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是理性的一个虫洞,可以产生很多无厘头的穿越与任性,而理性却是感性的黑洞,它的约束与严格,使之没有逃逸的可能性。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立统一,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学习,构成了我们的研究。
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讨论当中看出来,未来的人机交互及人工智能系统,它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包含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主动的推荐,第二个方面叫自主的学习,第三个方面叫自然的进化,第四个方面叫自身的免疫。在这四个方面当中,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有一个系统叫深绿系统,是美军的一个很重要的工程,它是DARPA创立的一个工程,它的目的是根据深蓝来映射到这个军事指挥,和控制里面的这个领域。它通过深绿系统的三个模块,指挥员助手,水晶球,和闪电战这三个模块,来整合出当前的和过去的,这种战场态势进行实时的,有效的指挥员的辅助决策。在这个系统里边,最重要的是自主性和主动推荐。什么叫自主?什么叫主动?这是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所谓自主,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自主应该具有记忆的功能,大家注意,记忆而不是存储,记忆是灵活的,是什么?能够相关无关的东西,产生直觉的一种方式,存储永远出现不了直觉,它只是符合逻辑的东西。第二,自主里边除了记忆以外,还应该具有选择性。选择性就是单向性的,A对B的取舍叫选择。除了选择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叫匹配性。匹配和选择最大的区别,就是匹配是双向性的,A可以选择B,B也可以选择A。这个关系可以用非诚勿扰来可以举例,谈恋爱也好结婚也好,一般的不是选择的而是匹配的。第四个方面应该是什么?是控制。在自主里面有控制,没有控制和反馈,这个自主,是很难建立起来的。所以,自主里边至少要包括这几个模块。记忆、选择、匹配和控制这几个模块。我们认为未来的人机交互,及人工智能系统,它至少是人机环境系统的自主耦合,形成了一个认知智能。认知的意思,就是简单的说,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这个环节。
人工智能,和这门科学的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人机混合智能。现在大家可以负责任的说,可以负责任去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像科幻像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像人一样的人工智能,可能还比较遥远,比较实在的一个方式,就是人机混合智能。什么叫人机混合智能?就是研究如何在人、机及环境系统之间,实现最优的智能匹配,人的智能加上机器的智能,涉及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包括可靠、高效和舒适等几个方面。它最主要的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的意向性和机器的形式化问题。所谓意向性,就是意识的指向。大家注意,一旦涉及到这种灵活的,这种可改变的,甚至带有矛盾性的东西的时候,机器往往无能为力,但是机器的长处,在于它不疲劳、擅计算,并且能够准确及时的处理形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在这方面人是望之莫及。所以,如何把机器的长处和人的这种优点,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也是人机混合智能的一个命脉。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悖论,叫莫拉维克悖论,在这个悖论里面,它是这样提出来的,它说和传统的设计不同,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的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就可以进行推理进行合理化的推理,而实现感知、运动等低级的智慧,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
用哈佛大学教授Steven pinker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困难的问题是简单的,简单的问题是困难的。这对于人工智能而言。针对整个的这个悖论而言,我有一些思考,跟大家一块去分享,这个思考里面,首先咱们可以看一下,什么是意识?意向性、意识是整个智能科学的瓶颈,那么究竟什么是意识?我们可以看出来,意识就是一种感知,awareness 就是一个情境感知。到目前为止说对了一半,还有一个是非情境的感知,能够穿越时空,这是人的意识,机器不然。
我们怎样形而上学的认识意识呢?其中有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先驱,曾经说过那么一句话,他是美国第一届的心理学协会的会长,叫William James,他说,人的智慧就是忽略的智慧,人知道怎么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物,而知道把聚焦到一些重要的,一些关键之处,特征之上,而机器不然,它只是,只会处理大数据,它不会处理小数据。
这里边涉及到一个忽略里面,就有一个意识。意识,我们常常提到它深不可测,变化莫测,其实意识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东西,咱们前面讲到的“我”来开始。在老子,有一篇很重要的论述里面,他提到了“我”的产生,是意识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什么是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实际上就是建立了一个坐标系,我就是坐标系的原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矢量的指向。意识的出现往往会造成什么?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无。无中生有,它的过程是这样的,它往往是只有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数据形成数值,这个数值不但包括客观的数量,而且还形成了主观的赋值。比如说“1”里边,它是一个什么?一个数,单纯的数值,它是客观的一个值,同时“1”也是我独有情中的一个数,比如说给你一杯茶,给你一个毛巾,里面有很多主观的一些情感化的赋予。第二,形成数值以后,它要提取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叫信息。
信息就是有价值的数值或者数据,从信息里面可以获取知识,从知识里边提炼逻辑,也就是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正应了咱们古代的一句话,叫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整个的过程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那么有中生无,就是指逻辑产生意向,从意向性导出意识,就是觉察觉知,从意识里边,沉淀出潜意识,从潜意识升华为无意识的过程,也就是从n到1,从1到0的一个过程,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之历程。
我们谈完意识,就是态势感知就是情景感知,情境化的东西和非情境化的东西的结合,那么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深度的情境感知,也叫深度的态势感知,用英文叫Deep Situational awareness。什么叫深度的情景感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人机智慧,既包括了人的智慧,也融合了机器的智能,是能指和所指,所谓能指,就是指事物本身。所谓所指,就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语义和内涵,即涉及事物的属性。能指主要涉及到事物的感觉,又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指包括它们的知觉。所谓感觉,就是指对属性的这种映射,所谓知觉就是联系,就是理解。既能够理解事物原本之意,又能够明白弦外之音,是合情合理、通情达理的一个方式,是人机环境系统中,各元素的主动的拓朴,处理跨情境的原型特征的一个空间。
具体到咱们平时的一个生活当中,它涉及的是感觉、知觉、规划和反馈那么四个环节,感觉,人的感觉和机器的这种输入不太一样,人的感觉里面包含了想象,和真实的刺激,所以人的感觉是真实的和虚拟的叠加,知觉就是一种联系。所谓对事物的理解,就是看见了联系。规划和反馈,这都是控制方面的,很重要的两个术语,我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人的这种深度态势感知,深度情境感知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机理叫弥聚
,就是能够把很多的道理,比如说数理、地理、物理、生理、心理、伦理、法理、管理等等这些道理,能够及时的准确的进行融合,进行分配,进行表征,而机器它只是从一个角度,进行梳理的处理,所以人机的差异,在深度情境感知里边。也能可以看出相应的这种差异。
目前的人工智能,它的未来的发展的一个态势,这个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它解决的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形式化符号化的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对知识表示、问题的求解、自动的推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和模式识别,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进行了这个统一的,认知结构化的,一些处理,但是大家对它的未来,仍有很多的质疑和不满,主要原因在于什么?主要有两个很重要的领域,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第一个是神经科学,是关于人的大脑的,这种开发,还没有得到非常令人欣喜的结果。
第二是认知心理学,这个领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神经科学它涉及到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神经的编码,第二是计算的回路,第三是神经的发育,这三个方面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这种研究和表征。认知心理学里边包括概念的发展,学习和记忆,和知觉的加工,也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造成了这种认知的滞后,进而映射到这个人工智能里面,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反应,所以如何来实现这些学科的综合协调的发展,人机环境系统很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来进行协调和整理。
下面是一个我个人的思考,大家知道,在人文哲学艺术里边,它的研究角度,常常是第一人称的,是“我”来进行研究的,而在科学和宗教里面,常常用第三人称“它”,是指的物来进行研究的,这个原子是什么,这个分子是什么?所以这些都是第三者――“它”。所以第一人称的人文,和第三人称的科学,能不能进行有效的协同,现在还是一个问号。
具体化一点,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就是第一人称可以研究第三人称吗?用理性的方法可以认识非理性吗?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思考一下。因为大家知道,用理性的方式对待爱人,是一个错误的方法,用科学的方式对待爱人,也是一个错误的方法,所以我在这儿,有一个简单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叫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我常常想,感性是理性的一个虫洞,可以产生很多无厘头的穿越与任性,而理性却是感性的黑洞,它的约束与严格,使之没有逃逸的可能性。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立统一,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学习,构成了我们的研究。在这个感性和理性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可计算性理论。在可计算性理论里边,有一个对立面叫可算计性理论,这个理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所谓的可计算性理论,就是指运用事先规定的规则,将一组数值变换为另一组数值的过程,就是可计算的过程。而可算计性理论,不但要处理合理性,还要处理非合理性,包括非理性的东西。它不但要处理逻辑性的东西,而且要非逻辑性的东西;不但要进行计算,而且还要进行算计,这些对立面的整合,可能是算计性理论的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要重新定义一些,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理解?什么是知识和什么是概念?比如说理解,就是看见了联系叫理解,看不到联系叫不理解,这是一个概念。什么是学习呢?机器是学习吗?机器不是学习,机器是输入,是赋值,是规则。而人的学习,学和习则不同,学是由内而外发出了一个主观性的行为,习是练习,通过练习,来加强它的理解等等,所以可算计性理论,大家可以在以后的这个生活当中,体验一下。
另外,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实验室的一些研究的,一些基本方向。我们实验室是研究人机交互,及认知科学的,一个认知工程的实验室。我们实验室未来的研究,将来要浓缩三个主要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智能的人机环境系统交互,第二个方向,是深度的情境感知技术,包括数学和认知这两大块,第三个方向,包括认知计算。
好,我今天的报告和交流就到此结束。下面是我们实验室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加入,可以讨论一下,谢谢大家。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
作者(译者)面对面为你讲解一本书的核心要义。
喜欢就下载APP试用吧!