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上)

http://dushuren123.com/lecture-1491371697.mp4

钟义信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今天很高兴啊,有这个机会

 

 

 

智能究竟是怎么生成的?钟老师针对当下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误解,进行澄清,进而详细阐述研究智能的正确的观念和好的方法,他提出必须要从源头开始,用创新的观念来研究智能,用生态演化的方法摸出智能的奥秘。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讨论当前一个热点问题。今年3月份AlphaGo人工智能机器跟韩国的围棋高手李世石有一场比赛,结果4:1机器获胜。这件事在国内国外,特别是在国内引起了很多很多的议论和关注。所以,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来交流一下智能到底是怎么生成的?

 

智能生成的问题我们其实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说到底,智能生成的奥秘,其实隐藏了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智能转换与智能创生。所以今天我们跟大家交流这样的一些研究结果。根据我的体会,在社会上对人工智能有一些误解,所以在这之前需要有一个澄清。

 

首先关于信息,比方说,到底我们碰到的信息概念有几个?是只有一个信息概念呢,还是有两个信息概念?这个在学术界也没有完全取得共识。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简单的说一下。

 

我们大家关注的信息概念其实不是一个,有两个。一个就是客观上事物呈现出来的信息,这种信息就是外界的信息,还没有进到我们人的思维领域,这是一个。有外界的信息或者叫客体的信息,客体的信息会通过感觉器官进到我们的思维领域,这个信息叫做感知的信息。

 

所以拿人做参考点的话 ,一个就是你感知之前,一个是你感知之后。这是两个信息。那么大家要把这两个信息概念搞清楚,而且这两个信息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如果没搞清楚的话就会混淆。 外界客体的信息大家可能会比较熟悉。因为一天到晚都通过感官去接触这些信息。但是感知的信息可能就比较生疏。这个问题,我在这可以比较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

 

感觉的信息跟外界客体的信息,它们的关系是这样的。客体信息是一个圆。感觉的信息是人对客体信息的一种感知产生的信息。所以外界的客体信息比较单纯,他就是客体在运动。他的状态、状态的改变这也是客体的信息。

 

而我们感知的信息不仅仅是客体信息,而且有人的主观因素介入在其中,就是你的感觉、你的目的、你的知识,这些东西都会影响感知信息。所以感知信息比客体信息更复杂,就是主观客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了。

 

我们就说这个主体的感知信息,它包含有这么几个部分、几个要素。第一是信息的形式,比如看见桌椅板凳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大概是什么质料、什么分量等等,这是外界的一些形态;第二,这样一些外界的形态对主体而言是什么含义。客体信息不包含这个,但是主体感知以后,它的含义就必须要在这个地方得到表现,所以这个叫做语义的信息,刚才那个形态叫做语法信息,这就是一种行话。

 

因为语法只管形式,比方说一个句子,“我吃饭”这个句子,“我”是主体,做主语,“吃”是一个动作,做谓语,“饭”是一个宾语,所以只要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对了,它就认为是合理的。至于“我吃饭”是什么意思,它不管,只有主体的感知信息才管这个。

 

对形式而言,“吃饭”也好,“饭吃我”也好,这两种表述都符合主语、谓语、宾语,“饭吃我”、“我吃饭”从形态、语法来看都对,但是从语义来看,“吃饭”是对的,符合逻辑关系,含义是对的,“饭吃我”不对,饭不能吃人,没有这个功能和能力。所以到了有语义这个层次,它就有逻辑关系了,这个信息的含义就比刚才的语法信息要丰富。

 

第三是语用信息。这样一个形态和这样一个内容,对主体而言,到底有用还是没有用,有好的作用,还是有坏的作用?主体到了这个地步要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感知信息比较复杂,不光是形态,还有内容,还有价值。它是形式、内容、价值(效用)三位一体,所以这个信息比客体信息内涵更丰富。正因为它更丰富了,对人来讲,它就更有用了。

 

信息到底是有一种信息,还是有两种信息?在学术界、老百姓,好像对这个问题要么有不同的理解,要么认为就一个,或者有两个信息,这两个信息是一样的,这个看法不怎么准确。这是要消除的一个误解,或者要澄清的一个误解。

   

第二,关于智能。大家看见那些智能的系统,各种各样的表现,对智能都很有兴趣,但是到底什么是智能,有很多误解。比如一个系统或者一个智能系统,大家会觉得自动化系统是不是就是智能系统,因为自动系统也能够做事情。

 

比如这个电话,程控制交换机,一拨号,这个号在对方有通道,能连通,对方的人也在,就可以通电话。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大家觉得这个好像也有智能。所以就产生一个误解,自动系统和智能系统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个其实不是一回事,智能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它有学习的能力,有进化的能力,而自动系统没有这个能力。刚才讲交换机支持电话接通,它是事先设计好的一个程序系统,只要是拨电话,线路如果通畅,对方有人在,这个电话就可以通,让这个电话交换系统做别的事情不会做,只会做这一件事情。所以它没有学习能力,更没有进化的能力。所以智能系统比自动系统更复杂,从应用来讲更有用,能帮助人做更多的事情。

 

这两个概念好像有点相似,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智能概念的一个误解,把自动系统看作是智能系统,这个不准备。

   

第二方面,大家对计算机很熟悉,经常打交道,计算机可以做很多事情,是不是计算机系统就是一个智能系统?这也是很普遍的一种认识。但是这个认识是不准确的,计算机能做很多事情不错,但是目前来看,计算机的学习能力跟进化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进化能力几乎没有,尤其是计算机不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因素。

 

比如编一个程序,让计算机去做一个事情,假如那个程序当中有一些不确定性的东西,计算机就不能处理,哪怕标点符号不对,计算机有这样一个问题都不能够往下进行,有不确定性的东西,计算机无法处理。

 

另外,程序如果是完整的,但如果执行这个程序有无限多的可能,计算机行话当中叫NP问题(非多项式问题),计算机对这类问题不能处理。

 

这两种问题,智能系统都可以做,有不确定性的东西,比如推理,不确定性的推理智能可以做,计算机做不了。刚才讲NP的问题,计算机做不了,智能系统可以做,像下棋,不管是围棋,还是象棋,其实都有可能有很大的走步空间,计算机要穷尽所有的走法,可能要花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计算机做不了。100年这个计算机可能烂掉了,因为硬件系统有一定的寿命。

 

智能系统为什么可以做?因为它学习了人的智能,知道有多少种走法,其中有一些走法根本不要去做,就奔着最有可能、最有前景的步骤往下搜索,所以它可以做,就因为它有智能。

 

计算机不能做,原则上是因为它没有智能,或者智能不够,按部就班一个个都要做,结果要花可能1万年、1千年或者更长时间,这样计算机时间的消耗、空间的消耗都不能支持,所以计算机系统不等于是智能系统。

 

这两个概念在学术界大家有很多讨论,第一,它不等于自动化系统;第二,它不等于计算机系统,智能系统要比自动系统、计算机系统需要更多的智能支持。这几个概念,在这只能简单地说一下。

   

到底什么是智能?智能很多系统都有,比如植物、动物,人类的智能是最高水平的,所以用人类的智能作为讨论的对象最有典型的意义。什么是人类的智能,把这个概念搞清楚,把它简化一下,可能就变成高级动物,再简化一下就一般动物,再简化这个智能可能变植物,所以我们没有时间,不会一一去讨论,就以人的智能作为对象。

 

什么是人的智能,甚至什么是人的智慧?在这个地方又有一个概念,总是容易引起误解,智能跟智慧不是同一个概念。先看人的智慧,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是人的智能,而且进一步引申到什么是人工的智能。

 

先看人类的智慧。人都目的,任何人都有目的,不同的人目的可能不同,但是整个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改善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希望活得更好一点,更幸福一点,更美好一点,这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目的,不管自觉意识到没意识到,肯定是要奔更美好的明天去奋斗。这是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正因为它有这样一个目的,所以它就有一种动力,如果今天这种生存发展的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水平,就要努力去发现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改善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但是人要真正改善自己的生存发展环境和条件,第一,要有目的,至少往哪一方向改善才符合自己的要求;第二,要有知识,如果没有知识,乱行动,结果不是改善,可能会破坏。所以,第一要有目的,要有已经长远的目的,第二,必须要有知识,这样他才能发现现在有什么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朝目的前进了一步。

 

如果能够发现这个问题,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发现问题,发现有助于改善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跟条件,逐渐逼近自己目的的问题。光发现问题还不够,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目的在前面,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是什么,这肯定不是最终的目标,但是是朝向那个目标前进的中间目标,所以这个目标就是求解这个问题要达到的一种新状态,使得我们的生存发展能够从现在这种状态得到改善,进入到一个新状态。

 

发现问题和预设解决问题的目标,这叫定义了问题,把问题定义得比较明确,目前状态是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改善以后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就把这个问题描述得比较清楚,现状和未来都描述清楚了,这叫做定义问题。也就等于我们为求解这个问题设定了一个框架、现状、目标。

 

但是光有这个,显然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改善生存发展的环境跟条件,必须要把现状这些条件、情况都能够了解到,这就是你现在所处这个环境的信心。另外,你具备刚才讲的那些知识,还有这个目标,这些是你开始去解决问题之前,必须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而这些东西就叫做求解问题的初始信息。这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叫起始信息。

有了这个信息,你还要得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一些具体的知识。刚才讲先验知识很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等,但是对解决这个问题来讲,不需要那么多的知识,它可能只需要其中相关的某些知识,这个就叫做专门知识,它是先验信息当中的一部分,一个子集,你要知道这个专门知识。

 

在这个基础之上,就可以根据你的目标作为一个牵引的力量,你的初始信息作为一个出发点,目标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终点,因此有起点、有终点,有知识就可以使你从起点想办法走到终点。但是从起点到终点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走法,其中有一种会是最佳的一个走法。

 

所谓最佳,就是你要付出的代价最小,时间最短,路径最短等等。找到这条路,从起点找到一条好的路达到终点,这个终点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这条好路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前进一步,你的生存发展环境改善一步。但是一般来讲,不可能有这个策略之后一下就达到了目的,一次就解决问题这种机会可能比较少,除非这个问题特别简单,一般复杂的问题,找到最佳的智能策略,真正解决下去,跟目标还会有距离,这个距离就叫误差。这个误差如果很小,假如你可以容忍,那么也可以接受,但是往往这个误差可能会比较大,因此你要把这个误差作为一种新的信息。

 

你原来的信息没有包含到这个东西,现在出现这个误差,它就是一种新信息,又要返回到前面重新加上这个信息,然后要加点知识,这样策略可能就会更多一点,更好一点。这样叫做反馈、学习、修正策略,把你这个策略变得更加优化。不断地这样循环,一次次把这个误差越来越缩小,最终缩小到你可以接受为止,这时候才算解决这个问题了。满意了,你也前进了一步,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改善了一步。

 

那么人的智慧到这,是不是就算可以休息了呢?其实还不行,因为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追求,因为你的目的比这个目标更长远,所以解决了老问题,又会用长远的目的审视新的环境,你会觉得还有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朝着目标不断地向前走。

 

这样就会提出新的问题,确定新的目标,不断地前进,人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存发展环境和条件,用这样的办法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就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善自己的环境这么一个比较一般性的描述。

 

在这个描述当中,我们就体会到了人的智慧,他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原因是他有目的,他有知识,因此他有这个能力不断地去改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分出来仔细看。其中前面这个依靠自己的目的、依靠自己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这个智慧一般叫做隐智慧,这是看不见的。一个人怎么发现问题,怎么制定了解决问题的目标,这个东西在脑子里头,外面看不见,所以叫做隐智慧。

 

中间这部分搜集信息、得到知识,在目的指挥下,把信息和知识生成智能策略,然后去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一种外在的操作。要去解决问题,有很多外在的操作,所以这个叫做显智慧。刚才讲出现了误差,你要把这个误差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反馈到最初始的地方优化你的策略,这个东西又是看不见的,因为怎么去改善,在你脑子里重新去学习。

 

所以人的智慧分成两种,一种叫隐智慧,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充满神秘感。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问题,有的人就能制定比较好的策略,有的人就能够发现这个问题,有的人就发现不了问题,这个东西不能够言传,只能够意会。中间这个是获得信息,产生知识、产生策略去解决问题,这个是外在的,大家看得见的。

 

这两种智慧互相之间是互补的,如果不能发现问题,也不能不怎么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了问题就停止了,不知道往前怎么做了,那么这个人的智慧也就有局限,所以发现问题是人的创造力的主要表现。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解决这个老问题,又能够产生新的问题,周而复始,大概人的一生都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循环往复,但是每循环一次,都向前迈进了一步,就像螺旋式上升,这就是人的智慧。

 

这两种智慧,我们会把中间这种显智慧给予比较多的关注,因为隐智慧比较难、比较深奥,甚至比较神秘。为什么呢?

 

隐智慧需要一些东西来支持:第一,要有目的,如果没有目的,就无所谓发现问题;第二,要有知识,发现问题要有知识,不光要有目的,一看这个问题目前现状跟我们的目的不一样,但是不一样,到底有哪些问题可以解决,要有知识,所以要有目的,要有知识;第三,要有直觉能力,有的可以用书本的知识,有的是一种直觉;第四,要有想象力,这个可能超越你的书本知识;第五,要有灵感;第六,要有美学的知识,要有美感。

 

这些东西好像都比较抽象,灵感是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美感就像刚才布置的配置一样,这样布置和那样的布置不同,不同差别就在于要有一种美学的感觉,所以这些东西很难具体地描绘出来。你画一个图或者给一个公式,把这些东西都表现出来,很难,所以这叫隐智慧,隐藏在脑海深处,它又起作用。

   

发现问题是我们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如果不能发现问题,就无所谓解决问题,所以后续就没有条件、没有基础,所以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很重要的东西又很抽象、很神秘,所以隐智慧比较困难,到现在为止,我们对隐智慧的研究都很少成功。

 

显智慧不一样,显智慧是获得信息、理解信息、生成知识、生成策略,这个过程可以用很多办法来做,所以它带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这部分显智慧,我们就会把它叫另外一个名字,叫“人类的智能”。这里出现两个概念,一个是“人类的智慧”,包括隐智慧和显智慧,另一个是“人类的智能”,这个智能不包含隐智慧,只是专门针对显智慧来讲的。

 

在这个基础上,就知道人工智能怎么回事了。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的显智慧,它的奥妙、它的机理、它的道理,然后按照显智慧的启发,制造有一定显智慧或有一定智能的机器,叫智能机器,就叫人工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当中,主要是模拟研究人的智能或人类的显智慧,主要不在隐智慧,因为那个东西太难。

 

如果硬要说人工智能也会关注隐智慧,那就在人工智能里有两种说法,一种叫强人工智能,就要把隐智慧也要研究,针对显智慧来研究人工智能,叫弱人工智能。现在我们大部分做的都是弱人工智能,包括下国际象棋的深蓝,包括最近下围棋的阿尔法狗,更不要说其他更简单的,都是显智慧的模拟,都是人类智能的模拟,都叫人工智能。

 

这样一个概念的区别,就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的人工智能对人类并没有威胁。因为人是具有隐智慧和显智慧的,人工智能只有显智慧,而那个隐智慧可以说现在还没有入门,即便将来比如1万年以后,人类的研究可能会有进展,但是都不可能和人的隐智慧同日而语,就好像有极限一样,可以不断地逼近,永远也到不了那个极限,而且这个极限本身也会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强人工智能也做不到跟人完全一样的智慧。阿尔法狗人机大战之后,有一些人说人类的末日到了,比人更厉害的东西出来了,其实不对。

   

到底智能的奥妙在哪里?刚才解释了一下智慧的全过程。一般来讲,可以这样来看,这个智能是一种信息的过程,外面的一个事物来了,作用于我,我要想办法跟它去打交道,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智能,因此我们用一个模型来看。

 

下面椭圆的模型代表外面的环境,外界里头有客体或者问题、人,或者各种东西,上面这个模型代表主体,刚才讲最典型的、最复杂的,也最有用的,将来其它都可以简化,是个人。

 

所以代表人的标志:第一,他有目的,而且这个目的是非常长远的目的,跟现实联系起来以后会变成一些目标,目的的中间标志;第二个因素,人有知识,人有目的是最重要的,如果忽略了这个目的的因素,就有可能把人和机器等价了,其实机器自己没有目的。

 

如果机器有目的,那个目的是人,机器的设计者把自己人的目的输入进机器在知识库里表达,机器自己不能够产生目的,因为机器没有生命,没有生命的东西没有目的,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能有目的,最低等的生物都要求生存。

 

生物最重要的特征是要生存,生存是它的目的,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虫子,都要通过它的嗅觉去找有食物的地方,维持它的生存,然后躲避它的天敌,保护生存,所以它有目的。桌椅板凳不能生成目的。

 

智能的问题有很多会引起误解,对人的目的性往往忽视掉了,因为人做很多研究的都是局部的,比如做计算机,光做这个计算机,不会考虑有这样一些目的、知识这些东西在里头。如果要研究智能,就要注意人(最复杂、最典型的智能体),其它的特征都可以简化,最重要的不能够简化的东西你有目的。正因为有目的,所以他在实践当中慢慢会积累摸索出一些知识来,这个知识最早是经验,经过检验,经过各种实验,这个经验会上升为知识。

 

表征主体的两个要素,一个是目的,一个是知识。外面的事物或者问题、人产生客体信息,这个信息作用于主体,主体觉得有反应,如果外面的客体对它有威胁,它应该怎么样反应,或者对它有好处,它应该怎么样来反应,或者外面这个信息跟它没有关系,它可以不理会,它得明白这点,不理会也是一种策略,不管、不顾也是一种策略。

 

那么客体信息作用于主体以后,经过主体内部复杂的过程,最后会产生跟客体打交道的一个策略。如果从黑箱这个角度来看,主体产生智能,内部的过程暂时不知道,但在外面表现的是有什么东西作用于它,它要反作用于它,而这个反作用以后,一定要符合它的目的,而且也得到它的知识支持,不会乱来。它反作用于这个问题,不能乱来,乱来就会有风险,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一定要有个智能的行为。

 

从这个模型简单地看,智能的奥妙在客体的作用下,人脑内部的一些复杂过程,究竟怎么样来了解智能,这个结论是一定要在主体跟客体相互作用的环境当中,研究主体里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探清楚这个智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