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理论特点

何乏笔
查看全部 内容介绍:
收起 内容介绍:

 

 

 

强调这样的主体其实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自我。他很有名的一个说法,就是“作者已死”,没有作者可以写出一个统一的故事,我们也没有办法把我们自己生命的故事以统一的方式来理解

 

 

福柯作为一个当代哲学家,他打开了一种对哲学的新的理解方式。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这样的一个新的理解方式里面,是不是有一种,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一个新的主体的范式出现。就是我们了解自我与自我的关系,如果主体,所谓主体是自我与自我的关系的话,是不是有一种新的了解自我与自我的关系的模式,在这样的一个思想里面出现。

 

晚期福的思想牵涉到了古今的张力,从当代的视角重新解读古代的文本、古代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一个角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来了解中国的经典,例如《庄子》或者其他的先秦的著作。我就在想象,如果福可以从当代的欧洲问题去思考这些古典的文本,我有没有可能从当代的问题来思考中国的古典文本。在这方面,所谓的跨文化的思想、跨文化的角度就越来越重要。我发现讨论中国的古代,比讨论欧洲的古代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因为通常我们会认为欧洲的古代如同欧洲的现代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是中国的古代是特殊的,它是有地域性的。

 

如果福可以从当代的问题,思考希腊的主体性的形成,那么有没有可能从当代的问题来思考庄子的资源,以庄子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所以在这样的问题意识之下,我和一群朋友就开始探讨庄子的主体性,庄子有没有主体性?庄子有没有一种主体的思想?基本上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肯定的来回答。所以在这个脉络下,我就提出“有化主体”或者“计划主体”这样的一个观点。以这样的一个观点面对二十世纪许多欧洲思想家,所思考的这个主体的问题。因为他们所思考的这个主体的问题,简单的来说有两个方向,一种方向是所谓的 “意识主体”的观点,就是我们要通过一种意识来统一我们的主体,也就是一种统治的模式。另一种关于主体的思考跟福柯也很有关系。基本上是彻底反对或者去除所谓的一种自我统一的主体。福强调这样的主体其实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自我。他很有名的一个说法,就是“作者已死”,没有作者可以写出一个统一的故事,我们也没有办法把我们自己生命的故事以统一的方式来理解。所以这个主体就变成是分散的、变成是多元的、变成是没有连续性的,可能是断裂的。所以有这两种方向,一种是连续性的意识主体,它是统一的,另外一种是非主体的状态,是一种片段式的状态。许多的哲学家、文学家赞扬这样的一个放下自我控制的一种状态。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读书人简介: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