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天书——山海经》(1)

http://dushuren123.com/lecture-1291856820.mp4

刘宗迪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关于《山海经》这本书的分类自古就有争论。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都将其归为地理类。但《四库全书》却把它归为小说类。古代学者对这本书的定位也未能达成一致。主流学者一直将其看成志怪,而将其作为地理书来看待的观点始终没有在学术界占据主要地位。

 

 

大家好,今天我主要讲《山海经》。基本上提这本书大家可能都知道,《山海经》讲中国神话,里面有很多怪兽、怪物,还有海外一些民族、怪人。

 

为什么这本书火?因为它比较好玩嘛。书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一般人就是纯把它看作满足自己好奇心的一本书,就跟我们看《西游记》,看《封神演义》,那种感觉差不多。但这本书在我看来,它非但不是一本志怪书,非但不能作为小说、神话来看,而且还要把它看成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本自然科学书籍。这可能跟一般人的看法相距甚远。

 

《山海经》共有几万字,而且保存非常好,基本上没有残缺。一般的学院派、主流学者对这本书都不重视。为什么?他们觉得这本书是本怪书,里面都是一些怪物、志怪,可能是古人东拼西凑、杜撰的东西根本没有史料价值。

 

但是另一方面,你要细看一看这本书。这本书记述的体例,它的头绪非常清晰,就像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地理普查报告。在某某地方,有某某山,这个山上有什么草,有什么树,有什么动物,有什么兽,有什么鸟。然后它告诉你这个草开什么花,结什么果,这个野兽它长什么样,它的头什么样子的,身是什么样子的,眼睛什么样子的,尾巴什么样子的;吃它的肉或者它的皮,可以治什么病,同样鸟、鱼也一样。这本书分门别类、头头是道的介绍了某座山里面的各种动植物资源,另外还有矿物资源,什么山产玉、产金、产银、产铁,都记得非常清楚。

 

所以从这本书的记述体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作者,他根本不是满脑子怪兽,妖魔鬼怪。他的脑子非常清晰。那么这就让我们产生一个问题。这本书的记述体例这么清晰,条理这么分明,同时这本书里面又记载大量稀奇古怪的东西,它本身就非常自我矛盾。体例很清晰,内容非常古怪。怎么可能一个人一方面很讲条理,另一方面记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都是瞎编乱造的?这种情况不太可能。除非这个人是神经病、精神分裂。所以这本书究竟是不是一本志怪书?

 

实际上古人一直对这本书都有争论,导致这本书的归类很麻烦。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从《汉书艺文志》开始,中国古代的正史里面往往都有书目,就是把这一个朝代的书编个目。实际上这就等于当时的全国总书目,把书籍分类,什么书归什么类。这自古就是一个传统。这本书的归类就非常麻烦。从《隋书・经籍志》里面,它归于史学地理类。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都把它为地理类。但是我们发现到《四库全书》,把它归为小说类。

 

古代学者对这本书的定位,也一直有争论。司马迁说讲中国地理禹贡比较可靠。而《山海经》里面都是怪物,不可信。实际上《山海经》作为这本书的书名,它最初被记载,就见于司马迁《史记》里面。这以前的书,《楚辞》、《庄子》、《吕氏春秋》还有《南子》,都大量引用这本书的内容,但没提这本书的书名。《山海经》这本书的书名第一次是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里面。

 

大宛列传》这一篇是讲汉武帝派张骞去西域出使,联络西域诸国来合作打匈奴。张骞在西域呆了很长时间。他回来后向汉武帝做报告,说他在西域见很多地方,去过很多国家。其中,他就到了黄河源头。当时的黄河不叫黄河,叫河水。他说,在河源发现一座高山,产玉。他去的地方就是现在新疆和田,在当时西汉时是叫于阗国。他说,河水是从高山上起源的。司马迁文中说,“今上案古图书,名此山为昆仑山”。古图书是什么?我们知道在司马迁以前记录昆仑山最详细的一本书就是《山海经》。汉武帝所根据的这本古图书,肯定就是《山海经》。

 

但是实际上他是犯了错误。因为张骞去的地方,这个河根本不是黄河。我们现在把它称作塔里木河。因为当时地理知识还比较匮乏,只知道黄河源于中国西部。而《山海经》有记录说黄河源于昆仑山,昆仑山产玉。所以就误认为那个山就是《山海经》的昆仑山。

 

司马迁知识比较丰富。因为司马迁是史学家,他看书很多。他看了不少地理书。他对中国古代地理《禹贡》、《山海经》都比较熟,还有一本书叫《禹本纪》。虽然说司马迁当时照着张骞和汉武帝的命名在《大宛列传》里面记录下来,但他在《大宛列传》的末尾加入自己的结语:“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就是说《禹贡》比较可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不敢言之也。”所以就不应该依据《山海经》这本书,来考察河源、昆仑山。

 

我们知道司马迁作为史学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鼻祖,权威非常高。所以这本书经过司马迁这样一定性,说《山海经》是一本志怪书,导致基本上后来中国的主流学者对这本书都不重视,都觉得它是一本志怪书。《山海经》这本书实际上就因为这样,在古代学者心目中一直是一本可以说跟《搜神记》、《聊斋》、《子不语》属于同一类的书。

 

真正把《山海经》作为地理书来看,是到清代。因为我们知道,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非常发达,而且清人特别注重地理学。当时清朝几个学者对《山海经》地理作了考据,毕沅、郝懿行等等。他们把《山海经》作为地理书看待。他们虽然下了大功夫来研究《山海经》的地理,但他们的观点依然没有在学术界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到了《四库全书》,纪晓岚断然把这本书从地理类踢了出去,归为小说类。

 

到了清末民初,西方学术进入中国。西方宗教学、神话学进入中国。这时候,一些中国学生用西方这种新的学术观点来看这本书。像鲁迅先生,他就说这本书是中国上古神话的典籍。因为这本书里面记了大量的祭祀,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面就说《山海经》像是古之巫书,是巫师们编的一本书。这样一下把这本书归为宗教学、神话学当中。所以说《山海经》这本书在现代学术界,它基本上是被作为中国小说的源头以及一个中国神话的宝库。

 

所以直到现在,《山海经》在中国学术界对这本书的研究也出了不少成果。我们可以上中国知网搜一下,关于《山海经》的论文非常多,但基本上是把它作为神话、小说的源头来看待。真正用这本书来考证中国上古历史、地理的研究依然非常少。我刚才基本就说了,《山海经》这本书从古至今地位的变迁跟当前它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它确实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本志怪书。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