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现代史》下

杜先菊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这本书就是老老实实的讲一些史实,要了解中东以色列建国的过程,还有建国最初二十来年的历史,这是必读之书。我翻译此书希望能够促进中国人和犹太人之间互相了解。我作为一个个人能够做的有限,但是这是符合我个人的信仰的,而且也是以我自己能够做的微小之力,使这个世界多一点善,少一点互相的仇恨。

 

(续前)当然这对我的影响就不仅仅是语言的改进。我觉得在翻译这个过程中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现在我一翻出来还是很惭愧,我觉得很多地方我肯定会翻译的更好,如果我有机会再重做的话。

但是当时翻译这本书对我来讲,在我那个特定的时候对我的英语的帮助就不必说了,对希伯来语也是。因为我当时就是一边翻译这本书,一边也是选修那个希伯来语课。因为既然是犹太研究中心希伯来语,反正我们也是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课,对我就是帮助特别巨大,对中文也是。因为你想把这个话要说清楚。虽然以前我写了一个硕士论文,那毕竟就一万多字,这个就是这么大部头的东西还真是第一次。

一个是对我的语言方面的帮助是特别大,但另外对我后来读博士的课题的选择也有特别大的影响。当时我也可以在牛津继续留下去。但是那时候也是有点从众,因为最初还是想来美国,得要做科研还是去美国,而且大家也觉得美国的移民政策要宽松一些,对移民的环境要比英国要灵活一点,所以我还到美国来了。

到美国来以后,卢卡斯他就给我介绍,他说你去那以后你要找谁谁谁谁。我就找到了后来我的导师,叫华百纳。华百纳后来这本书叫《上海秘密战》,也是碰巧了。虽然说我是历史中的很小一点,但是历史总是一个圆圈,又总是会回到起点。就是说最后我是这本书的助教。然后去年这本书出版了,不是我翻译的,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他找到我,让我看了一遍。

我到美国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说我得找一个导师,我就认识了这个导师。后来写论文就写了中国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史。因为你就是接触了这些历史材料和人物,你就知道有这么一个空白。其实文科写博士论文的话,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容易。最关键是你要寻找一个空白,然后你知道填补这个空白需要什么,然后你就根据这个一点一点的就去找资料。

当时我在牛津学习的时候我就知道,要是写一本关于中国和以色列外交关系史的话,那当然一个是中国的资料,一个就是以色列的资料。因为以色列很多都是跟美国有关系,那有美国的资料。因为以色列建国之前,中东那一块地方当时叫巴勒斯坦,那块地方是英国托管,是英国派总督在管那一块,所以因为英国也重要。所以我有英国、美国、中国和以色列这4个方面的资料。相对来说,对我来讲做这个论题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能够做成这个课题,从个人的成长和对中国的学术界来看,虽然它影响不是说有多大,质量是多么尽善尽美,但是就是起码它填补了一定学术上的空白。对很多没有接触过以色列的读者起码对这一个时段,就是19世纪的犹太历史,欧洲的犹太历史,中东阿以冲突之前的那个历史背景是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还填补了另外一个空白,就是说中国和以色列建交,那1948年以后的历史了。当然也讲了一点点在上海的犹太人的经历。虽然犹太人在中国是一种历史的偶然。因为当时我们政府对上海的租界地没有控制权,所以世界上别的地方的人可以不需要签证就可以进入那个地方。其实是一种偶然,他们漂流到那个地方。

但是以色列人他们特别爱憎分明,就是说他们在这种生死存亡随时悬于一线的时候,他们能够对他的仇人嫉恶如仇。他们追纳粹的时候,真是追的一点都不原谅。哪怕你在巴西,在南美躲了70年,他们那个摩德也能够把你挖出来。但是对帮助过他们的人,哪怕你就是当时他们逃命的时候给了他一口水,哪怕就是说帮了一点点的人,他们都一个一个要找出来,然后给他们纪念,给他们树碑。

包括中国当时在具体什么地方我忘记了,反正就是在欧洲什么地方给了他们临时签证使得他们能够逃命。有的是逃到上海,有的逃到日本,就是太平洋什么地方,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只要他们能有一个出境签证,这样他们就逃脱一条生命。

他们在特拉维夫,The Righteous就是说能够帮助他们的正义的人,他们都会立碑。他们对他们在上海那得到的待遇,起码就让他们生存下来,他们特别感激。后来我去以色列也见过他们有组织,在中国曾经居住过的犹太人他们自己有一个组织,就是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这本小书还是起到了它一定的作用。

这个当然也要感谢何兆武先生,其实当时我还特别希望何兆武先生能够见到卢卡斯先生。因为他是说,他说Anglophile 就说他是喜欢英国的,当时正好是我在英国期间,是何兆武先生到德国去访问。然后他就说,我想顺便来英国看一看,那我就跟卢卡斯先生说,你能不能给他发邀请?都已经发了,但是后来就是何太太骨折,何先生没办法只好提前回去。

但是我后来专门问了,我说何先生,你后来到底去没去过英国?他说后来还是有机会去过了,所以他总算圆了他的那个心愿,所以我就觉得也特别欣慰。因为何先生我对他一直是特别尊敬的。所以这次回国,我718号到北京,719号就是先看我北大的导师陈哲夫,93岁。然后马上就从蓝旗营那边走过去,去看何先生。何先生就在西南,就是清华的西南十四,就在蓝旗营后面,95岁。

我觉得特别感激,但是遗憾的是贾观先生没有见到,他是去年12月份去世了,我没有来得及当面感谢,因为贾关先生的英语也是非常好的。我记得有一次系里来了一个外宾,后来那个翻译来不及,然后没办法,就说贾观教授上来,结果他英语特别好。后来才知道,因为他父亲原来是协和医院的院长,所以他从小是学英语的,所以翻译这本书,经过就是这样子。

 这本《以色列现代史》的第一部分,就是讲的现代以色列的起源。因为这个不是回到圣经的时代,而是说从19世纪的欧洲说起的,我们大家可能都看过,或者听说过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个就是文艺复兴时代。那时候,其实在欧洲人眼里头,犹太人就是这种形象,非常贪玩,然后为了钱,连自己亲情都不要了。其实我觉得对犹太人这种印象,我觉得就是在咱们中国人里头。

现在,因为我们阅读的都是西方的,所谓的主流的文学、艺术这些作品,难免也会受这种影响。可能对犹太人也是这种印象,觉得,你看犹太人他们又控制华尔街,他们就是金融方面,在金融方面特别就是出色嘛。然后控制各个国家的金融命脉,还包括文化生活,确实也是你看好莱坞的那些很多艺术家、演员、导演,他也是犹太背景的。

这本书先介绍的就是19世纪欧洲的犹太人,以及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和19世纪的巴勒斯坦。就是说为这个现代以色列的诞生做一点铺垫,就是讲,为什么欧洲人觉得有必要给犹太人提供一个家园?因为在各个国家,由于现代民族国家的产生,波兰人就是在波兰,俄国人就是在俄国。犹太人呢?他们应该去哪里?因为在欧洲的话,不像有一个地方是犹太人的国家,那最后,犹太人其实在那里也住了好几百年了,然后他们很多代的犹太人,并不觉得自己和以色列有什么关系。

但是,在大家纷纷的建立现代国家的时候,大家都感觉他们像是多余的人,所以在欧洲,就产生了一种排犹的运动,所以像希特勒后来二战的时候排犹,并不是说突然产生的,都是有历史渊源的,都是从19世纪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已经有的。

所以,19世纪开始,在犹太人圈子里头就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我们就变成这个民族的一个部分,比如说我出生在德国,那我就变成德国人好了。还有拿破仑也是,拿破仑也宣布了犹太人的解放令。就是说犹太人,你也可以变成法国公民。就是说这是一个潮流,我们要规划变成这个主流社会的一个部分。

那另外有些,就是觉得比较悲观,就觉得第一,我们的宗教传统跟他们太不一样了;第二,我觉得他们这些人不会接纳我们,我们真正要求得我们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话,我们还是要回到以色列去。所以这两个潮流一直是同时存在的,在犹太人社区里头一直是有这两个潮流。

    然后就是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就讲到了以色列建国的过程,它的划分的年代是从1904年到1948年。1904年是属于第一次的,就是叫做移民。有专门的一个词,在希伯来语里头有一个词叫做Aliya,就是说往上走。往上走就是说回到以色列去了。就像我们说北京,北上。   

    1904年有一次很大的移民潮流,这个移民潮也不是偶然的,这跟欧州的排犹都是有原因的。然后他们到了以色列以后,对不起,这个以色列当时并不是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当时还是叫巴勒斯坦。就是这边的犹太人也开始成立他们的政治组织,因为离开了欧洲,来到这个地方的人也是有两个不同类型的。

    一个类型就是说,我回这个地方是因为我的宗教性特别强,因为这是上帝给我们的一块地方。所以,我就是不问别的其他事情,我就是念经读书。但是另外一些,就是说受了欧洲政治思想的影响,就是属于社会活动家,他们就成立了工党、Histadrut这样的社会组织,然后还恢复了希伯来语。

    希伯来语作为一种语言,跟咱们的古汉语一样,咱们古汉语虽然消亡了,但是汉语作为一种口语一直是存在的。就是说虽然大部分都是文盲,但是这个语言还是作为一种活的语言存在的。希伯来语不一样,它只是在圣经里头存在,只有到了上世纪末这个世纪初,才作为一种现代语言被复兴。就是这个民族复兴它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就是说连语言都是重新,等于是重新造了一门语言,作为现代的一种口语。

    然后就是这些人,而且当时有一种潮流,因为在欧洲的时候他们是金融家,他们是银行家,然后很多是学者,因为犹太人真聪明,所以他们在学术上也强,然后在艺术上也强。这个光是他们的选择,因为他们是不许拥有土地,就是所谓的实业。很多实业他们是没有资格去经营的,所以他们当然就集中在这些行业里头。

    但是他们再回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以后,那些所谓他们的先驱就是说,大家都觉得我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都是文人,都是读书的秀才,但我们要证明,我们也能够耕地,我们也能够回到实业。所以他们就说我应该去买地,买地然后自己去耕种。就等于对他们来讲,以前就是什么都不会的,但是现在都要从头做起。还有就是那个钻石。

    所以后来以色列的农业特别发达,钻石也是属于他们比较大的生意,其实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当初他们那些人,也比较有先见的人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另外,他就是说,你不是说我们笨吗?就是秀才被人家打吗?那军事上我们就要开始,我们就要练兵,我们也要体育。所以你看它的军事也这么强,为什么?就是因为要反其道而行之,我哪缺,缺什么,我哪补什么。像中医那里头的概念,缺什么就要补什么,果然就都做到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是他们自己的努力。所以不管你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色列这一方,还是阿拉伯这一方,你不得不佩服就是,犹太人在主观上所做出的努力,就是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努力。然后当然,我在政治上也是同情阿拉伯人的待遇的,因为这一点就是包括我的很多犹太教授,他们在政治上其实也都是亲阿拉伯人的。因为阿拉伯人确实在这几十年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都处于弱势。

    所以有一句话,在音乐里头就是说,他们不失去任何失去机会的机会。所有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结果他们就百分之百,他们就是说我们不做任何妥协,我们就要百分之百。最后的结果,他就是说他本来能够得到那一部分也都失去了,但这个是次要的。我只是说,从主观努力方面,犹太人各方面做出了努力,然后,当然也有外部因素的 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因素。

    一个就是说,其实是在欧洲的话,在宗教上,在基督教里头是有一种,尤其是信基督教信得虔诚的人的话,他反而觉得犹太人是应该有他们的祖国的,他们觉得因为是上帝给他们的一个应许之地,所以他们觉得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应该是犹太人的,而且这种情况下正好解决了欧洲的犹太人问题。

    就是犹太人都去以色列,那我们本地方就不会有冲突了,所以就是基督,其实是英国的基督教的那个政府,反而就是他们最支持犹太人在以色列的自治。然后这个就是碰上了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不是说他们,我是有时候也觉得有点恨铁不成钢,但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在政治结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各方面,根本和现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地方还是游牧民族。

    他们玩现代这一套的外交,比如说像参加巴黎和会,这个咱们也知道,就是我们中国也正好是五四运动嘛,五四运动其中一个起因就是巴黎和会,我们本来是战胜国,结果因为我们不懂现代的西方外交的一些规律,我们作为战胜国,结果我们还要割地赔款,这个其实就是五四运动的引子之一嘛。就是阿拉伯人他们在巴黎和会,他的那个待遇就更惨。

    因为在大家眼里,他们穿的阿拉法特的装束,戴的这个头饰,然后Fischer那个人,他叫费舍尔王子,他是代表阿拉伯人去的,虽然他也是受过教育,但他根本不懂官场大家的运筹帷幄,他根本就不懂,也不懂得给自己的民族去争取利益。所以他们一步一步都是在落后,都是在反应而不是说在引导。所以他们就是失去了很多机会。

    所以,从巴黎和会,这是1918年一直到1948年,这三十年之间,有外交、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当然以色列最后能够建国。这个和二战的结果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二战就等于是欧洲犹太人,因为大家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出现了,600万犹太人被灭绝了,本来大家希望能把这些人都移到以色列,结果发现这些人都不存在了。

    所以整个世界,光是基督教里头,信仰犹太人应该有自己的祖国的那些人,所有的世界上的人都觉得有一种良心的谴责,这个是很大的因素。因为以前总觉得,他们说狼来了,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而且真的把这些羊都吃掉了,就剩下的不多了,所以这个是其中一个因素。

当然政治方面有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说英国在世界上的主宰地位被美国取代了,所以对美国来讲,美国在这个方面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在中东应该有一个犹太国家,对美国来讲,这就是一种天经地义。包括到现在,马上美国要大选了,现在大选的候选人也都要强调,自己是要保证以色列的安全,这个其实都是有历史渊源的。就是不管跟阿拉伯国家多么好,但是其中都要顾及到以色列的安全,这个都是有历史渊源在里头的。

所以第二编就是说1904年到1948年,它当然也是两条线,一个就是我上面大概说的国际环境的变化,然后犹太人在外交方面取得一些成就。因为他的背景,这些犹太人都是在欧洲那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而且犹太人是非常有组织的,这个和咱们中国人老说是一盘散沙,其实传统中国社会也不是,以前乡绅都是有这种自我自治的这种传统的。

犹太人这种也是特别强烈的,犹太人他是要求,只要一个地方有10个犹太男人,你就可以成立Minyan,就是像一个小社区吧。然后所有的事情大家都要商量着办,所以犹太人是有这种自治传统的,而且这种自治传统,也和外部的政府打交道,也都是驾轻就熟的。所以犹太人在外交方面一直有他们的先天的优势。

 另外,我前面也讲了,就是说他在巴勒斯坦这块地方,他真是从耕地一点一点做起,就是走出书斋要去躬耕,然后一点一点把这个组织建起来。然后其实也是,还有的人就是说,你不是说我手无缚鸡之力吗?他们也搞过恐怖活动,就是说暗杀,也成立了一些组织,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确实是生存。然后也成立一些恐怖组织,搞一些暗杀活动。

但是最后就是,等大屠杀一来,刚开始的时候,大屠杀的那些幸存者逃到巴勒斯坦,这个是比较悲惨的。因为我是后来在萨尔茨堡参加过上海犹太人幸存者的一次聚会。那些人就讲到了,他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到了巴勒斯坦以后,晚上是不敢睡觉的。因为他总是觉得会有枪打过来。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地方本来也住的都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对他们是不友好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1948514号建立这个以色列国家,当时也并不知道能够生存多少。而且有机会的话,你也可以自己去网上查一下,就是说当时的版图是非常小的。但是毕竟这个国家成立了,然后也还是比较划时代的一个事件。

然后这本书的第三编讲的是创建中的民族国家。阿拉伯人说这个国家就是人工制造的嘛。一般的犹太人听了都觉得恼火。我后来在布兰代斯读书的时候,有个以色列人,他来了,他在那里上课,他是年轻一代,他属于跟我们年龄差不多,就是说对几个大的战争是没有记忆的。包括1973年战争他是没有记忆的。

所以他就说,我并不在乎这么说。他说以色列这个国家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本来就是人工制造的。因为它是人工制造的,所以不像比如说中国政府当时成立的话,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成立,但是这之前所有的什么地方政府啊都有,你只是接过来而已。但是在以色列的话,它整个都是重新建造。

所以第三编讲的就是1947年到1967年,正好写到1967年的“六天战争”为止。当然也是讲的两个方面,其实是三个方面,国际上你还要继续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所以这其中也包括向中国示好。这个我待会儿会讲到,就是说,一直想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中国当时,起码在1967年之前是根本不屑一顾的。

然后,是在国际上要继续外交,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莫名其妙,这什么国家呀?根本不合法。然后在军事上,因为阿拉伯人不断地希望把以色列他们赶到地中海里头去。以色列人现在要争取美国支持的时候就是说,你看,阿拉伯人是要把我们赶到地中海里去。这个确实也是,阿拉伯人用过这个说法,并不是说以色列人发明的,但这个是以前的事情。

然后另外就是说它的建国,它这个所谓的建国真的是从头建起。就是说继续工业、农业、农场,还有那个政府机构,这一样一样的,包括宪法都是重头建过来的。所以这本书写到1967年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个国家已经成型了。这个是卢卡斯的博士论文的内容。后来他就再加了一章,在后记里加了一章,就是说1967年到1973年,他又加了一章。

所以里头的内容还是比较详实的,不是讲故事,而是真是很多干的历史史实。就是说你要想知道来龙去脉,我觉得还是比较详实的,也比较可靠。因为有的书是让你看都没法看的。因为它说一句话,然后就站起来喊几句口号。谁谁怎么坏、谁谁怎么可恨。那样的书我就觉得不是史书,有点太煽情。

这个就是老老实实在那里讲一些史实。你如果不知道他的背景,你根本考虑不到作者的身份,你不管犹太人或者阿拉伯人,都会是这么写,因为他写的就是记录历史的史实。我觉得对了解中东以色列建国的过程,还有建国最初二十来年的历史,这是必读之书。

后来当然就是从这本书出来以后,出了很多别的有关以色列的书,尤其是文学方面。但是历史的话,尤其是那几十年的历史,这本书,到现在我还没有觉得有另外的更好的书,或者我还没有看到。

然后另外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希伯来语的时候,当时我的老师叫范尼娅·奥兹, Fania Oz。要是看过以色列小说的话就会知道,她爸爸就是Amos Oz,就是阿摩司·奥兹。我还有范尼娅送给我一本书,是她爸爸签过名的。就是说大家读到了很多以色列文学方面的书,但是历史方面我觉得,起码在1997年的时候,这个当时是独一无二。所以我还是比较感激有这么一个机会,因为我觉得我读书还是因为犹太基金会,还有一个犹太大学,布兰代斯大学给了我资助,让我能够学这个东西。

当时我来布兰代斯读书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促进中国人和犹太人之间互相了解。虽然那个说的有点大。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在很小很小的程度上,还是达到了这个目的。就是我作为一个个人,我能够做的有限,但是我能够促进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然后我觉得这是符合我个人的信仰的,而且也是以我自己能够做的微小之力,使这个世界多一点善,少一点互相的仇恨。

所以我觉得也算是能够报答了犹太人他们对我的期望;也小小的程度上报答了老师对我的支持,像贾观老师,何兆武老师。他们当时以他们的方式提携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小的象征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