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其人其事

林建祥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201798日,是林建祥教授90华诞。我们读书人app平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以庆生特辑的方式,推出林教授讲述著名科学家西蒙生平的节目特辑。祝林教授健康、长寿!

 

林建祥教授在推动我国教育技术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多种荣誉奖项。包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特授予“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第十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林建祥教授个人简历:

林建祥(Lin Jianxiang)教授 ,男,汉族,1928 9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1951 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

1984--1985年赴美国卡内基--麦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做访问学者,师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赫伯特•赛蒙教授,学习人工智能。当时那里是美国教育技术重要发源地,受其启发 关注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美好前景。回国即从事教育技术在国内的研究推广工作,是大陆最早一批从事教育技术的工作者。

近年就任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 。兼任“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GCCCE)顾问, 主持过国家教委理科高等数学系列课件的开发,组织过清华 CAI9,第六届CBE年会,ICCE98 国际会议, 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开展。

退休后提倡推广课堂内有效的教学技术,特别是价格低廉,而功能强大的互动反馈的设备系统,使学习工具易于实现人手一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改善老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作为因特网全球性教育骨干设施环境的有力扩展。提倡用教育界较为熟悉的LOGO思想, 也即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指导。用不同层次的“微世界”的知识表达方式来表达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主动观察、探试的学习平台来理解、掌握知识, 使学生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通过自己探索,促进思考,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最近把多年努力的体会,总结为“LOGO思想与教育信息化”一文。

 

 

--------节目文本--------

 

西蒙知道人的行为是可以科学地研究的,想象用数学物理量严格的方法进行社会科学跟生命科学的研究

  

 

今天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个人,就是H.A.Simon。介绍他的成长经历跟他一生的成就。归纳起来Simon前后得过多种重要的奖项。一个是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给他的一个心理学领域的最高奖,心理学的杰出贡献奖。1975年跟也是卡内基梅隆的Newell教授,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

 

然后1978年又获得诺贝尔的经济学奖。1986年就得到美国总统科学奖,就是科学管理的特别奖。现在看就跨了四个领域。前面都是他个人写的自传里面反映他对自己得到这些大奖,他的整个经历的一些过程的一些分析。

 

那么在这儿我个人就帮大家提问,就是为什么一个人会在这么多领域同时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那么他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扎扎实实的一些工作基础,他想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的行为跟智慧,是不是他的一个亮点?他比较早的就关注、就理解并且运用上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潜力。

 

大概就是19461947年,在伊利诺伊,后来到了卡内基梅隆。这一段他最早来接触计算机,接着又探讨人的心理学,就转到去研究人的心理了。因此他这样一个经历就使得他的人工智能跟经济学都能够做出杰出的成果。

 

大家可以想想,这里面关联是什么样的关联?这块可以好好思考。后面我们就沿着这条线索进一步再去探究。就是说是不是也预示说,世界发展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了。各个学科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交叉,就是说各个学科中间关系就比较接近了。

 

不是相互孤立的,更容易接近。更容易做出创新的成果。交叉就可以创新成果。我当时在卡内基梅隆各个单位去转了一圈,看到确实每个单位都很有创新,很有特色的一些成果。

 

就是用计算机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都显示出各种各样知识的一个深度交叉。说到这儿呢,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经历还是相当丰富的。

 

所以大家一起再把重要的回顾一下。Simon说他幼年阅读了许多报,都是舅舅留下的。因为舅舅留下大量的书报嘛,他就可以大量翻书就得到很多的知识。入学以后就表现很优秀。学习自觉,有自己见解,独立工作能力强。

 

高中的时候,既然是喜欢读书,读历史、经济、数学、物理,无所不读,能够掌握大百科全书索引跟图书馆的目录。他不喜欢请教人,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就能获得任何的本领。就从舅舅留下的书中间知道人的行为是可以科学地研究的。

 

他的舅舅如果在的话可能也是有非常大的成就。舅舅最后年纪太轻去世了。Simon知道人的行为是可以科学地研究的,想象用数学物理量严格的方法进行社会科学跟生命科学的研究。就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志向,然后就进大学。进大学后,因为他已经听了很多,知识已经很丰富了,所以他直接就提想读研究生课。

 

那么一面大量读书,一面又参加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接受各种各样的思潮,从而了解各种各样社会运动跟它的这些背景。这个我们回顾一下来看,他有这么一个线索。然后在大学,他最有影响的两门课。一个是城市政府这个课。那么在课上做作业,作业就得到教授的称赞并给他评价说,希望你还进一步有分析,有评价。

 

那么另外一个课叫市政评价课。他就学会用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把前面做的作业又发展成了毕业论文。这个对中国学生来说,优秀学生就可以参考了。

 

那么下面呢,我们想讲我个人跟Simon的关系。1983年学校告诉我说有机会到美国去做访问学者。要脱产学习外语。在学习外语期间,突然发现在俄文楼上,有一个北师大邀请的心理学讲座在北大进行。那演讲的人就是Simon

 

我就去偷听,当时发现内容非常精彩,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听到最后结束。最后要确定到国外去访问谁?对象是谁?那么当时我就想Simon是非常恰当的。所以我就找到当时的北大的校长张龙翔,对他说Simon的情况,张校长非常快就同意了。

 

第二年我就到了匹兹堡,就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第一次见Simon的时候,我也很坦率告诉他,我实际上对心理学跟计算机科学跟编程,实际都是半路出家的,是门外汉。

 

但是没想到他说得非常友好。他说你到了我们这儿,年纪已经大了,你不需要跟年轻人一样。不需要一定拼命地去写一篇论文。他说其实你到这儿来呢,我们各个系都是开放的,我们许多系都非常有特色。你可以一个一个系可以去看,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他说,如果你到哪个系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告诉我,我去协调。后来知道,学校每星期都有一个学术报告。那么我就挑了那个学术报告。就着比较有兴趣的去听这样的话一个一个系听,就感到非常有收获。所以,后来越听越有兴趣了。

 

回来以后我就写了一个非常长的信给当时的丁石孙校长。而且还带回来很多很多的一些材料分送给各个不同的单位。各个单位都非常欢迎。每个系都非常有特色以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当时卡内基梅隆已经是美国计算机用到教学。

 

就是说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中心。一年都有很多的活动。我看了这些材料以后,就感到计算机原来可以帮助教育,可以帮助教学,可以有非常大的潜力。

 

当时中国文革刚结束不久,就是说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美国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以后,当时的一个感觉好像天上找到一个圣火。就是有一个非常迫切的愿望希望能赶快传到人间。就在国内来普及计算机。有这么一个心情。

 

现在看来中国的情况,也就跟当时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内的情况大体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卡内基梅隆,是跟军方连上网了,当时已经晚了。而每一个教师跟学生,由于计算机跟网相连,然后不同的课程已经有很好的课件了。

 

实际上现在来想的话,经过30多年今天中国才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所以中国现在的教学信息化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实际上30多年前,在卡内基梅隆已经有这个情况了。

 

因此我回到北京,就在北京联合5所高校建立了北京的一个CAI学会。那么建立CAI学会,一年可以进行好几次的一些会议的展示,所以当时非常热闹。但是丁石孙校长当然对这个事情也是很关注的,也是很有兴趣的。Simon那时候,每年都来中国,而且都会到北大来做讲演。讲演了以后,对中国来说影响是不小,是很有帮助。

 

但是一次用北大的名义去邀请,一次都没做过。最后,到了1989年,正式向Simon发出邀请。但是非常不凑巧。就是Simon到了北京那一天,就是六四的早上,六四早上发现北京出了事了。因此他就原机返回了,没有下飞机。

 

同时在飞机上给我们一个短信,给我们电子邮件,就说很抱歉,我只能够回去了。而且他比较友好地说,希望中国能够顺利度过这个难关。这个大体上是我跟Simon的一个接触的经历。

 

到了1999年,我有机会再次到了美国。结果有幸又见过他。跟他表示说,中国终于把教育、把信息技术引到教育里面。那么看你有没有可能再一次到中国。那他就表示说,他已经不可能再去了。当然因为他年纪也比较大了,那个时候他80多高龄了。不过他就推荐当时美国总统的教育顾问叫John Blensport到的中国。

 

 

 

 

附录:林建祥教授在第十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受奖的发言

 

《我的中国梦》――信息技术的威力所在的一种理解

林建祥

 

新世纪需要关注人类认知能力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个体到群体(社会、历史)的发展: 个体的从感性(形象、右脑)思维到理性(逻辑、左脑) 思维到外化实践(行动、操作);再到群体(关注社会宏观历史发展的脉络):这也是教育所关注的。

 

西方从埃及的丈量土地的几何实践,到希腊欧几里得推理的几何(抽象、理性的、自动生成的)通过代数的发展---到笛卡尔(数形结合)的解析几何再到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接近语言表达与增加运算)集合论(数与算的基本成分、元素)---再到图灵的计算模型(对于算的概念作了巨大的扩展)---一直到出现。诺伊曼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综观是两千年的数学发展为代表的数与算基本要素分解又自动生成的持续坚持与发展,导致出现了计算机的人造机械装置。

 

计算机的出现,推动了数学的大量应用,编程实践的发展,各种人造语言的发展,表现出惊人的自动生成能力,这就是信息技术,又影响了数学从对象、内容到学习方法的面貌。传统数学与编程两者结合,成为训练人们思维的有力工具。信息极易(低性价)超越时、空大范围共享,学习平台的有效设计,具有自我探试,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把对象存储的空间与计算加工的时间不断恰当变换的权衡、优化,这些是高效学习并提高人们群体的认知能力的秘密所在,又大大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数学信息技术与人类思维的结合(当前除重视形象思维外,还应该重视计算思维的发展,为什么)。机群前人类群体与无数机群组成的云系统的结合,又将大大提高信息社会人类群体的认知能力。

 

第五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的出现开始的,通过个人计算机、互联网,除实体的计算机外,第五次科技革命还应该提到的是软的,方法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三论,信息化或计算机的方法论---(这可能发展为21世纪信息社会普适价值的方法论,值得加以研讨),再发展出移动互联、云环境,深刻地改变着当前社会,在新的云环境下,最后还一定会引发教育革命,全面提升人的创新素质(更好的掌控计算机)。将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再一次科技革命(纳米技术,新材料,人造器官,新生命、新物种)就成熟了。

 

掌握这个秘密,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解决中国超大规模的教育高质量而均衡的发展。这是GCCCE同仁的信念,并努力为之实现的梦想,也是我的中国梦。我们华人共同努力,通过大陆与华人教育的革新,一定也会对世界的向前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GCCCE已经开过十几届,今年是第一次在北大开。大家肯定我也是创始人之一。大约二十年前。我们在加拿大ITS会议上,论文与陈德怀教授被排在一个分会上,陈参加,而我由于签证原因,没有去成。但是陈却记得我,过一年来大陆来找我,共谈教育技术发展的大事,我认为当时台湾走在前面,如果两岸交流,把大陆先带起来,以后共同发展,就会发展很快。后征求何克抗,李克东老师的意见,何不全球华人联合一起,更为广泛地合作。就这样看来符合历史的潮流的决定,影响愈来愈大。现在看来,中国大陆教育信息化规模非常大,发展这样快,也是得益于华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信息技术对于大陆的超大规模的大教育能有效起作用,对于世界也会起影响。我在此对于全球华人协会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贺协会来日学术成果辉煌,前途无限。

 

个人来说,应该提到,在十年动乱后,教育处于严重破坏的困境,而民族复兴又急需人才素质的提高之时,我有幸到了卡内基-麦隆大学访问,遇到导师经济学诺奖还有图灵奖得主塞蒙教授,他在计算机诞生前后,就关心什么是智慧,在计算机诞生后,就预言对理解人类智能有了可能,十分关注,并开创了人工智能新领域。在卡内基-麦隆大学就成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源地之一,现在国内看到的重要教育技术,大体当时都有了,如全体师生人手一台三个百万级的先进个人电脑,有与军用的apanet相联的网络,有语音识别的系统成果,有窗口菜单鼠标的操作平台,还有各种高级的编程语言等,全面显示着教育的光明未来,似乎感到在天上发现了圣火,急迫想传到人间的感觉,虽然回国后发现国内条件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深信不断努力,总有一天可能解决中国教育的难题,从此就走上不归的道路。至今几十年,时间愈长,觉得条件愈接近成熟,因此年事虽高,体力不再,但是多年结识各地区、各层次、不同的学科,各个不同的角色的大量同仁们,接触到许多有效的教育技术与理念,但都是片断的,还急需组合起来,才能显示出真正教学效果,虽然这也还需费力,但比起当初,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胜利在望,把有效的个别理念与技术进行整合,是非常有成效的事情。因此觉得老年人在新的教育信息化的征程中,还有事可做,老有所为,还可以起他应有的作用。因此也希望大家继续给以支持,我想还可能给大家继续报佳音,起老年人的作用。

 

现在回想,塞蒙教授的许多教导至今还值得回忆,品味:

初次见面,我说原来学的是数学,现在初转到信息科学上来,基础不够。他很郑重给我说,你不必短期内勉强去写专题文章,你可以到大学的每个科系,去听各个报告,每个科系的报告在网上都有预告,你可以自由去听,这对你大有好处。果然,我走了许多科系,每个科系信息化都非常有特色,都是当时美国或世界领先的。譬如数学,物理、心理、生物(当时最新的人工神经网络),音乐、戏剧艺术,城市管理  经济商业管理,工科,还有机器人,至今印象深刻。也就说每个学科都在信息化方向有独到的进展。

 

还说,计算机学院每年入学,都有一个月的新移民课程月(意译),这是计算机学院的特色。我听后果然很有特色,他在一个月内,介绍该学院的计算机环境,平台、语言,都是学院的特色,有一个手册,介绍最新环境。四个大方向(当时分硬件,软件,理论与人工智能)的介绍,每年把世界去年该方向的新进展的新人争取聘进来,所以每年都有巨大的创新,还有参观各实验室,与各个方向教授自由交谈,一个月后,新生收获巨大,对于研究方向就有许多创意,从而双向选好导师。

 

我回国后多年,才知道在匹兹堡在塞蒙教授倡导下,曾开过第一次统一的信息科学的研讨会,以后在欧洲德国,西班牙都开过,都说最早朔源到匹兹堡。也说明计算机出现后,大量数学的广泛应用,近年各种XX信息学的出现,促使人们思考是否存在统一的信息学科,是否存在一种统一的方法论,需要对于各个学科作具体的考察,这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重要课题。由此想到塞蒙教授前两个忠告,是有深意的。这个问题对于什么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威力的理解,可能是重要的。在此我附上几个我思考过的材料,请大家批评指正,如果有意义,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