的性质非常明确了。
对一个质量不变的物体而言,就是让质量m的物体具有dv/dt的加速度,所以外力就是质量乘加速度的乘积。从此物理学从运动学进步到了动力学。这个时候动力学的问题,就是三个维度的空间中的一条轨迹。这三个维度,就是长度、时间,质量或者力。因为力就是质量乘上加速度。
后来物理学认识又提高了,外力里边再加进电磁力,因此又增加了一类物理量,就是电量。所以如果一个问题最复杂包含了所有的物理效应,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在四维空间里面一条轨迹,也就是长度、时间、质量或者力,还有一个电量。
说完了“量纲”,就要说说什么是“量纲分析”了。顾名思义,“量纲分析”就是分析量纲,是要针对所面临的问题,考虑会涉及哪些物理量,然后通过量纲分析把你所面临的问题提成一个完整的问题,然后还是用量纲分析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找到这个答案。
我们人生活在自然界中间,是自然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间,是社会人。我们每天都要面临自然界的问题,社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比较大小、比较强弱,也可以叫比较分析;那么更复杂的问题,就是你要寻求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叫做y,然后要去求为什么得到这个y,要找到很多很多原因x,这些原因可以不止一个,可以是、、等等。
最后我们要回答,为什么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因果分析,寻找就是因果分析的结果。所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无非两类,一类是比较分析,一类是因果分析。这两类问题都要通过量纲分析的方法来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首先,你要明确你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自然现象的问题,还是社会现象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是物理问题,还是数学问题;是科学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这个性质本身就是“纲”,当然,一般问题都比较复杂,它不需要你回答,因此要找出所有的原因来不大可能。那么只能把所有原因把它排个队,来看看哪些原因是主要的,哪些原因是次要的。
这里边首先要做比较分析,排了次序以后,把可以忽略的原因全部忽略,剩下主要的原因,然后通过实验、实践,通过理论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沙盘推演等等方法来找到答案,给出因果关系。
那么这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简单问题,这个简单问题我们叫它“模型”,用英文叫Model,而这个模型保留了实际问题,英文叫prototype ,保留了实际问题的本质。通过量纲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把它简化成一个模型问题,而这个模型可以做小模型实验,然后从小模型实验上得到结果就可以推广到实际问题上面去,而不失其本质。所以量纲分析实际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只是涉及几个物理量的量纲的讨论。
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从力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从为工程技术服务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力学方法来看,也可以用来,为发展自然科学服务的,比如说,无量纲方法、相似律方法。”那么这个就是我所要介绍的量纲分析的为用。
当年有个美国科学家H. Liepmann ,他对钱学森先生说:“引力常数、质量、光速,这三个物理量形不成一个无量纲量,缺一个长度,这个长度是什么?”钱学森先生脱口而出:“这就是黑洞的半径。”他说:“你怎么知道?”钱学森先生回答:“我经常思考这些问题。”这个事例说明,这个方法在搞自然科学方面也是同样有用的。1982年北京大学出版的《力学与生产建设》这本书上有钱学森的原话。看来为了避免“量纲分析”这四个字产生误解,还是叫“无量纲分析”或者叫“相似分析”更为贴切。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