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三维世界》

李醒民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本书从科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体系、研究活动、社会建制着眼,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全方位的透视,开掘和揭示了科学的立体的、丰富的、生动的图像,以替代一维的、单薄的、枯燥的科学形象,矫正长期流行的对科学的误解和曲解

 

 

我讲一下科学论和我的这一本著作,就是《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本来我想写科学的四维世界,其中包括,除了科学这个三维以外也就是作为研究活动,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研究活动,社会建制的科学,这是三维。再加上一个外维就是科学的社会维。但是写的时候,写的越来越多了,写不下了,所以我就只能把这个第四维去掉了。以后自己再做研究再写吧!

 

什么是科学论?我们一般过去讲科学哲学的时候,这个概念比较狭窄。科学论这个概念,把科学哲学也包括在内,把科学史、科学社会学都可以囊括在内。它的概念辖域是比较广的。所以我对科学论,如果翻译一下就是science studies,就是科学研究。但是如果翻译成科学研究,它就容易跟研究数理化混到一块儿。它是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我不是研究数学问题的,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所以我对科学论的界定是这样的,对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多维度的透视。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它的四个论域或者内涵,尽管其间难免有诸多的交叉和重叠。一个就是科学元论涉及科学的根本性问题,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层次,与科学知识本身相距比较远。例如,科学的目的、目标、对象、价值、范围、限度、划界、方法、预设、信念等等,这就跟科学知识离的比较远了,这是科学元论。科学通论,它涉及的是科学的普遍性论题,与各门科学知识本身相距比较远,但是与科学知识整体的关系比较密切。例如,科学的事实、问题、概念、原理、理论结构,科学的发现和发明、证明和辩护、说明和诠释、语言和隐喻,科学的发展、进步、革命,科学中的机械论和有机论、还原论和活力论、进化论和目的论、因果性和几率性、连续性和分立性,对科学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现象主义、工具主义、物理主义、操作主义、历史主义、约定主义、整体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解读等等。科学。它是科学各门分支学科中的哲学问题,或者其它问题。例如物理学、生物学、系统论、信息论、复杂性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等等。如果说以上三个论域大体属于科学内论的话,那么还有科学外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科学活动和科学社会建制的本性以及科学与外部世界,自然界、社会、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科学的规范结构和精神气质,科学的起源,科学的文化功能,科学与人生和人的价值,科学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哲学、伦理、宗教的内在关联和外在互动等等,这都属于科学外论,科学轮就包含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大的两方面就是科学内轮和科学外论,科学内轮包括四个方面,科学元论、科学通论、科学论。

 

关于科学论的研究,系统而集中的体现在我的《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中。这本书从科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体系、研究活动、社会建制着眼,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全方位的透视,开掘和揭示了科学的立体的、丰富的、生动的图像,以替代一维的、单薄的、枯燥的科学形象,矫正长期流行的对科学的误解和曲解。这本书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与现实中的科学实践和人生追求结合起来,企望达到科学与人文比翼齐飞、学术共思想圆融一色的境界。其中,对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作为科学形而上学基础的科学预设、科学理论禀性、科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科学探索的动机或动力、科学家的品德和秉性、伪科学诸问题的论述,我觉得颇有新意和创见。下面我讲一下《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主要的涉及的内容。

 

在导言里边,我就探讨,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科学是什么?所以我就讲到science(科学)这个词的源流。

 

另外我研究了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跟自然的关系,所以主要研究针对自然的研究。然后要研究科学的副产品,技术,不要把科学跟技术混同起来,技术是科学的副产品,我们一定要完整而准确地理解科学。怎么能做到完整,怎么能做到准确?我在这块提出了应该怎么理解。我分三点,第一点作为知识体系。第二点作为研究活动。第三点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我这里面用四章加以论述的,每一个都是用四章加以论述的。

 

第一章,就第一编的第一章,就是科学知识,它的分类和统一。我讲到科学知识的概览,讲到科学的分类,讲到科学的统一,然后讲到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跟人类的整个的文化怎么统一起来。

 

第二章讲到科学理论的要素和结构。我先进行了一般性的考察,然后着重剖析了科学公理及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然后第二个层次,就是导出命题。第三个层次就是科学的事实和科学实验的检验。然后探讨了科学形而上学的基础,就是科学预设,在这一方面前人讨论的比较少。

 

第三章讲的科学理论的性。科学理论它都有些什么性质,我这一方面,对科学理论先进行了一个概览概观。然后我分三个方面来讨论,讨论经验性是科学理论的根基。第二个合理性是科学理论的本相。第三个它有美学特性,就是臻美性是科学理论的精微。这个很微妙的,要很好的把握才能领会得到。而且只有研究到一定的程度,你才能够体会到那科学的美,才能会欣赏这科学的美,才能在科学美的诱导下来进行发明创造。

 

第四章讲到科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科学当然是最客观的了,跟其他文化相比,但是它又有主观性,你不能排除它其中的主观性或虚构性。然后我讲到客观性是科学的彩,特别的色彩,特别出彩的。然后讲到客观性的特点和功能,然后讲到科学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主观性怎么进入科学的,我在这方面做了剖析的。必要的张力,就是在客观性和主观性之间要保持一个必要的张力,当时这个张力的中点,也就是我说的张力区间点,它是偏向于客观性的。总得来说是偏向于客观性的,主观性的成分是少的。但是科学发明的过程中,科学家内心活动过程中,那个主观性是很强的。那科学美嘛!审美判断,你执着判断,那个东西是主观性很强的一个东西。然后讨论了科学实在和科学真理。还有这之间的关系。

 

第二编,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我讨论了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动机。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它是一个过程,科学的目的或者目标是什么?科学探索的动机或者动力是什么?我在这一章做了讨论。

 

第六章叫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我讲到科学研究活动的类别及其历史变迁,主要还就是这几种科学或应用科学的定义,它的异同是什么?然后我为基础科学研究做了辩护,捍卫这个纯粹科学的理想。现在科学有点异化,一个刚才我提出来的,功利性异化、技术性异化,这实际上就是,没有纯粹科学理想,已经丢失了。当然现在科学跟技术结合的比较密切。这倒也是事实,但是并不见得就没有纯粹科学理想,我们就不要理想了,就把这个纯粹科学就抛弃了。对吧?所以我在这一方面是为基础科学辩护的,为纯粹科学辩护的。就是为科学而科学辩护的,科学研究就是为科学,我们不考虑其他事。我就看到这个奥秘在什么地方,我把这个奥秘揭示出来。至于它有什么用,其实一开始也不见得都知道。一般来说科学家都不大清楚的。

 

第七章我讲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讲科学方法概览,然后讲到科学的三个主要的方法,第一个就是经验方法;第二个就是理性方法;第三个就是真伪方法。然后讲到了科学方法的特点,讲到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八章我讲到科学创造和理论评价。科学创造:发现抑或发明?科学发现,我们一般都讲科学发现,但是严格的讲起来,应该叫科学发明比较好。对吧!因为发现嘛,就好像自然界原先就有,我们把它找到了这叫科学发现。谁发现了镭啊!谁发现了个什么东西啊!然后发明嘛,就是自然界没有,我们把它弄出来,贝尔发明了电话了,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了,对吧!实际上科学发现它是一种发明。弯曲时空那个概念自然界哪里有?这是人创造出来的概念,如果是自然界原先就有那个东西存在,那古人为什么天圆地方的时空概念呢?为什么牛顿就是绝对时空观的概念呢?爱因斯坦怎么就成了相对时空观了?一到广义相对论就成了弯曲时空观了。以后这个时空观会不会改变?我想可能会改变的,那不知什么时候改变。如果自然界原先就存在着,那怎么就变来变去的。所以我觉得应当讲发明。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它依然是一种发明。所以讲到这个审美方法与科学发明,讲到这个科学理论的评价,还有科学认知问题。

 

第三编我讲了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第九章讲到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科学家角色的特点,科学家的品德或秉性,科学家的心智、品味或风格。讲到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讲到科学的自主、学术自由和计划科学。我是认为计划科学,特别是基础研究根本没办法计划的。那是白劳动,徒劳无益,而且甚至有害。

 

第十章就是科学的精神气质或者规范结构。讲到这个科学规范和默顿的科学精神气质。还有讲到对默顿规范的探讨和评价。然后讲到科学中的精英主义。讲到科学与民主、自由和国际主义。

 

第十一章,讲的科学进步和科学革命。近代科学的起源,科学进步及其动力,科学进步的模式或图像。讲到科学革命的实质和语言根源。这一方面科学革命的实质或语言根源,我在这个里面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看法。

 

第十二章,讲到划界问题和科学的伴生物。讲到划界问题或科学划界,讲到形形色色的科学伴生物,讲到伪科学或假科学面面观。讲到这些东西,然后最后的时候,我有个跋,叫新科学思维:就是从知识科学观转向智慧科学观。我在这方面做了简短的论述。

 

在这一方面我也不可能把这么七八十万字的这些内容给大家一一介绍。这介绍两天我想也讲不完。所以我就讲几个问题,来展现我自己在这里边的一些观点。比如,我在论述到科学和技术这个差异的时候,我就是从追求目的、研究对象、活动取向、探索过程、关注问题、思维方式、表达语言、最终结果、评价标准、价值蕴涵、遵循规范、职业建制、社会影响、历史沿革、发展进步等17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我认为这科学跟技术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要把它混成一谈。在西方的时候,它讲到科学技术,都讲到Science and technology。我们这就是讲,有讲科学、技术,然后把它综合成科学技术,然后把它简化成科技。这种提法容易造成误导,所以我们认为这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科学是一种文字的东西,它是一个知识体系,它怎么能变成生产力。它要变成生产力,只有通过技术为中介,才能转化成生产力的。所以它中间没有直接关系,只有间接的关系。所以一般的讲科学,科学是生产力,这个表达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准确的。第二个就是关于科学的主观性。科学的主观性属性,它都怎么来的,我觉得它来自人类维度、来自人性维度、社会维度、方法维度、认识维度从这几个维度来的。科学之所以具有主观性,它主要的理由在于:首先,不可能把认识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严格分开。我们把这个分开,只是为了认识论上的方便,把主体客体分开。实际上在认识过程中,它们几乎是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次,科学并不是完全由客体强加的,而是包含着主体的选择和建构的主动过程,特别是科学概念或科学假设的提出。这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有个选择和决定的过程,并不是那个客观事实就能够决定这个假设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的过程。在这里边,经验或事实,只起了个提示的作用,它并不起决定作用。如果起决定作用的话,我从这个事实中就能归纳出来了。再次,我们不知道或者原则上无法知道事物本身,也就是物自体本身,我们并不用见得把那个洞察力,我们深入不到原子里边去,我们只能通过这个现象来看本质,这中间就盖了一层东西。你不可能变得比原子还小,钻到原子的内部去看那个是什么东西。所以对原子、电子那些描绘,都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么样在那运动着, 没办法用日常语言描述的。所以科学具有某种主观性和虚构的成分。所以最后还有个理由就作为客观性的根基的主体间,比较并非完全可能,主体间比较并不完全可能,因为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交换是要通过语言交换的,这个语言本身它就有约定性,所以这个主体间性,虽然我们可以达到某种共识,达到某种共识,但并不是百分之百能够完全共识的。他心里想的什么,他自己可能拿语言都没办法表达。而且他传达给你,还有你这个理解过程,所以在这方面主体间的比较也不是完全可能,百分之百可能的。

 

我这就是关于科学论的,我就给大家讲到这个地方。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