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在六八革命那些学生们的革命的热情和冲动当中,看到了一点点希望。这种希望来自于对人的欲望的重新解读,这个重新解读就构成了我们说的他对资本,以及他对精神分析这两个观念勾连所能构想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就构成了这本书的一个基本的写作动机。所以,在形而下的层面,德勒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而且这两个时代精神,我认为真是戳中了我们的这个命脉所在。
我们讲讲这本书。相对他思想的形而上学的创造来讲,这本书是比较形而下的,但是这个形而下,与我刚才讲的这样一个思想的创新,这个创新性、生成性本身就有密切的关系。
这本书关切到我们这个时代,它非常厚,是德勒兹晚期也就是我应该叫做中期,一种学术力作,我认为德勒兹真正有原创性的著作只有两部,当然我说的不是说他其他没有原创性,因为他必须借助于别人来说,而只有两部著作,他是谁都不借助,我就开始说我自己的事儿。一部叫做《差异与重复》,一部就是这本《反俄狄浦斯》。当然这个《反俄狄浦斯》很长的名字,一会儿我们会讲。这一段名字,它包括有资本主义还有精神分裂,这还有写了一个一,这写的一就意味它有二。还有第二本书就是《千高原》那本书,也当然很有创造性,但是我认为基本上是《反俄狄浦斯》这个思想体系形成以后,他再去从各个角度对它加以论证的一个过程。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就是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分别陈述在1968年和1972年,那这两个时间点也非常有意思,特别是1968年。1968年的五月风暴可以说整个席卷了法国思想界。我个人对它的界定就是很少有一种哲学思想是在一瞬间完成一个彻底的转向的。我们说哲学转向都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慢慢慢慢形成的。但是1968年的五月风暴,这样一个政治事件却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在一个时间点一瞬间,在一个月之内让整个法式思想发生的一个转变,很多的转变。
比如说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向现代到后现代等等一系列的转变都随之发生。对马克思的态度,对我们伟大的毛主席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在六八年这个时代里面,六八年的五月风暴可以说当年在史学界和思想界的研究来讲,是受到了这个他们号称三M的影响。这三个M,分别是马克斯、马尔库塞和我们的毛主席。所以这三个都是以M打头的。他们的激进思想的影响,激发了这一群年轻人起来对整个体制进行了一种抵抗。那么他抵抗的特点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要讲六八?因为很多人会把这本书叫做六八书。六八书就是它是一个六八革命的产物。
虽然它不写就于1968年。因为1968年他写的《差异与重复》,还是他之前很学院化的一些理论形而上学。就像我们的思想创造如何创新的那种形而上学的规划。但是到了六八年的这个思想,这个事件对德勒兹产生巨大冲击之后,德勒兹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本书,然后1972年推出了这本书。所以很多人把它叫做六八书。所以六八年这场革命就很有意思。
这场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因为很多的故事都发生在大字报的墙上。那个时代法国人也会遵从我们毛主席的一个情况,也会写大字报贴在上面去进行标语式的互相的争斗。而且那个时代,时尚的巴黎最时尚的服装是这个绿色的军装,手拿红宝书,然后两个恋人在一起,也要先互背一段毛泽东的语录,然后大家再去谈情说爱。和我们那个1968年的是状态差不多。
所以那个时候法国人最梦想的地方就是中国,如果能到红色的1968年的中国去看一看,真的是他们最大的荣幸。所以大约也在那个时间左右,法国频繁的派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思想家,像我们的亚力山大·科耶夫,这是法国思想界很有名的。然后还有那个罗兰·巴特都来过中国都在那个时间。据说还有可能是毛当年会见了科耶夫,就是一个科耶夫专家在法国跟我讲的,但是是不是真的没有确切的史料去记载。
因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并不是被压迫到我,我吃不上饭,然后起来去进行一场革命。而往往是什么呢?如果是社会的这个受益者,他的自我颠覆,这种颠覆性会远远的超过那种因受压迫而起来反抗的这样一种状态,因为那种革命很容易导致我们在获取了我们所想要的即得利益,想要的利益之后,革命就终结了。但是这些人的革命目标是什么?是为了鲜花和玫瑰。
所以因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并不是被压迫到我,我吃不上饭,然后起来去进行一场革命。而往往是什么呢?如果是社会的受益者,他的自我颠覆,这种颠覆性会远远的超过那种因受压迫而起来反抗的这样一种状态,因为那种革命很容易导致我们在获取了我们所想要的即得利益,想要的利益之后,革命就终结了。但是这些人的革命目标是什么?是为了鲜花和玫瑰。所以那场革命就被称为玫瑰革命,就是说我们不为面包,而为了玫瑰所而战的一场革命。所以当时确实文化界和整个的思想界都对这场革命抱有了很大的希望。
德勒兹也是在这场革命当中看到了一个崭新的问题,就是关于欲望的问题。他发现了人的欲望的一个正能量的发展,用我们现在的话,他当时叫做肯定性的一个力量。这让他非常的兴奋。其实他虽然是沉浸在自己的学院化研究当中,但是他其实骨子里无法避免法国知识分子都是对现实有着很确切的一个关切的。他其实没有忘记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只是这种关注他多多少少其实有点悲观。
特别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觉得实际他整个研究下来也会发现,整个资本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以消灭它,以颠覆它的方式,让它彻底的离我们而去。我们唯一颠覆它的方式,就是让这个资本的自我演进,自我颠覆。我们顺着这个潮流在它的这个资本的摸爬滚打当中,让它自己走到自己的极限,然后实现自己的翻转,然后真正实现我们的乌托邦的理想。
所以德勒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在激发他写这本书的时候,他还是在六八革命那些学生们的革命的热情和冲动当中,看到了一点点希望。这种希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对人的欲望的重新解读,这个重新解读就构成了我们说的他对资本,以及他对精神分析这两个观念勾连所能构想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就构成了这本书的一个基本的写作动机。所以,他在形而下的层面,德勒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而且这两个时代精神,我认为真是戳中了我们的这个命脉所在。
一方面当然资本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另一方面就是我说的,他借助于精神分析这个视角。为什么精神分析变成了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精神分析又是什么?我想对于就是普通的这个非学术圈的人,可能对这两个,对资本主义不会太陌生,但对于精神分析还是有点陌生的,那我就简单的谈一点。
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德国的一个心理学家所创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流派。我们以前都说那叫心理学,psychology就是心理学。但是只有到了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加一个分析这个概念,为什么?这是什么概念?因为弗洛伊德不仅把它看作是一种治疗方法,它还有此构造了关于人的意识的一套完整理论。这里面就包括着他的这个谈话治疗当中的对人的无意识层面的分析。
也就是说,弗洛伊德最大的发现就是无意识,他给予这个世界的一个观念是什么呢?后来有人就开始调侃这些说达尔文已经让我们感到无地自容,说我们竟然是猴子慢慢演变来的,已经让我们觉得我们作为人的高度已经降下来了,然后弗洛伊德更过分的告诉你,不仅是猴子变来的,你还是一个被自己内心的你认为很肮脏的那部分欲望所驱使的一个人,你所有文明都是伪善的,甚至都是被压抑化的。所以可以在这个影响着说你每个人在文明社会当中,人的那种存在状态都是虚假的,某种意义上,你可能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因为你没有透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欲望,那个无意识的层面。
所以他说巨大的无意识是冰山下面那一块,我们露出的那个意识的层面就是我们每个人穿着比较正常的衣服,正常的言谈的这一部分,就是冰山很小的一角。也就是他把人的那种所谓的精神的伟大给降到了一个,他精神所有他在意识层面在精神层面比动物高的那一部分,里面原来也是无意识和欲望的产物。这个又进一步的打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尊心了。
但是,这个理论影响非常深远,它使得欲望这个概念就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个普通的感性的概念,它变成了一个哲学的概念。欲望,它究竟该作何解释?甚至决定了我们对人的本质的基本的看法。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当你说我是一个欲望之人的时候,它意味着什么?
那么也许说在德勒兹之前,德勒兹写这本书之前,欲望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你是一个匮乏的被压抑的存在。这个观念就是弗洛伊德以及他的法国最棒的学生雅克·拉康给大家构筑的一个东西。比如说欲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一个匮乏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否定性的一个状态,就是我为什么会产生欲望。
大家知道,desire这个欲求,它和need 需要是不一样的。我需要一个东西,那我现在口渴了,我要喝杯水,那我喝了水以后,这个需要就完成了,我们就不再需要了。但是欲望是一个欲壑难填的状态。就是我对于一个事物产生欲望的时候,那么你给我任何一个东西,它只是填补我暂时对它的一种欲求,就是不能够填补我对它本质的那个欲求,只能说替代性的满足。
比如我们说,他们经常分析这个例子,就是说什么叫做欲望之人?小的时候我可能梦想有一双球鞋,这双球鞋非常漂亮。其实现在可能感觉无所谓,就是一双白球鞋。但是当年就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没有办法把它拿到手里,所以我就一直在努力地学习,想要好的成绩,希望妈妈能给我买一双球鞋。但最后结果是我即便成绩拿到了第一,妈妈仍然没有兑现她的承诺给我买这双球鞋的话。好,这双球鞋本身就成为我内心的一个非常匮乏性的欲望,它没有得到满足,当年的那双原初的球鞋构成了一个匮乏性的欲望。
于是等我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经济的能力之后,我就喜欢收集各种球鞋,我会买各种各样的球鞋,这个是半真半假。也许对我个人来说更好的应该是布娃娃。我小时候对布娃娃很迷恋,但是大了以后我就买各种的玩偶放在家里面。其实我已经不需要了,我知道我这个年龄也不太适合,但是就因为小的时候,没有获得的那个东西,让我现在不断的购买玩偶。但是我每次买到一个放在那里都觉得是一种替代性满足,都不是我小的时候最想要而没有得到的那个娃娃。所以这就叫欲望的匮乏性的存在,这是人的本质的一种,这种方向的一个界定。那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精神分析,大约给人的这么一个对欲望的理解。那么这种欲望实际上是被压抑的,你总感觉到是很憋闷的,它没有太强的冲动力和革命性。
在这本书中,德勒兹说他在六八革命当中看到的一种肯定性的欲望,一种可以奔放的可以具有革命性的力量。所以大家能清楚地感觉到这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就是精神分析。他是说,欲望是一种匮乏而导致的欲求。而德勒兹的欲望是一种肯定的,一种充满正能量的可以突破旧世界,砸碎旧世界建构新世界一个能量。他希望表达这种东西,所以这本书,又被叫做六八书,也叫做欲望书。他就谈了这样一种构建的欲望。那么构建这种欲望确实需要一些理论步骤的。
所以这本书当中,很大一部分要批判精神分析。就像我刚才讲的,既然精神分析谈的是一个欲望之人,那这个欲望你是匮乏的欲望,我要建立肯定性的欲望,所以我要干嘛?要批判精神分析。这本书的很大的篇幅在讲精神分析的问题,虽然它隐蔽的还是要向拉康去质疑。因为拉康是他们的学术的领袖,他不敢公开反对拉康,虽然还一个劲的用拉康的很多东西去反对精神分析。但据说拉康读完这本书还是和他绝交了,就是说知道他这个理念的那种巨大的潜在的一种意愿对他实际上是一种解构。
德勒兹在这个欲望书当中究竟讲了什么呢?就是我们可以从这个题目当中回到这本书本身、这个题目当中一点点给大家分析。因为这个书真的是非常厚重,也很繁杂。那么在这里面,我可以说为什么我现在翻译这本书翻译得精疲力尽。因为里面有些术语,还有包括这个术语的流动性,以及包括里面涉及的所有的精神分析的那些徒子徒孙们的观点都不是很主流的,我们要找出来。另外还包括这些艺术类的、宗教类的、小说的、音乐的、各个方面的术语,他都会顺手拈来。但是对我们来讲,可能都是要讲一段故事的。
所以我们在讲,这个书读起来确实也会很辛苦。所以我现在还是希望把它尽量地能够以我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把它讲的更为通俗一点。那么为了讲得通俗一点,我就想对整个书的讲述,不想分章分节的那样的就太枯燥了是吧?因为这本书的构成就是三个概念,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就从这三个概念,这里面呈现出了这本书的三个核心的主题,第一就是反俄狄浦斯
。
那么我们讲这也是我认为它比较形而下触及我们时代最重要的部分,反俄狄浦斯。那么反,反的是什么?俄狄浦斯是什么?俄狄浦斯其实原初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希腊悲剧。那么在这个希腊悲剧当中,它讲述了一个叫忒拜国的国王,他因为做了一点错事,受到了神的诅咒。这个神就说,将来你的儿子会杀父娶母,这件事情就几乎是乱伦嘛。
这件事让他非常的恐惧,所以当他当了忒拜的国王,当他的王后生了一个儿子之后,他就叫人把这个儿子杀死,因为要防止这个预言的诞生。
所以他的卫士就把他的儿子带到了荒郊野外,并没有真正的杀死他,而是说我放在荒郊野外,任其自生自灭吧。结果没想到他的命真的很大,就是来了一个牧羊人,把他救了下来,把这个小婴儿,然后把他还奉送给了邻国的国王,那么这个国王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就当亲生孩子一样把他养大了。取名为俄狄浦斯。
那么俄狄浦斯在长大之后,在向德尔菲神庙去祈祷的时候,神告诉他,你是要杀父娶母的,所以他也为了逃避这个预言,就逃了出来,他认为他的养父母就是他的亲生父母,所以为了避免去杀父娶母,他一路逃亡。逃亡当中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大家知道的斯芬克斯之谜。他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就是关于斯芬克斯的人的一个秘密的解读,他就一路战过来,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但是等俄狄浦斯到了这个忒拜国之后,发生了一些骚乱。在战斗当中,他的确又杀死了忒拜国他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且按照忒拜国的这个礼仪,他杀死了国王,就要顺承娶这个王后,所以终究还是落进了这个杀父娶母预言,所以这就是一个我们讲的希腊的悲剧。
这个悲剧?在希腊当年,也是希腊悲剧当中非常有名的,而且有很多很多的阐释版本,在精神分析当中是极其核心的一个概念。因为弗洛伊德曾经用它来表示出这个孩童在两到三岁之间,男孩子的一种恋母情结,还有包括女孩子,实际上也有恋父情结。他也娶了一个名字,但是那个就不如俄狄浦斯典型和有名。大家都会说,不管怎么样,人都是有俄狄浦斯情结的,都意味着你有恋母情结。那么这个恋母情结,他就把它固定化了,成为了一个儿子母亲和父亲这种三角关系当中,必然具有的一种内在的关系,杀父娶母的这个恋母情结。
所以很多人也会问,我每次讲到学生也会问说,为什么大家觉得这个人的本质,不是那个女孩子恋父情结呢?这也是牵扯到我们对弗洛伊德的一个看法。就是很多女性主义者都认为弗洛伊德是非常男权的,因为他认为其实没有女人存在这件事情,所以他不太重视恋父情结非常重视恋母情结。
所以,俄狄浦斯情结就几乎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人的本质。如果是欲望,欲望的核心就是恋父、恋母情结。因为俄狄浦斯的杀父娶母这件事情本身,大家想,在人伦关系进入文明化的中期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它的结果是怎样?就是说我们被压抑了,我们被压抑了这种冲动会形成一种无意识,他会积淀下来,会成为我们日常行为当中很多怪异的精神病的一个根源所在。
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人的本质是欲望,欲望的本质就是俄狄浦斯。所以俄狄浦斯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或者是简单的一个隐喻,它变成对现代人的在儿子、父亲、母亲的三角关系当中非常固定的一个本质规定。这个规定对于德勒兹来讲就是他要击败的那个对象。
所以他这本书的一个宣言就是反俄狄浦斯。为什么要反对这样一个东西?当然有我前面刚才讲的那个倾向就是欲望,它必须不是一种匮乏,而是一种肯定性的冲力的话,那么这个匮乏的根源在精神分析当中就是一个俄狄浦斯情结。所以我们要击败俄狄浦斯情结才可能去释放欲望,从欲望当中的匮乏性欲望把它变成一种肯定性欲望。这是它的一个批判精神分析的一个路径。那么为什么反俄狄浦斯这种批判精神分析会和资本主义连在一起呢?这就牵扯到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核心主题,关于资本的一个审视。
资本主义他在这本书当中,德勒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见的观念,就是他认为当下的这样一种精神分析所固化的这种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模式,是与资本的一个运行,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完全处于共谋状态,两者是相互的一个同谋,彼此的支撑,然后,去共同经营这个现代性社会。所以这就带来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就是说,我们会经常发现,在我们现代社会当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中国人也慢慢的会知道,我有一点什么问题的话,我去找找心理医生吧。就是精神出现问题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以前只有非常的另类的,或者非常特别的、个别的情况我们才会谈。你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或者精神上有问题?
但现在我们很普遍说,我最近感觉我是个强迫症患者,大家还不觉得是个问题,然后其实这已经属于精神病的一种了。那么就是说神经官能症,我长期失眠,这都属于非常严格的精神病当中的一种。所以我们现在是一个普遍的精神病的蔓延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开始慢慢地习惯于不耻于说自己的精神疾病,也慢慢会将精神病的一个存在样态看作正常化。
这个状态是非常普遍的。我觉得不仅在西方,西方基本上收入最高的大概心理分析师也算是其中之一的,他和医生是一样的,而且大家感觉更轻松,是吧,每天跟人聊聊天,见到各种各样奇怪的人,我们还要收钱,就跟人聊天,还要收钱,这基本上是一个精神分析。所以大家说,现在有时候,朋友闺蜜其实是半个精神分析师的角色,那么你可以给你的闺蜜收钱,因为等于是你在帮她做治疗。
其实现在每个人内心里面都会产生一种压抑性的东西,感觉自己需要倾诉,有一种东西被遮蔽起来了,特别是当精神分析这个理论普遍化以后,我现在看到,其实即便在中国的普遍大众当中,大家对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也都有很多人在看,也并不是大家完全不知道这个理论。所以特别当这种意识被固化,被宣传的之后,那么它就会变成现代资本社会对现代性这样一个社会的批判,由外在的批判,我们觉得这个制度有问题,那么我们像马克思那个年代,我要打碎这个制度对我们的压抑。
我们现在转而想不是这个制度的问题,是我自己心理的问题,是我最原初的那个人的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把我压抑了。所以这种批判大家能够清楚地感觉到是什么,就是他会很方便的把那种批判的对象由外在的社会制度转向对你内心的自我治疗。所以说精神分析与现在的资本主义体制,它们就非常容易一拍即合。所以现在的资本体制它也在支撑着这种精神分析的一个蓬勃发展。
原来它只是作为一个非常偏门的冷门理论,现在遍及全球,而且,正在趋于临床化,就变成一个非常常规的、可以治疗的一个手段。所以这种东西?我觉得这是这本书当中更为深刻的一种思想层面的洞穿。就是他要打碎,他反俄狄浦斯要反的也是资本主义。我要打碎你们之间的这样一种共谋关系,把你们的共谋关系揭示给大家看,要告诉你们这个时代,现代性这个时代,你认为普遍的精神病的一个蔓延的时代,它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是资本和现代性孕育出来的,并且希望你们就是这样去自我认同的一个状态。所以他说这个精神状态,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全部的理论努力去揭示出来,去分析它。
当然,理论家的任务不仅是去分析它,展示出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是如何颠覆它和批判它。这个时候,德勒兹就又拿出了自己的这样一种,某种意义上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武器,就是他的这个精神分裂,这样一种与之对抗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名称。当然这个理论名称只是这个理论武器的外在的一种表述,他关于这样一个核心的理论武器的本质,其实隐藏在我们刚才谈到的对于“新”如何创造这件事。
这个形而上学的规定当中,包含了对精神分裂这个对抗者的一个所有的规定。我们看刚才已经讲过了,那些把握不住的概念是他认为创造哲学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我们不断创新发展的一个有效的手段,那么同样当这个资本的社会,他在用一个俄狄浦斯情结去固定了孩子、父亲、母亲三角关系的这样一种规定,并且把它设定为人的本质的时候,实际上他也在完成一个原初概念的设定,就是我给你这个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欲望,欲望就是俄狄浦斯的匮乏性的存在。那么这一个等式就像说这是什么,就是椅子,椅子就是椅子,椅子的诸多形象,有一个普遍的共项,它是一样的。所以要反对这样一种确定性的概念的方式。我们刚才讲了他用概念的生成,那么这种生成性,我们说了各种什么,生成-甲虫、生成-人,黄蜂-兰花这样的东西去击碎它的时候,你会感到很奇怪,就是这个概念本身变成了一种涌流,他在不断的流出来什么东西,流出新的东西把它扩张出来。所以他把概念叫做一种事件的时候,也把它叫做一个生成性的流本身。所以他认为,能够击碎这个所谓匮乏性欲望的主要的工具也应该是一种流,这个欲望之流是我们刚才讲的肯定性的且拥有冲动的。
那么这个流表现在哪儿呢?表现在一个叫做精神分裂症的状态里面。所以大家会想,精神分裂症也是一种精神病,这是另外一种精神病,而且他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精神病患者。他说,现在我们得了精神病,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这种,就是不具有创造力的精神病。精神病,大部分我们说俄狄浦斯情结规范下的精神病是什么?强迫症是神经官能症,强迫症的一个特点它并不是像精神分裂。我们刚才讲的就是它是一个四散的非确定的强迫症的基本特点,是不断的去确证我的身份。我是什么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所以强迫症表现我是不是锁了门,我就反复去看这件事情。实际上不断地确证这个事是不是如此,所以这是强迫症的一个特点。
精神分裂症不是这样的,精神分裂症是恰恰是表现在我们刚才讲的非确定性,我们用德勒兹自己的表述里面就会谈,对于强迫症来说,父亲就是父亲,母亲就是母亲,我是我,所以大家想这种身份认同我再不清楚的话,我基本就是一个头脑不清的人。但是这种身份认同的强制性认同,并且在强制认同当中,发现自己的俄狄普斯情结,这件事情,他认为基本上都算是强迫症。
他举了很多写精神分裂式的小说,那个小说当中都会谈到,他讲了一个小说,里面有一个人在寻找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因为长期躲在自己的屋里面写作,去幻想自己的母亲,所以他其实处在一种精神分裂状态。当警察问他,你的母亲是谁?他就很诧异。他说我的母亲是我的父亲,那我的母亲是我,我是我自己的儿子,然后我还可以是任何的人,我母亲是任何名字。就这种回答。
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病人,但这种病人和刚才我们讲的我在反复强调我就是我,我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我有没有锁门这件事完全是两个方向的。一个是可以向N个方向四散的,我可以是任何事情;另外一个是不断的强化,我就是我自身,我必须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整个近代哲学都是一个强迫症的,我思我在,我就是我自己。但是对于精神分裂者,恰恰打碎了这一切,打碎这样一种就是对自我的一个强化的认知。
所以吉尔▪德勒兹就特别推崇精神分裂症。那么精神分裂症的这种状态,他认为他可以打碎精神分析我们构架的固定的三元模型,就是儿子、父亲、母亲的三元模型,然后出现一个四散而逃的状态,让这个流本身,它的创生性本身发挥出来,于是就把那个被匮乏的、被压抑的欲望彻底的释放出来,让它成为这个社会的革命性力量。
那么这种欲望之流释放出来它流向哪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我们下面就说我找到了革命的永动力,这个永动力该由谁来掌握?就像马克思说它总得掌握在某个人的手里我们才能真正推动这个革命吧。但是这里面我看到了德勒兹的另外一面,就说他非常冷静的,也可以说你是相对保守的,不是那么激进的一个方面,他发现了就是我开篇说的资本这个问题。资本是一个欲望之流。他本身就是那个可以冲破自身的力量。但是资本,又恰恰是我们这个资本主义,就是构建精神分析的一个主要的力量。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说,他其实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现代性社会的基本规定,它是背后的推手。
但这个推手非常特别,它具有一个自我颠覆的力量,因为它的存在方式大家知道,资本不是金钱,只有能够生出钱本身的才叫资本。也就是说你放在银行里一百块钱,那个不叫资本,你拿出来放在流通当中,让他生出一百、两百、三百的时候,这个原初的才叫做资本,所以资本自身就是一个虚拟的流动性。这个是他对资本的一个界定,他把它叫做无器官身体。当然这个就是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当中借用的一个观念了。我们就不再多谈,因为这又是一个很复杂的学术黑话。
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把握的就是资本的资金的流动性这件事情与精神分裂的那个分裂性,四散的分裂性形成了一个互相的关联性。也就是说,那个被释放的欲望应该放到哪里,就是资本本身。所以他在这本书当中不仅批判了精神分析,还详细的讨论了资本主义的一个发展史,这个发展和马克思的非常不一样。当然,他是借助于马克思,所以他叫自己是心理学的唯物主义。我们重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怎么构造的呢?社会发展,他认为当然也是从野蛮的、专制的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但这个过程当中,资本实际上和马克思那个观点大概有点不同。
其实我们在谈论马克思的时候也会很诧异一件事情,就是说,难道以前就没有商品交换吗?以前就没有我们的以货币为中介的这种交流模式吗?为什么到了现代社会,这个模式才不断的成为我们主流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
以前我在与学生讨论的时候,常常会被质疑到这一点。实际上,马克思大约也有这种类似的观念。实际上,只不过说他觉得在原始的或者奴隶的、封建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资本不是占于社会的普遍的一个状态,商品化没有普遍化。那么它就可能不一定会变成一个彻底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所有的矛盾,只有在商品的普遍化和彻底化之后才会彻底的释放出来。
那么对于德勒兹来说,他就非常坦白,资本就是贯穿始终的。那么这个贯穿始终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流本身,欲望之流,他始终具有解构力,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他始终要破坏任何一个固定性的认同,他要让它分散分裂开,资本就是四散而走的。资本所到之处都应该是对既有体系的一种解构和解体。那么这种东西始终在历史当中存在着。你不能说在古代时代或专治时代,野蛮时期没有交换,就是人类学家都做过很多的考证的。
莫斯就写过一种礼物,那个交换模式就证明在原始社会我们要进行交换,就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必要的方式。只不过对德勒兹来说,这不是一个所谓的主流与非主流的问题,而且说资本始终在。那么这种社会的发展就是在建构解构、再建构再解构的过程当中才不断的推进的。所以,资本可能充当着每一次的不断的解构的那样一种力量,它才不断不断地推进起来,否则你很难想象一个完整的原始社会,为什么有一天会向这个专制社会去过渡?专制社会发展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向资本社会?就是资本的内在之流暗流涌动,这种欲望的能量就贯穿始终。
所以他觉得整个历史就是欲望之流的一个推进。在这个推进过程当中,资本获得了自我的一个诠释。但是,在这里面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他花了非常厚的一个篇幅去描述人类历史的时候,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说,我完整的去叙述了一个历史的主线,用欲望之流代替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主线。不是的,他觉得资本在里面虽然起解构作用,但是它同时也会在某种时间去帮助封建时代,帮助奴隶社会去完成它的一个自我的完善。所以资本不一定是他们最终推翻他们的一个推手。很多偶然的事件,他所以说还是要归到事件,才是这些历史阶段破碎的关键。
所以包括资本主义的诞生都是一个偶然的偶然性,就是突然之间,这是他用的词。他原文当中突然之间资本主义占据了主流,就像他在分析野蛮制度和专制制度一样,他们也是他们并不死于资本的扩张,资本有时候帮助他们完成封建社会的一个完善。但是总是一些这样那样的发生事件会在某种程度上推翻这个。就像我们讲当年的特洛伊战争,可能就因为克拉奥佩特拉的鼻子长的那么完美,如果它再矮一点高一点,那么可能这个战争就不会发生。希腊是不是会重写?罗马会不会重写?所以这样的历史观是支撑着德勒兹的。
所以要知道大家再去理解德勒兹的整个的这样一本书的一个构造当中,我觉得这一点我提到这种偶然性也很重要,因为这是坚持了他认为欲望精神分裂,他不应该被确定性。如果他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就不叫欲望,欲望的能量就在于它的不可确定,不可把握。那么从这一点来讲,大家可以体会到我刚才谈的就是,他其实和他的哲学创造和他的形而下的这个关切是完全可以对等的。他早期的这个形而上的工作,所谓对概念的不确定的把握应用下来,其实就成为了他对资本分析的一个基本的态度。
所以如果是这样一种资本的不确定的流,现在成为了我们今天社会的普遍的主导性的力量,那么它将走向何方呢?这就是最后,我们讲的就是说这个东西最后要落脚到谁去颠覆他?在德勒兹来说,他明确的讲主体是无效的,所有的主体都是站在这个巨大的欲望机器旁边的一个旁观者,你看着就好了。那么资本,它就是一个自我的颠覆的一个过程。所以他说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不提供任何的政治方略,这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我能做的,我认为也是无效的。因为资本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精神分裂的那个最好的状态,你就看着它发展就好了。它之所以还没有自我颠覆,因为它发展的还不够好,要让它继续走下去,然后就会达到我们说的自我反转。
当然,这个结论对我个人来说,因为我是做激进左翼思潮的,那么我们一直在讨论主体性原则,讨论革命。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结论,多多少少有点失望。但是我觉得他在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是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表述方式,因为马克思也曾经经历过对于那个激进的一种革命的诉求,对无产阶级的他的一个阶级的意识的构架,然后最后等到冷静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这个政治经济学研究主导了马克思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最后写了《资本论》。
那么这一轮的结论,我个人读起来,总觉得是一个资本最大机器的自我消亡的过程,所以这里面可能是无产阶级在一个恰当的契机当中发挥最后的推动力。其实德勒兹的这本书真的是一个严格的按照马克思的思想运演下来的,只不过这里的这个资本被解读成了一个肯定的欲望之力量。
所以我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一个21世纪的《资本论》,我认为,并不是像法国人所谈的那个21世纪的《资本论》。我觉得那个其实是和《资本论》没有太大关系,反倒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21世纪的《资本论》,就是跟我们在讲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的精神,它与资本如何契合,以及我们在这个资本社会当中如何的推进和发展。
这是我对这个书的一个基本的解读。可能在这解读当中,也有一些学术的黑话不得不谈,但是我想我已经尽力吧,将它以一种相对通俗的方式向大家展现出来。也希望借助于我这样一个介绍,有一天当大家看到了这本中文版出版的时候,能够真心的去耐下心来,略微的阅读一到二章。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